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當遇到特別囉嗦、絮絮叨叨的人,你是否就會想起課本里,早就學過的祥林嫂?
年少時,只讀出她的悽慘可憐。
成年方懂,這囉嗦、絮叨的背後,是極度的悲傷,和自我的迷失。
在魯迅的小說《祝福》裡,祥林嫂年輕守寡,被逼再嫁,丈夫病死,兒子被狼吞食。
可面對苦難,她沒有麻木恣睢、盲從妥協。
相反,她勇敢抗爭,滿含希望,倔強地在命運的迷途,找尋自己。
有句話說:“人存在的意義,是永恆的難題。”
塵世紛擾,每個人都在找尋,這份價值和意義。
勇敢,遇見全新的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會面臨苦悶、壓抑,似乎一眼望不到出路,又無路可退。
心疼那個焦慮、迷茫的自己,卻又不知往何處著力。
這時,就需要勇敢的破局。
有位名人說:“在全部的美德之中,最強大、最慷慨、最自豪的,就是勇敢。”
身處舊時代的祥林嫂,就具備這難能可貴的勇敢。
年紀輕輕,她被嫁給了比自己小十歲的男人。
命運弄人,丈夫不久死去,她很快變成了寡婦。
上有嚴厲的公婆,下有年幼的小叔子,生活陷入苦境。
然而,不認命的她,大膽地逃出命運的黑手,以一己之勇,邁向新生的門檻。
她逃出夫家,來到魯鎮幫傭。
當她模樣周整、手腳壯大地出現在東家面前,讓人感到一股朝氣。
她比勤快的男人還勤快,大小活計,處理地又快又好。
為自己找到新出路的她,一時有了滿滿的生活熱情和底氣。
從受人壓迫,到自由獨立,她用勇敢,救贖了自己。
有時候,困境困住的不是人,而是人心。
只要勇敢地掙脫枷鎖,就能開啟希望之門。
《活著》裡的福貴,在戰亂中被當做壯丁,強行拉入軍隊。
兩年的從軍生涯裡,他明知老母親正生病,卻只能日夜懸心,而不敢踏出軍營一步。
因為傳聞,只要逃跑,就會沒命。
他固守這個恐懼,在無盡的擔憂中,迎來老母親病死的沉痛。
《擺渡人》裡的迪倫,當靈魂已被安全送到曠野,卻因為思念愛人,而勇敢地踏上,返回人間的一步。
這史無前例的叛逆和勇敢迴歸,最終拯救了她和愛人,重新擁抱了生活和愛情。
培根說:“奇蹟,多在惡運中出現。”
生活不易,難免遭遇困境和危機,讓人越陷越深,陷入僵局。
然而,勇敢,正是一種恩賜。
當你擁有它,終將體會跨越的驚喜,遇見全新的自己。
抗爭,衝開命運的出口
然而,命運的真相才剛剛開啟。
祥林嫂的好日子,很快被打碎。
她勇敢掙脫的枷鎖,換個方式,再次套牢了她。
精於算計的婆婆,為了給小兒子籌備彩禮,派人將偷逃的她強行搶了回去。
這一回,她被捆綁著,像一個物品一樣,被賣到深山老林中一處人家。
在那個封建時代,寡婦再嫁,地位更被人看輕。
然而,祥林嫂卻不像同類人那樣,只是象徵性地鬧一鬧。
她的反應很“出格”,一路嚎叫、怒罵著,喉嚨全啞。
直到最後,誓死不從的她,箭一般地撞向香案。頭上撞出一個大窟窿,躺在床上幾天不能起來。
當遭遇命運的不公,有人像沉默的羔羊,任人擺佈和宰割。
有人稍作反抗,便消極妥協。
真正的勇氣,是敢於抗爭強權和黑暗。
就像《覺醒年代》裡的陳延年兩兄弟,“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
這種強悍,是發自內心,對尊嚴的維護,對不公的控訴。
韓信在不被重用,做劉邦部下的小兵時,被捲入一場無辜的殺戮。
身邊的人一個個倒下,只有他奮起怒吼:“漢王既然要得天下,為何卻亂殺壯士?”
正是這一番不怕死的言論,反而引起劉邦的注意,免其死罪。
只有敢於對命運說“不”的人,才能主動出擊,掌控人生。
同樣,祥林嫂寧死不屈的抗爭,或許贏得了丈夫的敬意和愛護,生活也溫暖回饋。
不到兩年,她生了兒子。
丈夫賣力做活,祥林嫂胖了,兒子也胖了,一家人的日子冒著濃濃的煙火氣。
芸芸眾生,悲喜難料,前途未知。
當你敢於和苦難抗爭,就可能親手改寫命運。
人生最大的祝福,是找到自己
如果生活一直如此,對於祥林嫂,也是幸福。
然而,人生多坎坷,蒼天饒過誰。
沒過多久,新丈夫因傷寒而死,她失去了堅實的依靠。
相依為命的兒子,被狼銜去,吃掉五臟六腑,她失去了唯一的寄託。
夫家人過來收屋,她失去了安身立命之地。
命運的黑色玩笑,瞬間又讓她一無所有。
一次次重創,讓她一蹶不振。
然而,絕望中的她,還心存希望。
她再次來到四叔家,希望用勤勞的雙手,拯救脆弱、無助的自己。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
她已不是曾經的自己,世道已不是從前的世道。
她變得絮絮叨叨、逢人便訴說自己的不幸,做事變得緩慢、笨拙。
而四叔們也覺得她“傷風敗俗”,不讓她插手祭祀這樣的正事。
被人嫌棄和厭煩的祥林嫂,聽從柳嬸向神靈“贖罪”的建議,賣力做活攢錢,去廟裡捐了門檻。
她內心安寧起來,以為如此,就能赦免,外人眼裡她的“罪過”,洗去身上的“汙點”。
然而,四嬸們仍不接納。
被整個世界拋棄的她,在書中追問魯迅先生,人死以後,魂靈是否能在陰間相遇。
她僅存的希望,就是再見寶貝兒子和親人了。
於是,在舊式新年的一片祝福聲裡,她貧窮而孤獨地死去。
無路可走,無人接納的祥林嫂,在別人的眼光和評價裡,走上自己的不歸路。
她虔誠地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希望,找尋那個迷失的自己,試圖證明自己的價值。
然而,在那個麻木冷漠的病態社會下,終究活成了悲劇。
她不想成為婚姻的附庸,不屈從任人擺佈的命運,渴望得到外界肯定。
然而,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消失,謀生的價值被否定,她被世界鄙夷厭棄。
深陷悲哀和迷茫的她,再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人活一世,如果把自己的價值,全部依託於外在的衡量時,本身就背離了生命的真意。
每個人都被賦予各種角色,為人子女、為人父母,身為下屬、朋友和同事。
在家庭、職場、生活之間,我們身兼數職。
想平衡每一個角色,完成每一種使命,不辜負所有期待。
可是,往往,獨獨忘了自己。
《肖申克的救贖》裡,那個在監獄裡不乏得意的老布,出獄後重拾自由,卻因找不到存在感,選擇自殺。
現實中,當遭遇疾病、失業、離異,當面臨貧窮、孤獨、困窘,多少人焦慮無助、在迷茫中對自己嚴重置疑,自我否定和排斥。
失去所有的身份和角色賦予的價值,人的價值在哪裡?
如果無法付出,不被需要,是否就失去存在的意義?
終於明白,被自己需要,才是人生最大的真相。
祥林嫂的一生,雖然坎坷卻不失抗爭,雖然失意,卻心存希望。
她畢生都在勇敢地尋找,尋找自己真正的價值。
透過她絮叨、囉嗦的形象背後,我們看到那個迷茫,卻又從不認輸的自己。
有句話說:“每個人最看不清的物件,就是自己。”
終其一生,我們要學會,為自己吶喊,為自己賦能。
自救,才能自愈。
無論外界如何定義,我們的價值,最終源於自己。
即使被全世界拋棄,卑微地活著,也是勝利。
因為人間值得,你最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