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從小便聽說過#正月理髮# “死舅舅”?為何?[what]
在清朝以前,是沒有忌諱正月理髮的,清朝入關之後,頒發了剃髮令,號稱“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想讓天下百姓徹底臣服。
因華夏文明自《孝經》始,就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而清朝讓天下人都要剃成金錢鼠尾的髮型(留的辮子很細,可以穿過銅錢,不是清朝後期留的粗辮子)。這對於當時的百姓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就因為剃髮令,爆發了此起彼伏的抗爭,這是為尊嚴而戰的抗爭,包括江陰、嘉定等等百姓自願進行了殊死抵抗,都是為了捍衛人性最後一抹尊嚴。清朝的剃髮易服,就是希望從思想上把人的脊樑骨壓彎。
在清朝,想想連自己的髮飾都不能自己做主了,於是百姓懷念從前,開始“思舊”,其實本質是對人尊嚴的嚮往。在清朝公開表達思舊是不可能的,嚴重還會有生命危險,因為“思舊”和“死舅”為諧音,最後以民謠“正月不剃頭,剃頭死己舅”的方式,暫且讓頭髮可保留了一個月,以此達到對於人性尊嚴的嚮往。
今天,我們已經處在政通人和,尊重人性尊嚴的時代,所以正月理不理髮也完全是自己的事情,也請舅舅們放心。[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