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膝蓋摸起來時常涼涼的,走起路來不那麼利索了,蹲下來好像能聽到彈響,年紀輕輕就得了“老寒腿”了嗎?
氣溫寒冷,關節冷痛要警惕
事實正如很多人所料,膝關節疼痛和損傷,正在悄悄找上年輕人。有研究表明,膝蓋前側僵硬疼痛的患病率,在12-17歲之間有個快速上漲的趨勢,表明膝關節病變正呈現低齡化。
而且在各種原因引起的膝關節病變中,40%的人都發覺問題來自於膝前區疼痛和發涼。其實,並不是膝關節受涼了會發病,而是膝關節發炎了才受不得涼。一受涼就疼痛僵硬的膝蓋,承重和活動能力也會大打折扣。如果你常常膝關節發涼痠痛,並且伴隨以下症狀:活動僵硬、時有彈響、偶爾打軟,隨著冬天氣溫下降,膝關節疼痛還會加重,很有可能你的膝關節在冬天就要格外重視了。
除了做好保暖以外,消除炎症才是緩解症狀的主要手段。家裡可以備一些非甾體消炎藥,無論是內服還是外用,在疼痛的時候使用,可以立竿見影地緩解關節區域性的疼痛僵硬症狀。
腰痠疼痛,要重視骨質疏鬆症
提到骨質疏鬆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痛”!全身骨痛、腰背痛……周身疼痛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最主要的症狀。
在骨頭和血液裡,存在著“骨鈣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破骨細胞丟失過快,成骨細胞“補”得太慢,骨質就會“入不敷出”,骨量就會減少,從而發生骨質疏鬆。隨著衰老,成骨能力會被削弱,而破骨能力卻會過度,因此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後女性的骨質疏鬆症發生率特別高。
如果被確診骨質疏鬆症,一定要採用抗骨質疏鬆藥來對症治療,補鈣和維生素D可以作為副將來配合,但主將還是各種抗骨質疏鬆藥。大部分抗骨質疏鬆藥都是針對破骨細胞,讓它們收斂一點,不要過度破壞骨質,也有部分抗骨質疏鬆藥針對成骨細胞,既然對方拆得激烈,那我們也加速搭建,一樣可以達成骨鈣的平衡。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服藥的依從性,才能充分達到效果。據相關跟蹤隨訪,所有治療應至少堅持1年才有可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除此之外,同樣也應該保證一定的運動量,每天至少半小時,每週至少150分鐘的運動量,可快走、慢跑、騎腳踏車、乒乓球、太極拳等都是有效延緩骨量丟失的運動。戶外運動還能曬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幫助人體啟用維生素D。
總而言之,冬日運動裡骨科疾病最重要的訊號就是“疼痛”,無論是勞損引起的還是缺鈣造成的,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護,同時也要注重積極治療。
本文作者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中醫骨傷科醫師
【來源:勞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