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期參加碳中和碳達峰專家交流會的感悟:
1.碳中和的最終目的有兩點,一個是前三十年的土地投資模式或者說城市化模式要變軌,轉變為鄉村振興與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農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為,這是發展模式的轉變。二個是,共同富裕的要求,舊模式一味的對土地進行投資降成本,確實拉動力東部,中部地區發展,但土地投資效率低的地方即使是中央搞平衡,搞轉移,也自身發展受限,後富是歷史使命。
2.新能源經濟既能滿足低碳經濟要求,又能在實際中帶動後富。後富區域,風力,太陽能,水力資源豐富,化石能源轉變為這幾項新能源,既能給當地造富,還能化解能源安全。
之前為啥沒搞?成本太高!風力發電與光伏發電裝置的成本近幾年才解決產業自主與成本問題。
3.當前最大的困難是儲能,光伏、風電、水力不是連續能源,需要先儲備起來,再輸送給需求方。目前主要用鋰電池儲能,未來還可能在氫材料儲能。所以,寧德時代一萬億再乘以十倍,不是夢。我指的是十年或者二十年後。
4.能源傳輸主要依靠特高壓,這一塊已經攻關成功。也是可以持續關注的。
用電大戶當然是新能源汽車,別說什麼電池衰減,什麼自燃,在國家戰略面前,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塵埃。可以關注用電的新的龐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