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我是大伊萬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訊息,2月12日,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南千島群島附近海域(即日本稱“北方四島”)演習時,參演艦艇、俄羅斯海軍“沙波什尼科夫”號大型反潛艦在遂行任務時,突然發現了一艘闖入演習區域的美國海軍核潛艇。
經判定,俄羅斯海軍認為,該艇系美國海軍的一艘“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為此,俄羅斯海軍採取了“相應手段”,逼迫美國海軍核潛艇釋放了無人潛航器,才得以逃脫了俄羅斯海軍的跟蹤,從南千島群島海域離開。訊息一出,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轉向了美國一方,無論是國內媒體還是美國媒體,都在質疑南千島群島到底發生了什麼,所謂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被俄羅斯海軍大型反潛艦追蹤,是否確有其事。
不出意外,美國海軍先是對這一事件表示沉默,爾後又斷然否認,否認自己的攻擊型核潛艇曾經所謂“入侵俄羅斯領海”、還曾經和俄羅斯海軍的水面反潛艦艇發生過聲吶接觸。見此情況,估計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美國海軍在此次美俄海軍的“水下接觸”中吃了虧,說不定被俄羅斯海軍弄了個灰頭土臉落荒而逃,所以才矢口否認發生了什麼。那麼,此次俄羅斯方面突然爆出的“我艦奉命驅離你艇”,到底發生了什麼,美俄海軍在此次事件中,到底誰處於上風、誰處於下風呢?
戰術角度
大伊萬認為,從戰術角度看,光看俄羅斯海軍公佈的“發現了美軍核潛艇”,其實是沒什麼意義的。俄羅斯海軍並沒有明確說明發現“弗吉尼亞”級之前的現地條件,而這種條件作為水下戰對抗的前置性因素,其實比單純的“發現目標”重要的多。
“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戰術效能
畢竟,從美國海軍“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戰術效能看:該型攻擊型核潛艇首先是具備較強的靜音效能,安裝有一臺S9G型自然迴圈型壓水反應堆,配套有一臺蒸汽渦輪機和泵噴射式推進器,自然迴圈堆工作效率較高,使得“弗吉尼亞”級可以在較高的航速條件下不開啟主泵;
此外,“弗吉尼亞”級全艇進行了綜合噪音管理設計,除了自然迴圈反應堆,還採用了設計熱機減震浮閥,為發出噪音的機器和艙室包覆消音材料,在艇體表面覆蓋消音瓦等等策略。以上種種消音、降噪措施,確保了“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具備相當強大的靜音效能。
而在態勢感知和射控效能上,“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安裝了一套AN/BGY-1型潛艇綜合作戰系統,包括一套AN/BQQ-10型整合式聲吶系統,系統內包含艇艏大孔徑聲吶接收陣列(SSN-784後採用新一代LAB艇艏陣)、指揮塔圍殼上的高頻主動發射陣列、艇體兩側的LWWAA寬孔徑低頻被動聲吶陣列和TB-16/29A艇艉主被動拖曳陣列等,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還攜帶有起碼兩部線導式水下無人潛航器和無噪音釋放系統,既可以承擔潛艇水雷戰任務,當然也可以承擔水下戰誘餌和拓展自身態勢感知範圍的任務。
這二者結合起來,“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的靜音效能,使得該艇在以靜音航速航行時,其實是很難被水面艦艇的艦殼被動聲吶發現的,即使水面艦艇改為使用主動聲吶,在“弗吉尼亞”級沒有進入水聲匯聚區的情況下,想在中遠距離上把它抄出來也不容易。而“弗吉尼亞”級憑藉自身較強的水聲偵聽效能,再加上水面艦艇的空泡、機械噪音相比潛艇來說實在是太強,使用LWWAA舷側聲吶或者TB-16/29艇艉拖曳聲吶陣列等,想在100餘海里外發現水面艦艇的動向,其實比水面艦艇發現“弗吉尼亞”級潛艇要容易得多。
而一旦“弗吉尼亞”級發現並在聲吶上標定了水面艦艇的方位,即可透過持續監聽,以調幅法計算出水面艦艇的運動關係,為己方進入攻擊陣位進行航線計算,按照“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裝備的MK-48 Mod7CBASS先進能力魚雷的戰術效能,其實該艇對大型水面艦艇的攻擊距離,完全有把握拓展到10海里甚至15海里以上,基本上能夠做到安全距離攻擊。
“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號反潛艦的戰術效能
再以俄羅斯海軍“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號反潛艦的效能看,該型反潛艦在去年剛剛結束過技術改裝,目前確定的改裝策略,在水聲探測系統上基本沒變,保留了原本位於艦艏的“獵戶座”中低頻主動搜尋艦殼聲吶,位於艦艉的MTK-3S“多項式”主動變聲聲吶也沒有改觀。
目前並沒有發現,“沙”艦在水聲探測系統上,安裝了不少主要軍事強國都安裝了的艦艉主被動複合聲吶陣列(VDS),目前確定的在水聲探測系統上確定的改進,是對全艦重心進行了調整,改善了高海況高速航行條件下的“抬艏”問題,在其它方面的改進只能說過於乏善可陳。
日本海自“飛鳥”號試驗艦,艦艉搭載的該國研發的首款主被動複合拖曳聲吶OQQ-25
如果“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號反潛艦沒有安裝艉部主被動複合陣列,按照現有的中低頻艦殼聲吶和梗部變深聲吶的搜尋效能,前者對安靜型核潛艇的搜尋距離非常近,可能只有幾海里到十餘海里之間,後者的搜尋距離也不遠,可能也只有十幾海里,這個距離對於反潛艦來說,其實已經進入了安靜型攻擊型核潛艇使用戰雷實施攻擊的打擊範圍,已經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距離了。
因此,大伊萬認為,綜合考慮的話,由於俄羅斯海軍並沒有公佈,自己的反潛艦實際發現美軍“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距離是多少,也沒有公佈,美軍核潛艇被發現時的深度到底是多少。
如果“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號反潛艦是在比較遠的距離上,比如十幾海里的距離上,發現了這艘“弗吉尼亞”級潛艇,那麼就意味著“弗吉尼亞”級的攻擊已經失敗,打擊目標尚未進入戰雷攻擊範圍,自身位置就已經被標定。要在戰時根本就不是怎麼想辦法逃跑或上浮的問題,而是對手的反潛機、反潛直升機迅速一擁而上,馬上就要吃對手的反潛魚雷的問題了。
而如果“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號”發現美軍核潛艇的距離過近,比如是在幾海里,甚至幾米的距離上發現目標,那麼毋庸置疑,美軍核潛艇在被發現時,已經進入了自身戰雷攻擊的範圍。在平時美軍核潛艇不使用魚雷的時候,一切都好說,俄羅斯海軍能把美軍核潛艇抄出來就完事了,在戰時估計俄羅斯海軍還沒有展開反潛隊形,美軍核潛艇的戰雷已經招呼過來了。
RBU-6000火箭深彈是俄海軍的標準反潛配備
其實,從網上傳言,說俄羅斯海軍可能使用了反潛深彈來驅離美軍潛艇的情況來分析,從俄羅斯海軍目前還普遍裝備著RBU-6000深彈的效能看,該型反潛深彈的最大射程只有不到6000米。這意味著,俄羅斯海軍的反潛艦,說不定是在2到3海里的距離上發現美軍核潛艇的,這個距離對於俄軍而言,已經太過危險,戰時說不定美軍的攻擊已經完成了。
戰略角度
除了在戰術上,咱們目前還不太好說此次俄羅斯海軍驅離美軍核潛艇,到底是處於上風還是下風。但是在戰略上,美軍在核潛艇運用上的主動性和優勢,倒是再次讓我們印象深刻:
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 圖源:地圖帝
畢竟,南千島群島是什麼地方,算是俄羅斯的家門口了,是俄羅斯海軍戰略導彈核潛艇通往鄂霍茨克海堡壘海區的必經之路,也是俄羅斯海軍戰時前出太平洋的主要戰略通道之一。這一戰略通道,說白了是絕對不容有失的,現在居然能讓美國海軍的核潛艇從太平洋摸進來,而且一路摸到了北方四島的領海範圍。
戰術上將給俄軍造成巨大的威脅就不說了,在水下戰部隊的運用戰略上,更是昭示出了美軍在東北亞地區依然在採用著極具進攻性的攻勢反潛策略,說白了就是派出攻擊型核潛艇到人家的主要海軍基地門口,主要水道蹲坑,對俄羅斯海軍前出太平洋的艦隊實施跟蹤監視,甚至搜殺俄羅斯海軍的核潛艇。
這種戰略上的優勢,算是美國海軍核潛艇部隊的技術優勢、戰術優勢,外帶美國針對大陸國家的地緣優勢和地理位勢共同造成的結果,可以想見,美國海軍不僅在針對俄羅斯採取攻勢反潛戰策略,更可能會在印太海區統統採取這一策略。
那麼,不僅對於俄羅斯海軍來說,對於同在東亞地區,面臨的戰區環境相比俄羅斯海軍而言甚至要更為惡劣的其它國家海軍而言,怎樣改變這種在反潛戰上被美軍核潛艇堵門的態勢,似乎是一個長期性、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