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是由細菌感染或化學刺激引起的膽囊炎症性疾病。其臨床表現為右上腹、脅肋部疼痛和壓痛,噁心嘔吐,發熱等,在中醫屬於“脅痛”範疇(但不完全等同)。多由溼熱蘊結於肝膽,肝經失和,膽不疏洩所致。治療以清熱利溼為原則,可選用雞骨草膠囊、利膽片、消炎利膽片、金膽片等。
今天黃藥師介紹一下常用於膽囊炎、脅痛的中成藥。(膽結石下一回講)
一、雞骨草膠囊
組成:雞骨草、茵陳、梔子、人工牛黃、豬膽汁、牛至、三七、白芍、枸杞子、大棗。
清肝利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用於急性和慢性肝炎、膽囊炎引起的右脅肋脹痛,觸痛明顯而拒按,或痛牽引肩背,伴有胃部脹滿不適,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厭食油膩,口乾口苦,腹脹尿少,或有黃疸,舌苔黃膩。
藥理試驗表明,本藥有護肝,利膽,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熱,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二、利膽片
組成:茵陳、金錢草、大黃、黃芩、柴胡、金銀花、木香、知母、大青葉、白芍、芒硝。
疏肝止痛,清熱利溼。用於肝膽溼熱所致的脅肋及胃腹部疼痛,觸碰後疼痛加劇,大便不通,小便短赤,嘔吐不食,厭食油膩,口乾口苦,腹脹尿少,或有黃疸,身熱頭痛。用於膽道疾患見上述症狀者。
使用注意:
(1)本藥苦寒,因此脾虛便溏,體弱年邁者不可過量、久服。
(2)本藥不宜與藜蘆、三稜以及含有其中成藥同服。
(3)孕婦慎服。
三、消炎利膽片
組成:穿心蓮、溪黃草、苦木。
清熱,祛溼,利膽。用於肝膽溼熱所致的右上腹持續性鈍痛或不適感,噁心嘔吐,噯氣反酸,腹脹和胃部灼熱感,口苦,偶有黃疸,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苔黃膩,以及急性膽囊炎、膽管炎見上述症狀者。
使用注意:
(1)非肝膽溼熱證,如脾胃虛寒證等不宜使用。
(2)合併膽道梗阻時不宜使用。
(3)過敏體質、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如使用應定期監測肝腎功能。
(4)本藥中苦木有小毒,不宜久服。本藥療程建議不超過2周。
(5)本藥常見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皮疹、頭暈、頭痛、乏力、過敏失眠、心悸、呼吸困難等。
四、金膽片
組成:龍膽草、金錢草、虎杖、豬膽膏。
清熱除溼,消炎止痛。用於急性和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膽道感染,症見右脅脹滿疼痛,厭食油膩,噁心嘔吐,口苦心煩,腹脹尿少,大便黏滯,或見黃疸,舌紅,苔黃膩,以及預防術後膽道症狀的復發。
五、複方雞骨草膠囊
組成:雞骨草、茵陳、梔子、三七、人工牛黃、珍珠層粉、白芍、五味子、枸杞子。
清利肝膽溼熱。本品用於肝膽溼熱所致的脅肋不舒,脘腹脹滿,疲倦乏力,口苦尿黃。
使用注意:
(1)不宜同服滋補性中藥。
(2)孕婦禁用。
黃藥師小貼士
(1)膽囊炎用藥多以寒藥為主,因此,脾胃虛寒者慎用,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用藥後或多或少可能會造成腹瀉、大便次數增多等情況,應依腹瀉和膽囊炎症狀各自嚴重程度綜合判斷是否繼續用藥。
(2)用於膽囊炎的藥物作用大多相近,可以優先考慮副作用小的藥物。
(3)經常有讀者留言說有的藥管用,有的藥不管用,在這裡統一回復一下,某一種藥管用不管用只針對您個人體質,您的管用與否,和其他人並不一樣,辨病、辨證、辨體質用藥是中醫的實質。
本文為黃藥師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轉載請註明來自頭條號黃藥師手記。
文中涉及藥物,均已隱去廠家品牌,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商用。
黃藥師每日更新大家最關注的中藥、中成藥以及健康知識,有問題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