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解放軍“聯合戰備警巡”常態化,解放軍軍機飛臨臺灣上空也已經算不上什麼新鮮事了,每天數十架次解放軍軍機繞臺巡航已經使得臺軍徹底麻木了,就連島內綠媒都已經近乎失去了炒作這一話題的興趣。
毫無疑問我國所採用的這一戰略十分成功,在高強度“聯合戰備警巡”之下,臺軍已經開始“放鬆了警惕”。根據中國臺灣網的報道,在2月12日,根據戰機巡航軌跡顯示,我軍解放軍軍機成功突入了被臺方控制的“東引島”領空。與此同時臺灣社交媒體上曝出的一則所謂“驅離廣播”也是從側面印證了這一訊息的真實性。
要知道“東引島”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十分重要,它位於閩江口岸,與我國福州市之間的直線距離甚至只有100多公里,若是我國要對臺灣“動手”,“東引島”便會成為臺灣地區的“第一道防線”。
為此,臺當局對於該島嶼的防務也是十分重視,目前在該島上部署的不僅僅有“天弓二型”防空導彈,還有“雄風二型”制海導彈。同時臺軍還特別在該島部署了一支“蜂眼”雷達部隊以增強其導彈的“嗅覺”。“臺獨分子”邱國正就曾揚言,“東引島”官兵將與島嶼“共存亡”。
但就是這樣一支在臺防務部門口中已經被“武裝到了牙齒”的島嶼,其空中防禦輕輕鬆鬆地便被解放軍軍機突破了。一時間島內輿論也是一片譁然。
事後臺防務部門還想為這一事件“找補”,聲稱是值班人員廣播“口誤”,將“接近”領空讀成了“進入”領空,最終才是鬧出了“烏龍”,但這樣牽強的解釋顯然已經無法扭轉民眾對臺軍的失望。
同時回顧整個事件發生的全過程,解放軍軍機直到進入島嶼所謂的“領空”才被發現實際上並不意外。畢竟在近日參加“聯合戰備警巡”的解放軍軍機中,已經有了殲-16D電子戰戰機的身影。
在殲-16D的持續干擾之下,讓“東引島”上的臺軍雷達全部變成“聾子與瞎子”也是完全能夠實現的。同時從這一事件中也是暴露出了臺軍空防力量的脆弱。若是放在戰時,“東引島”上的防禦力量恐怕還沒有來得及反應便已經被徹底摧毀了。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段時間臺軍還曝出了其自主研發生產的“天弓”系列防空導彈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劣質零件的醜聞,這些不合格的“天弓”導彈若是遇到了極端天氣,很有可能出現無法通電點火的問題。
這一缺陷顯然已經十分致命。只不過在醜聞曝出之後,臺軍竟然沒有任何對現有“天弓”導彈進行檢修並更換配件的意思,而是徹底“破罐子破摔”放棄了檢修,這也為臺軍目前的空防力量埋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只不過即便是臺軍的防禦“漏洞百出”,島內的一眾“臺獨”分子卻仍在叫囂著“以武拒統”。作為臺防務部門負責人的邱國正開年便深入“前線”展開調研,還勉勵官兵要“盡忠職守”,言外之意便是要將“以武拒統”進行到底。這樣的表態完全是不自量力。也希望“臺獨”分子能夠早日放棄與大陸繼續對抗的打算,迴歸到兩岸統一的程序之中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