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一“千氏”顯赫家族,每年來中國認祖歸宗,並激動的稱:我們是抗日名將的後人!這究竟是惡意炒作,還是確有其事?他們口中所說的這名抗日英雄,又是誰呢?感興趣的小夥伴別忘了點贊關注。
韓國家族,來華尋租
在河南滎陽有這樣一個奇觀,每年都會有一個很大的韓國家族,來到這裡祭奠祖先,還聲稱他們的祖先,是中國的抗日名將。
這個“千氏”的韓國大家族,每年都會到河南滎陽,進行認祖歸宗的祭奠儀式,浩浩蕩蕩的韓國人,出現在河南一座小城,這一奇觀也引來了無數人前去觀看。
看著院內韓國人虔誠的上香祈福,看熱鬧的人們百思不得其解,這群韓國人的祖先,怎麼會在中國呢?要知道在中國,姓“千”的人是十分罕見的,很多人這一輩子認識的人當中,都不會有一個姓“千”的人。
而韓國卻有很多“千”姓的,比如很多人熟悉的韓國女明星,千頌伊。而在河南滎陽,被這個韓國大家族,認定是自己祖先的人家也姓“千”,這個“千”氏家族又是誰呢?
正當很多人疑惑時,圍觀中的一個老大爺解釋了起來,原來這個“千”氏家族的祖先,名叫千巖,生於元朝至正十年,因為喜歡習武,在明洪武元年時,還取得了“武科及第”的成績。
後來因為武功高強,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賞識,便賜給了他“千”姓。千巖的後裔,世代都居住在河南的滎陽,其地位顯赫人才輩出,後來還出了一位總督將軍千萬裡。
而這個韓國大家族所說的,自己祖先是抗日名將,指的就是這名“千萬裡”大將軍。圍觀的人紛紛發出驚歎的聲音。
原來這群韓國人,並不是惡意炒作胡亂編的瞎話,他們的祖先還真是我們中國人,雖然兩國的語言不通文化不同。
但這個“千”姓的韓國大家族身上,流淌的確實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脈。而遠在韓國的他們,也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就在中國。
其實在更早的時候,韓國的“千氏”家族,就來過中國來尋親,只不過當時的人們並不相信,而且中國姓“千”的人也很少,根本無從下手找。
直到他們遇到了一位,熱心的河南老人,老人感動於他們不忘根,不遠萬里來尋找祖先,於是提出主動幫他們找尋。幸運的是,老人家很快就找到了“千巖”的後代,後來也證實千巖確實是他們祖先。
而千巖的後代,總督將軍千萬裡,因為當時駐軍朝鮮半島,並因為種種原因留在了朝鮮半島,其子孫繁衍於今天的韓國釜山附近,因此,這支“千氏”韓國家族的祖先,就是千萬裡。
可能有人就會問了,韓國這一家族還曾說過,自己的祖先是抗日名將,這位總督將軍千萬裡,有做過英勇的抗日戰鬥嗎?
中國明朝的總督“千萬裡”,居然是韓國的祖先,韓國人不遠千里來華祭祖,還說“千萬裡”是抗日名將,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韓國祖先,抗日名將千萬裡
韓國這一“千氏”家族,說自己的祖先是中國人,還真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確有其事,其祖先就是明朝總督“千萬裡”。
明朝時,我國國家富裕,兵力強盛,而當時的朝鮮經濟落後,既然當時的中國如此強大,中國人為何還要留在朝鮮呢?這還要從中國抗倭援朝說起,也就是這一次幫助,讓千萬裡成為了一名抗日名將,並最終留在了朝鮮。
那一年日本出兵朝鮮,想攻佔整個朝鮮半島,當時的朝鮮與明朝,是宗藩的關係,雖然不用管理對方的政治經濟問題,但因為朝鮮半島和我國,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一旦日本佔領了朝鮮半島,那接下來就會威脅到我國明朝。
當時的朝鮮國力弱小,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被日本軍隊給徹底攻佔了,國家被圍攻朝鮮國王慌忙出逃,逃到了今遼寧某縣附近。
此時的明朝不能再坐視不管,必須得出兵援朝才行。面對18萬的日軍倭寇,明神宗派出了大將軍李如松,和總督千萬裡,帶了眾多兵力和糧草,明朝軍隊浩浩蕩蕩的進發了。
不僅如此,當時千萬裡還帶了他的兩個兒子,“千禧”和“千祥”一同前去。千氏家族的人,都崇尚武力,這次前去援朝,千萬裡,也想讓自己的兩個兒子歷練歷練。
雖然明朝的軍隊實力也很強,但面對18萬日軍倭寇,打起來還是十分艱難的,但是中國人打仗,有智慧也有計謀。
三次大規模的戰爭,都取得了全面的勝利,把日本倭寇打得萎靡不振,面對強大的明朝軍隊,最終只得選擇撤兵逃離了朝鮮。
這次戰役明朝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並沒有就此掉以輕心,為了以防萬一日軍心有不甘,會再次殺過來,明神宗最終讓總督千萬裡,前去朝鮮駐軍一段時間,守護朝鮮百姓的安全。
明朝援軍幫助朝鮮,已經讓朝鮮的人民感激不盡了,居然還派了軍隊駐紮朝鮮,給他們幫助。面對這樣一位大功臣,朝鮮國王十分尊敬他,並封他為“花山君”。
在朝鮮駐軍的這段時間,朝鮮國王極力勸阻他留下來。就這樣,千萬裡留在了朝鮮,因為他給朝鮮的巨大幫助,又是一名抗日名將,所以“千氏”家族一直到現在,在韓國都很有地位。
在千萬裡的影響下,“千氏”的後人,一直在努力學習中國文化,而且也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就在中國。
直到多年後,韓國的“千氏”家族,還多次來中國問祖尋根,最終在熱心河南老人的幫助下,才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祖先。
“千氏”韓國家族的祖先,居然在中國? 而其實韓國好多姓氏,都是從中國傳出去了,除了“千”姓,大家還知道有哪些姓氏嗎?
和中國有關的姓氏
韓國有很多姓氏,都是從中國流傳過去,或者被當時的皇帝賜予,比如“李、崔、樸、金”等姓氏。因為最早的時候,朝鮮人並沒有姓氏這一說,只有名字之間的稱呼。
直到漢武帝時期,朝鮮和中原的交流才逐漸頻繁,後來中原遭遇了一場戰亂,當時遼東許多漢民為躲避戰亂,遷入了朝鮮半島,其中還不乏很多有文化的名門望族。
比如出身清河崔氏一家,就帶領著族人遷入了朝鮮。在漢人的影響下,朝鮮的貴族階級,也開始模仿漢人姓氏。
後來朝鮮人又仰慕繁榮的大唐,很多朝鮮人,就紛紛將自己原本的姓氏,改成了大唐的國姓李氏。
而當時逃離戰亂的時候,中原就有一些李氏家族,移民到了朝鮮,比如北宋人李秀匡。開創朝鮮王朝的李成桂,據說也是中原人。
在各種因素下,導致韓國的姓“李”的人,後來發展的越來越多,成了韓國人數龐大的姓氏之一。
韓國的金姓,是當時的金國賞賜而來的。當時金國出兵攻打朝鮮,朝鮮人投降時,希望能被中國的皇帝,賜國姓“完顏”。但皇帝覺得這麼高貴的姓氏,朝鮮人不配擁有,但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絕,於是便賜給了他們姓“金”。
而“樸”姓的來源,也與中國有關,而且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元朝末年時,紅巾軍起兵造反,準備一舉搗毀元朝的統治中心。但令紅巾軍沒有想到,已經快要衰敗的元軍實力,還能如此強大。
這讓北伐的紅巾軍吃了不少苦頭,接連的戰敗,將紅巾軍逼到了朝鮮附近。因為朝鮮的實力太弱小,又不敢同元朝鬧掰,於是假意接收了他們。
還用各種金銀財寶迷惑這支紅巾軍,在紅巾軍麻痺大意之時,將將近2萬的紅巾軍一舉斬殺。等到朱元璋將元廷趕出中原,徹底佔領了政治中心後,才突然想起來自己的紅巾軍戰友,曾被朝鮮殺害一事。
為了討了說法,朱元璋命令使節前往朝鮮問罪,殺害自己戰友一事必須要給了說法,不然就派大軍前來討伐朝鮮。
朝鮮國王也深知朱元璋得罪不起,便俯首稱臣,並“大言不慚”的,祈求能賞賜他們國姓,讓他們跟著朱元璋姓“朱”。
這一無恥的行為,朱元璋哪能答應,仍舊命他姓李。後來在抗倭援朝的戰爭中,明朝軍隊幫助朝鮮人民,趕走了可惡的日本人。
為了表示明朝的救命之恩,朝鮮的很多人,自願將姓氏改成了“僕”,意思要做明朝的僕人。直到清朝建國後,朝鮮人又害怕清朝的威懾,又再次將“僕”姓,改成了“樸”。這就是韓國“樸”姓的來源。
不多不說,韓國的很多姓氏的發展,還要得益於中國,但像“千氏”家族這樣,不忘自己的根,還能來華尋祖的行為確實不多見。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