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任丞相,同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建立魏國,曹丕在位期間,重用與陳群、吳質、樂鑠並稱太子四友的司馬懿。
但魏王曹丕如此依賴司馬懿,僅二十多年後,便以曹丕侄子曹爽謀反為名發動政變,大肆屠殺曹氏宗親,並誅殺三族。
這三族的範圍比九族的範圍大。滅三族是指父親九族、母親九族、妻子九族共27族,甚至已出嫁姐妹都要被誅殺,死者竟有5000多人。
據史書記載,司馬懿早年沒有謀反之心,相反,他還是一個善於官場之道的人。
那麼司馬懿是因為什麼事情,最終發動政變的呢?
司馬懿二十三歲時初入政壇。
公元201年,司馬懿被推薦為上計掾。這個官職雖然不高,但是卻可以見天子。
每年年底都要代表郡守,入京向皇帝或司徒.司空.司馬三公回稟今年的政績。
這時,任司空一職的曹操,見到司馬懿覺得他很有才華,想把他招攬到自己的府中做官,但司馬懿卻裝病,拒絕任職。
據史書《晉書·宣帝紀》記載,由於司馬懿看不起曹操的出身,司馬懿出身名門,祖上世代為官,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曾任東漢京兆尹一職,相當於今天的首都市長。
曹操的出身卻很卑微,其父曹嵩乃是宦官曹騰過繼地的養子。
而且曹操早年可以入關,還是靠司馬懿父親的推薦,因此司馬懿不願意臣服於曹操。
另外,曹操雖已成為司空一職,但只是初步掌握了朝政,地位並不穩定。
因此司馬懿見曹操的前途並不明朗,怕影響自己以後的仕途,就不願意任職。
但是如果直接說自己不願意就職,難免會得罪曹操,所以圓滑的司馬懿說自己生病了。
由此可見,司馬懿在年輕時,就對從政之道頗有研究。
司馬懿真正走到曹操身邊,是在七年以後。
公元208年,54歲的曹操成為丞相,此時曹操已徹底消滅袁紹的勢力,統一北方。
並牢牢控制政權和軍權,實行一系列開明政策,發展生產和教育。
此時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覺得,曹操大勢已成,便想讓自己的兒子,去曹操那裡任職。
曹操沒有忘記,當年司馬防的提攜之恩,便讓司馬懿,來自己的府中任職,負責教導曹丕。
司馬懿未來的成就,可以說與他的顯赫家世密不可分。
這時,曹操大勢已成,獨攬大權,為了得到曹操的重視,司馬懿常常揣摩曹操的心理。
據史書記載,司馬懿一貫奉行謹慎原則,低調行事,三思而後言,該說的要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
諸葛亮征討張魯時,司馬懿隨軍,他覺得現在是攻打劉備的好機會,於是就向曹操獻策,但曹操沒有采納,見自己的意見與曹操的想法不相符。
就再也不言語半句,司馬懿的這種性格深受曹操的喜愛。
公元219年,關羽北伐曹魏,圍曹魏大軍於樊城。
曹操覺得許昌離樊城很近,現在應該遷都於河北。
司馬懿便獻計,他認為劉備與東吳孫權,看起來是兩親家,實際上他們關係已經疏遠。
現在,我們派人到江東去,鼓動孫權和我們合作,一起攻打關羽,那時樊城的困境自會解除。
曹操聽了司馬懿的計策,繼續出兵攻打樊城,打破了樊城關羽的包圍,同時孫權發兵在背面攻擊關羽,前後夾擊最後關羽被俘殺。
這次司馬懿雖然立功了,但是曹操手下謀士太多,所以日後並沒有得到曹操的重用,一直都是文學掾這種的文職工作,毫無權利可言。
那麼,司馬懿的命運是何時發生改變的呢?
這主要還是由於司馬懿跟對了人。
曹操雖然有二十五個兒子,但當時真正能擔當繼承人的,只有二子曹丕和四子曹植。
曹植從小就聰明還寫得一手好文章,曹操對曹植常常讚賞有加,內心也更傾向於曹植當太子。
但後來曹植因自負,犯下了致命的錯誤,導致曹操對他失去信心。
公元216年,六十二歲的曹操帶領曹丕,率軍從淮南進攻孫權,留曹植看守國都,目的為了看下曹植的治國之道怎麼樣。
然而曹植卻沒有給曹操驚喜,在得知勝利的訊息後,和親信們喝起酒來。
酒喝盡興了,曹植又吩咐侍從備車,執意要從司馬門出宮遊玩。
要知道司馬門的馳道,是為了方便天子出入宮的,除了曹操本人其他人是禁止使用的。
但曹植卻不管不顧非要走,待曹操凱旋而歸,聽說了此事非常震怒,當即處死了守門的侍衛,並痛斥了曹植。
最後曹操立曹丕為魏國嗣子。
公元220年,曹操於洛陽逝世,曹丕登上王位。
司馬懿和頗有智謀的陳群吳質,和善於領兵的朱鑠一起共同輔佐曹丕。
根據史書記載,曹丕在位的時間,總共是六十八個月。
這期間,他在外征戰和巡遊的時間,便佔到了四十四個月之多。
皇帝在外巡遊,後方的一切得有個靠得住的大臣全權負責,而這個人曹丕選擇的正是司馬懿。
司馬懿在曹丕眼裡既忠誠又可靠。
曹丕升任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併兼任尚書事,是集軍權和政權於一身。
在曹丕40歲時病重了,曹丕臨終時讓曹休,曹真,陳群和司馬懿,作為輔政大臣,共同輔佐新皇曹叡。
魏王曹睿雖然登基的時候只有二十三歲,但他的政治手腕,可一點也不輸給他父王。
曹睿剛一登基,為了把權力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便開始對輔佐大臣進行重新任命。
命曹休為大司馬駐守揚州,對付孫權。
命曹真為大將軍,派往關中戰區對付諸葛亮。
命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派往南方,鎮守吳蜀兩國的結合部。
表面來看這四位輔政大臣,在曹叡手下都得到了重用,實則調離了權力中心。
公元227年,司馬懿奉曹睿之命,駐紮宛城,管理荊、豫二州軍事。
那時身為蜀國丞相的諸葛亮,正要北伐,於是便秘密與孟達通訊,希望他能背叛魏國,重新回到蜀國。
曹丕在位時孟達叛蜀降魏,並受到了曹丕的重用,後曹丕去世了,又有了想反曹魏而歸蜀漢的想法。
司馬懿得知後,給孟達送去一封信,說這是諸葛亮的反間計,讓他不要中計。
其實寫信是為了拖住孟達,給自己爭取時間。
孟達收到信後,開始猶豫不決,這時司馬懿開始快馬加鞭地趕路,不到8日就兵臨城下。
孟達萬萬沒有想到本該是一個月的路程,竟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就到了,孟達毫無防備,最後司馬懿破門而入,擒斬了孟達。
這一戰讓人們看到了司馬懿的謀略,在軍中也樹立起了威信。
公元234年,諸葛亮開始了第五次北伐,那時大將軍曹真去世了,於是曹叡讓司馬懿去主持前線的工作。
當時諸葛亮帶領十萬大軍,在渭水南岸五丈原紮營,司馬懿也安營紮寨,不與蜀軍作戰,知道蜀軍從遠道而來,糧草運輸困難,司馬懿想把蜀軍拖垮。
但諸葛亮這次早有準備,讓士兵在駐紮的地方開始種地,作長期戰爭的打算。
在蜀軍和魏軍雙方周旋的時候,諸葛亮因疲勞成疾,身體每況越下,不久就與世長辭。
司馬懿靠著拖,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司馬懿回去後被加官進爵,再加上尚書陳群,病逝了洛陽,曹休,曹真也都相繼去世了。
當年的四個輔政大臣,就剩司馬懿一個人了。
公元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背叛魏國,建立燕王,定都於今遼寧遼陽。
於是,曹睿命司馬懿統領雄兵四萬,前去平定遼東。
公孫淵聽說司馬懿來了,派卑衍將軍率領步、騎共一萬多人駐守遼隧,圍繞城壘挖壕溝二十多里。
司馬懿採取了“聲東擊西”的策略,先在遼河南岸多插旗子,造出魏軍人馬眾多的假象。
然後對壕溝進行佯攻,將遼東軍隊全部引向南線,司馬懿則帶領主力軍直奔襄平。
這時連降大雨,河水暴漲,魏軍的一些人有了遷營的想法。
但司馬懿說誰在擾亂軍心,立馬處斬,就這樣司馬懿在原地足足等了30多天,公孫淵在雨天宣戰,司馬懿也不予理會。
直到水漸退去,司馬懿才帶領軍隊開始備戰。
司馬懿是個相當沉得住氣的人,在情勢不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他是不會輕舉妄動的。
魏軍開始包圍襄平,在城外堆土丘,準備了大量石子,用弓箭射城,日夜攻打。
那時候公孫淵城裡糧食吃光,死傷不計其數,於是公孫修帶領數百騎兵向東南突圍。
司馬懿大軍在後面乘勝追擊,最後斬殺了公孫淵,隨後破城攻入,把數千名官吏斬首。
司馬懿在平定遼東之後,把年紀過60計程車兵都送回家鄉,讓他們安享晚年,那些戰死的將士屍首也送回家鄉,入土安葬,這一舉動使將士們頗為感動。
此時的司馬懿聲望和官位,終於到達人臣的頂點。
然而就在平定遼東的第二年,曹睿病危了。
曹睿臨死前,命司馬懿與曹爽一起為輔助大臣,輔佐年幼的曹芳。
起初,曹爽一直把司馬懿當作父輩來侍奉,只要有事就去和司馬懿商量,再共同下決斷。
司馬懿對曹爽也比較客氣,所以在輔助初期,兩個輔政大臣,在政治上達成了一定的平衡。
在曹爽掌握了兵柄之後,身邊的親信慢慢開始多了,併為曹爽出謀劃策。
他們認為司馬懿屢獲成功,還輔助了三朝的皇帝,論功勞論苦勞都在曹爽之上,怕日後難以控制。
所以曹爽讓魏齊王曹芳下令,命司馬懿為太傅,剝奪了司馬懿的兵權。
又將弟弟曹羲封為中領軍,曹訓封為武衛將軍,曹彥封為散騎常侍,其他兄弟可以隨意出入宮廷禁地。
而後,曹爽開始大肆享樂,每日按皇帝的標準飲食,車馬和衣服都和皇帝的相似。
更私下把魏明帝的許多才人當作自己的妻妾,天天喝酒作樂,極盡奢華。
後來郭太后出面制止曹爽的行為,曹爽卻把郭太后遷到永寧宮監禁了起來。
對於曹爽的做法,司馬懿沒有選擇正面對抗,而是選擇隱忍,裝病不問政事。
曹爽得知司馬懿命不久矣,從此不再防備司馬懿。
曹爽不知道,此時的司馬懿是在裝病,其實暗中已經開始與太尉蔣濟等人,謀劃推翻曹爽了。
政變之事性命攸關,非同小可,沒有十足的把握,司馬懿不會輕易動手。
當時的司馬懿已經60多歲了,經過了幾十年的官場生涯,可以說,不管是在軍事方面,還是在政治方面,他都高出曹爽太多。
而曹爽卻不得人心,如今只差一個機會,便可順勢推翻曹爽。
就這樣,司馬懿沉寂了10年,終於等來了機會。
公元249年2月,魏齊王曹芳要到濟陽市北掃墓祭祖,曹爽帶著三個兄弟和親信等護駕出行。
當司馬懿聽說,曹爽兄弟出城的訊息後,馬上調集人馬,並讓擔任中護軍的司馬師,帶著兵控制京都。
同時司馬懿還召集過去的老部將,管領曹爽的軍營。
曹爽得知訊息後,親信們開始為他出主意,讓曹爽要挾曹芳去許昌重整軍隊,再回來討伐司馬懿。
但曹爽優柔寡斷的性格,一時間拿不定主意,司馬懿趁勢又命人,前去勸說曹爽,告訴他只要免去官職,定不會傷他性命。
曹爽的親信們都勸他,不要相信司馬懿的話,但最後曹爽還是選擇放棄抵抗。
隨後請曹芳下詔,免去自己的官職,並跟隨曹芳進入了京城。
事情本沒有曹爽想的那麼簡單,曹爽剛一回府,就被司馬懿派兵包圍軟禁起來。
司馬懿很快就透過嚴刑拷打曹爽親信,得知他有謀反的念頭,就以謀反罪,將曹爽及其黨羽殺死,並滅三族。
這時司馬懿大權在握,但沒有稱帝,因為當時的司馬家還沒完全掌控局勢,司馬懿只是成功當上權臣而已。
雖處死了曹爽三族,但在朝中仍然有忠於曹魏的勢力,在這種情況下以司馬懿的性格,是不會貿然行動的。
而且當時司馬懿已經70歲了,年老體弱,不堪重負,只能儘自己能力為後輩鋪路。
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終年七十三歲。
公元265年,司馬懿之孫司馬炎稱帝,建立晉朝,到此司馬家的時代才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