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影中紀實
編輯 | 影中紀實
前言:
要說起抗美援朝戰役之中最悲壯慘烈的一場,長津湖戰役絕對有資格被提及!宋時輪將軍曾評價其“艱苦程度甚至超過了長征”。
這場戰役可謂是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尤其是在大捷後一舉扭轉了戰場局勢成為了朝鮮戰爭的轉折點,為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最關鍵的是,斯大林在看到這場戰役的戰報之後,嚴肅的給志願軍敬了一個禮,並下令將36個師的裝備支援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一、抗美援朝運動
朝鮮戰爭爆發於1950年6月25日,最初屬於南北朝鮮之間的內戰。後來,美軍帶頭組成所謂的“聯合國軍”(以下簡稱“美聯軍”)予以介入,使得戰爭升級成為地區性的區域性戰爭。
無力反擊的北朝鮮政府決定向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蘇兩國發起呼救,並由金日成親自寫信給毛主席和斯大林。
斯大林在收到金日成的來信之後緊急致電給我們的毛主席,希望中國能派加入朝鮮戰場穩住局面。
與此同時,“美聯軍”正在急速擴大戰爭的規模,並瘋狂地將戰線推進至我國邊境附近。
麥克阿瑟的狼子野心已經呼之欲出!他派遣美軍戰鬥機不斷侵犯我東北領空進行偵察、掃射和轟炸。
毛主席非常明白美帝主義的陰謀,也深知這場戰爭到了必要的時候我們是不得不出兵的。
但是無論何時我國出兵都必須佔據政治上的主動權,這也讓毛主席殫精竭慮了不下百日。
最終他給出了的底線是:只要“美聯軍”不過三八線我們就不出兵,反之,我軍必定全力應戰。
但狂妄自大的“美聯軍”根本就沒把這話當回事,並於1950年10月2日舉兵13萬餘人悍然越過三八線,這一行為無異於公開對我國發出挑釁!
因此,毛主席緊急調遣周恩來總理前往莫斯科面見斯大林,並專門交代其:先看看蘇聯對於支援朝鮮戰場的態度,暫且不提我國打算出兵的決定。
這其實是非常明智的,畢竟當時我國正值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的狀態,所以如果能有蘇聯提供先進的蘇制裝備以及空軍的支援的話,能極大程度的降低戰損。
這其中,對於空軍支援的需求尤為緊俏,要知道當時是蘇聯的的米格F-15在世界上可是久負盛名的!如果能在朝鮮戰場上佔據制高點沒那麼不管是偵查還是補給都將帶來極大優勢!
但是當週恩來總理提出這一說法的時候,卻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絕。
斯大林表示,蘇聯空軍的狀態尚且不能滿足於支援朝鮮戰場,需要有三個月左右的備戰期。但出於同為共產主義的革命夥伴,蘇聯製造的其他的武器裝備可以充分滿足中國的需要,包括但不限於戰車,坦克等。
事實上斯大林說的這些話非常耐人尋味,因為朝鮮戰場已經全線吃緊,即便我國火速出兵支援,但這些裝備根本就不是在段時間內能就位的。
但是如果我軍不出兵,“美聯軍”隨時都有可能推進至鴨綠江邊!
虎視眈眈的“美聯軍”
當週總理把這個情況反饋給毛主席的時候,毛主席只是輕輕地搖了搖頭後嘆了一口氣。
他明白斯大林不肯給中國提供援助的原因,無非就是不願意將蘇聯捲入戰爭,一來是蘇聯在主動避免與美國直接交鋒,以免促發更大規模的戰爭,二來則是畢竟蘇聯的防禦重點是在歐洲。
但是中國就不同了,不僅與朝鮮接壤而且還被“美聯軍”虎視眈眈,麥克阿瑟也已經頻繁地發出挑釁,我們必須“保家衛國”!
因此,無論蘇聯是否出動空軍,中國都必須入朝作戰。
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於10月8日釋出命令:
“東北邊防軍”將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身份加入朝鮮戰場,並協助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朝鮮向侵略者發起反攻!
10月19日,彭德懷元帥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帶領著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為正義出征!
二、長津湖戰役的始末
1950年10月25日的時候,首批抵達朝鮮戰場的志願軍就觸發了遭遇戰,並在激烈的戰鬥後以首戰告捷的方式拉開了抗美援朝運動的序幕。
志願軍戰士們戰鬥氣勢勇猛,戰術變化多端,猶如神兵天降一般迅速地穩定了戰場的局勢,截止到至11月5日就已經擊斃俘敵15000多人,直接挫敗了“美聯軍”妄圖在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
時間到了1950年11月7日,戰事進入第二次大型戰役階段。“美聯軍”意圖吞佔全朝鮮的目的仍非常明確,並計劃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讓士兵都能回家過節。
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親自致電斯大林,請求蘇聯在3個月內向中國提供用於朝鮮作戰的12個軍36個師的步兵武器裝備。
9日,毛主席針對第二次戰役做出分析:志願軍應爭取在一個月內,東西兩線各打一兩個仗,殲敵七八個團,將戰線推進至平壤、元山一線,以利於長期作戰。
隨即彭德懷元帥便制定出作戰計劃,即:
將“美聯軍”誘至大館洞、溫井、妙香山、平南鎮一線,在東線將其誘至舊津裡、長津一線,然後集中兵力各個殲滅。
11月25日,由於“美聯軍”第10軍按照預期被引至長津湖區域,位於東線的第9兵團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戰役。
此時我軍沒有沒有空軍的弊端愈發的明顯,“美聯軍”的空中部隊在我軍上空肆意施虐,致使我軍損失慘重。
而到了11月27日,長津湖地區突然又有降下大雪,氣溫一度降到零下30度!這對本就後勤緊張的第九兵團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
看了電影《長津湖》的觀眾想必對此都有著深刻的印象,但真實的戰場遠比相比於電影還要恐怖得多!
在美軍超強的空中火力壓制之下,戰士們拼了命也只是能夠勉強在夜晚小範圍的行動,輜重部隊就不用說了,全都被美聯軍給炸了個稀爛。
但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之下,第九軍團沒有一個戰士臨陣脫逃,他們不負眾望地將美軍陸戰一師逼至絕境,可惜的是由於“美聯軍”的空襲最終沒能將其全殲。
12月5日,美聯軍收到命令:“儘快撤退到咸興地區”。
6日清晨,“美聯軍”大撤退開始。據此,水門橋戰役展開。
其實在12月1日、4日的時候20軍就曾先後兩次炸掉了這座橋,可每次都被美軍工兵修好了。
於是到了6日的時候,志願軍戰士為了阻止“美聯軍”撤退,大義凜然的化身為敢死隊身負炸藥將橋基也炸掉了。
但是他們的犧牲卻沒能如願阻礙“美聯軍”的腳步,“美聯軍”依靠著空中部隊的運輸能力,竟然直接從日本調來了拼接大橋的組建,並且在兩天的時間裡就搭建成了一座載重50噸的大橋。
此時志願軍戰士由於凍傷嚴重,戰力大打折扣,“美聯軍”這才有了撤退的機會。
到了12月24日,美陸戰1師餘部完成了撤退,實現了“聖誕節之前結束戰鬥”的願望,只是不知道麥克阿瑟對於落荒而逃的“結束方式”作何感想。
而隨著志願軍在長津湖戰役中的大捷,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也以中朝軍隊的勝利凱旋而勝利收官。
不誇張地說,這場勝利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驚,斯大林當然也不例外。
三、戰役大捷的影響
有一說一,對於中國出兵朝鮮的結果,斯大林本身是並不樂觀的。但其實只要中國出兵朝鮮,對於斯大林來說都是有利的局面。
就像前文我們說過的,蘇聯的戰略防禦主要佈置在歐洲,所以中國在亞洲戰場的勝負與否其實與蘇聯而言在戰略上並無大礙。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二戰之後世界進入冷戰時期,當時的美蘇兩國同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又各自代表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個陣營。
雖然雙方在都盡力避免戰爭的爆發,但是明裡暗裡的較勁肯定在所難免,所以兩國及其盟國在戰爭之外展開了各項領域的鬥爭,即“相互遏制,不動武力”。
而我國自從開展抗美援朝運動以來,美國深陷朝鮮戰場舉步維艱,國內經濟受到極大的影響,民眾對於戰爭的態度也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這就使得美國的作戰計劃進退兩難。
對於蘇聯來說,這自然是一個絕佳的發展機會。
更讓斯大林沒想到的是中國入朝作戰僅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將號稱著“不可戰勝”的美軍陸戰一師打得落荒而逃,整個“美聯軍”更是被打退至38線以南。
要知道,那個時候志願軍戰士手裡拿著的武器還是在二戰時繳獲的戰利品,由於品牌冗雜時常連彈藥補給都是問題。
不僅如此,志願軍的兵種還相當單一,既沒有空軍、海軍參戰,地面部隊也沒有坦克和裝甲車編制,能打贏全完全是憑藉著堅強的信念和靈活的戰術。
有人可能會說,我國在二戰時就曾為世界反法西斯事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但其實那個時候世界各國都認為這其中蘇、美的力量對結果的影響頗大。
甚至在一些歐美國家的眼中,對中國的認知仍然停留在“落後捱打”的階段。
但是長津湖戰役的大捷就像是一個清脆的耳光一樣打在了他們的臉上,尤其是他們知道志願軍戰士伏擊在雪原之上,為了執行任務寧願凍死都不願意挪動半步只有,更是深深的被中國軍人的氣魄所折服!
這個時候,他們開始由衷地承認“中國站了起來”!甚至一些反戰的美國人放聲高呼:“美國傳統的理想和正義觀被中國的大軍粉碎了。”
而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對於這樣的情況自然是喜不勝收,尤其是在看到長津湖的戰報之後,他被志願軍戰士的軍魂給深深感動,更是打消了所有的顧慮當即下令:
必須於1951年3月之前,完成毛澤東同志訂購的36個師的全部裝備,額外增加3000輛卡車,並且調遣蘇聯空軍立即加入朝鮮戰場。
但是為了不打破蘇美“冷戰”的格局,斯大林要求參戰的空軍必須身著志願軍的服裝,全程不能用母語交流,並且將機身用中文噴塗上“中國人民志願空軍”的字樣。
但關於這一點其實“美聯軍”是知悉的,只不過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沒有講出來,因為誰都不想成為打破“冷戰”格局的世界罪人。
在這裡就要引申出來斯大林對於我國的另外一個援助了,那就是迫使美國放棄了動用核武器的念頭。
根據我軍軍事研究院考證,從1950年10月志願軍參戰到1953年7月停戰協議簽訂,美國曾多次計劃對中國使用核武器。
但是由於當時蘇聯的原子彈已經成功爆炸,美國核壟斷的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關鍵是蘇聯空軍的圖-4轟炸機還具有遠端載運原子彈至美國的能力。
這就對美國產生了極大的威懾,因為如果美國直接在朝鮮戰爭中使用核武器,那麼蘇聯可能就會直接參戰,這極有可能會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而剛經歷完二戰後很多國家都是滿目瘡痍,極度渴望和平,一來是美國不希望自己作為戰爭的導火索而影響了自己在國際上的形象,二來是其他盟國也不同意原子彈的使用。
所以直到最後美國在朝鮮戰場上大敗,也沒有實施使用原子彈的計劃。
而這一切都是受斯大林決策的影響,而影響斯大林決策的,正是志願軍戰士在朝鮮戰場上的奮勇拼殺和顯著的戰功,尤其是長津湖戰役的慘烈,深深地刺痛了斯大林。
毫不誇張地說,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是扭轉朝鮮戰局的一次戰役,更是為整個朝鮮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後來中蘇經過談判又達成了蘇聯向中國提供60個步兵師的武器裝備的協議從1951年下半年開始至1954年前陸續全部供貨。
值得一提的是,斯大林下令支援我國的裝備器械,不僅僅幫助我們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而且對於我國的發展還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
四、蘇聯支援的影響
實際上曾經的蘇聯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曾多次幫助過我國。
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的初期,蘇聯就先後向我國派遣了多名專家,從專業的角度幫助我國進行基礎的工業建設。
而抗美援助之中斯大林對於我國的援助,在一定程度上為我軍創造了一個跨向現代化的機會,畢竟在那之後無論是陸軍、空軍、海軍、裝甲兵、炮兵、鐵道兵等,中國軍隊現代化都在突飛猛進。
其中尤為突出的是我國空軍的發展!從1950年到1953年近三年的時間裡,中國空軍的發展可謂是天翻地覆!
截止到1953年,我國空軍已經發展到擁有23個航空兵師,近3000架飛機,而且空戰水平相當強勁,整體實力僅次於美蘇而躍居世界空軍第三位。
除了以上這些,我軍在收到了蘇制武器是還收到了一部分的設計圖紙,再加上我國自主對武器的分析和仿製,極大程度的刺激了我國軍事上的工業和科技的研發,例如著名的東風導彈系列就是研究成果之一。
而且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後,中央更是將武器的更新換代提上了日程,因此便應運而生了大量的軍事科研院校,國防科技大學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立的。
綜上所述,當初志願軍不僅僅是捍衛了正義的尊嚴,更是將我國的國防發展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意義非常深遠。
可以說中國在不到十年時間內只花費百億人民幣,就以堪稱世界上最低的成本建立起配套的國防工業基礎。
志願軍戰士不愧是“最可愛的人”!
結語:
看完,相信大家已經可以明白為什麼稱抗美援朝戰役為了“立國之戰”了吧。
此役結束之後,中國的名聲在國際上愈加的響亮,是真真正正的站立起來!整個朝鮮戰爭之中我國曾打出過多次著名的戰役,至今還讓外國軍事家嘖嘖稱奇。
但是在梳理完抗美援朝運動的始末之後我們不難發現,那句老生常談的“落後就要捱打”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抗美援朝戰爭之中我們收穫的所有榮譽和發展,都是靠著最最開始的勝利打出的名堂,是志願軍戰士用生命換來的機會!
同樣的,雖然我們現在生活的生活可以說是安居樂業,但是暗流湧動的國際形勢卻一直都是風雲莫測的。
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進步,才能為我們的國家建設奉獻出自己一的一份力量。
謹以此文,與君共勉!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你留下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