谷愛凌的爆火,讓我們在以瘦為美的時代,發現了一種重新定義美的方式。
她在採訪中勸告女生,不要為了漂亮不吃飯,“因為想要瘦和漂亮,三公里、五公里都跑不了,一點太陽都沒有曬過,這不是漂亮,因為不是健康。美麗是有力量,有自信和健康。”
前不久,湖北宜昌就有一個19歲的女孩,因為減肥住進了ICU。
她從外地放寒假回家後,突然暈厥,被家人送醫。
醫生髮現女孩極度消瘦,1米67的身高,體重只有55斤,送醫時心率只有35-42,隨時可能猝死,全身多臟器都因為營養不良導致功能減退。
美麗的基礎,是健康。
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美,是一種病態。
對於身體而言,運動是最好的“護膚品”,也是可以經常服用的“良藥”。
《輕運動》一書的作者、健身教練斯坦·莫滕·利爾說,有一次他坐高鐵從北京到上海,四個半的旅程裡,坐在他身邊的一位男士,全程一動不動地盯著手機螢幕,一刻也未曾挪開他的視線。
四個多小時,他沒有看過一眼窗外,也沒有挪動過一次身體,就像被手機催眠了,而車廂裡很多人都是如此,彷彿被手機施了“魔法”。
這讓他感到不可思議,久坐或長時間盯著螢幕,保持一種靜態姿勢,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不僅會導致肌肉及骨骼問題,還可能導致壓力、頭痛和睡眠質量差等諸多生理、心理問題。
在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全球十大頑症”中,頸椎病排序第二,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頸腰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的調查顯示,中國頸椎病發病率為17.3%,也就是說,每6個人裡就有超過一個頸椎病患者。
長期低頭工作、過度使用手機、不良睡姿、躺著看書、枕頭高度不適等等原因,都會加速頸椎結構的退化。
尤其是伴隨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長時間低頭會讓頸椎承受的壓力激增。
在低頭45度時,頸椎就得支撐起22公斤的重量;當頭部低到60度時,頸椎更是要承受27公斤的“重任”。
頸椎病的年輕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20-40歲的青壯年,頸椎病患病率高達59.1%,將近六成。
這麼高的患病率,會讓人認為頸椎區域是非常脆弱的部位。事實上,它遠比人們想象中強壯,即使挺直身體,它也要承受頭部5千克的重量。
而保護頸椎區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經常轉動你的脖子和身體的其他部位。
同時,脖子與頭部、軀幹、手臂甚至腿部的運動都是相關的,所以散步、轉動手臂或朝不同的方向看都可以緩解頸部疼痛。
利爾說:“運動就像把錢存進銀行以期獲得收益,而你能獲得的收益就是健康的身體。
相反,過度使用智慧裝置、久坐不動等不良生活方式,會讓我們的健康如同賬戶裡損失的投資本金一樣,不斷流失。”
運動之所以能有效抵抗衰老,是因為伴隨年齡增長,我們的肌肉會減少,肌肉的基礎代謝會降低,新細胞生成的速度,趕不上細胞衰老的速度。
而運動的人能保持肌肉的增長,也就能維持較高的代謝水平。同時運動會促進血液流動,增強毛細血管的整體功能,在身體機能的共同作用下,身體脂肪會燃燒,讓人保持良好的體型。
骨骼的年輕與否從外表看不出來。但女性到了更年期之後,經常運動的人,骨骼也會更堅固,腿腳上的差異,也會漸漸體現出來。
《健康時報》曾經發布一項研究,表明運動會釋放出一種減緩癌細胞生長的“秘密武器”,給身體內創造一個“抑癌環境”,但是有個前提,那就是長期堅持運動。
也就是說,一次次的突擊運動對身體來說是無益的,形成習慣的堅持,哪怕運動量不大,才能提高免疫力、改善體質。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在40多歲的時候接過了雜誌出版的工作,面對媒體行業的快節奏、年輕同事的追趕、巨大的經營壓力,讓他力不從心,還長出了帶狀皰疹。
“體力會伴隨年齡增長而下滑,尤其是四十五歲以後,體力下降的幅度讓人吃驚。”
如果完全不運動,腰腿肌肉就會變弱,身體也會到處疼痛,就算還想“繼續成長”、“想變得更好”、“想挑戰更多新事物”,卻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只有運動,身體才能跟上你的夢想。
“去跑個步吧!”
在43歲的時候,松浦彌太郎走出家門,開始跑步。50歲時,他完整跑完了一個馬拉松。
跑步的過程也讓他發現,生活裡你做出改變之後就能立刻有所收穫的事情,是非常少的,努力的成果要被人清晰地看到,往往需要付出很長的時間。
運動不僅是對健康水平的提升,更讓人學會耐心為健康投資、耐心等待收穫。
生物學家發現,人體中有一種為大腦提供營養物質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它能夠促進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線和活躍。大腦神經元變得更活躍了,連線更強了,我們的大腦就會變得更聰明、反應更快。
而運動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它是讓身體產生更多“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最佳方式。
德國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發現,人們在運動後學習詞彙的速度,比運動前提高了20%。
與此同時,運動還能提高大腦內血清素的濃度,平衡腦內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各種激素的水平。
多巴胺是讓人感到快樂的元素,血清素則負責在細胞之間傳遞精神物質。
如果傳遞順利,身體就會感覺輕鬆、情緒平穩,如果缺乏血清素,精神物質無法傳遞,就會引起抑鬱或者暴力傾向。
運動不是必須要去專業健身房、要跑滿5公里、大汗淋溼,而是一種融入生活各個方面的習慣。
起床後先做個拉伸,喚醒身體;早點出門,提前一站下車,走一走路;和同事溝通儘量走到對方辦公桌前,而不是用微信交流;坐一個小時就提醒自己去倒杯水、走一走……
短道速滑名將王濛有一句座右銘: “It’s not four years, it’s every day.”
不是四年,而是每一天。
一天吃不成胖子,一兩次運動、節食,也無法挽救垮掉的身體。
只有把良好的生活方式融入在每天的每一頓飯、每一個睡眠、每一次拉伸、每一次輕運動裡,才會有穩定而持續的健康。
擁有健康的體魄,我們才能走得更遠,看得更多,享受更美的時光。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別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