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秋季,中原局第二副書記、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司令員、原新四軍第5師師長李先念,在山東鄄城第一次見到了他的上級、原新四軍軍長陳毅。
第5師是新四軍在皖南事變後建立的7個師之一。第5師師長李先念不是陳毅的部下嗎?但為何在六年之後,昔日的師長才第一次見到過去的軍長呢?
這就要從第5師獨特的地位來說了。
第5師一直是新四軍內一個較為特殊的存在,它孤懸在外,遠離新四軍軍部,遠離新四軍其他大部隊,第5師官兵不要說平時無法到江蘇鹽城的新四軍軍部開會,就是作戰行動、部隊發展也是自己拿主意。
除了在組織編制上隸屬於新四軍,第5師完全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體系。可以用“四個之最”來形容第5師在新四軍內的特殊性:位置最遠、地盤最大、兵力最多、組成最雜。
位置最遠
新四軍從成立之日起,就以大江南北的華中地區為主要活動地區,相繼開創了蘇南、皖南、皖中、豫皖蘇邊等抗日根據地和蘇南、江北、江南三個指揮部。
皖南事變後,中共中央重建新四軍,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部隊整編為7個師和1個獨立旅。1師、6師主要活動於蘇中、蘇南地區,2師活動於淮南地區、津浦鐵路兩側,3師活動於蘇北一帶,4師活動於淮北地區,7師活動於皖江地域。從中可以看到,新四軍部隊主要作戰地域是在安徽、江蘇兩省境內。
唯獨第5師是在遠離新四軍主力西邊的武漢外圍孤軍奮戰。
5師為什麼離的距離這麼遠呢?5師的前身叫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帶著延安委派的60多名老紅軍和新四軍竹溝留守處的一部戰士合計160餘人,以新四軍獨立遊擊支隊的名義,從河南確山竹溝鎮向武漢外圍地區進發,執行中共中央賦予的挺進豫鄂邊區,開創武漢外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
這支新部隊之所以用新四軍的名義而沒用八路軍的名字,是因為當時八路軍部隊都在華北地區,只有新四軍在華中有部隊,為了將來部隊的統一指揮問題,李先念所部才掛上了新四軍的牌子。
經過近一年的戰鬥,新四軍遊擊支隊殲滅了沿途的日偽軍,整編了多支抗日武裝力量,形成黨在中原地區的遊擊主力部隊,在1940年1月3日正式改稱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
這一年的5月5日,中共中央指出:“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是黨的武裝中的一個有重要意義的獨立戰略單位”,在一時還不能與八路軍、新四軍取得地域上的聯絡,而處於孤懸敵後和日、偽、頑夾擊的特殊環境下,“必須努力擴大自己”。這就明確了豫鄂挺進縱隊相對獨立的地位和部隊發展的方針。
到1940年底,豫鄂挺進縱隊從幾支分散的游擊隊發展成為兵力達1.5萬人的遊擊兵團,活動範圍遍及武漢外圍的長江南北、襄水兩岸。與此同時,豫鄂邊區黨委成立,覆蓋豫南、鄂中、鄂東等地區。
1941年2月18日,中共中央軍委任命李先念為新四軍第5師師長兼政治委員,豫鄂挺進縱隊下轄各部隊一律使用新四軍番號,全師1.4萬餘人。1942年6月,為加強抗日根據地黨政軍一元化領導,中央還任命李先念為中共鄂豫邊區黨委書記。
第5師正式組建後,由於地理位置原因一直在遠離新四軍主力的外圍地區,1942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同意新四軍軍部、華中局關於“第五師由中央軍委直接指揮”的建議。從此,5師就在中央軍委的直接指揮下,直至抗戰勝利。
地盤最大
在孤懸敵後的處境中,新四軍第5師始終高舉抗日大旗,頑強戰鬥,成為長江流域、華中腹地抗日救國的中堅力量。
第5師官兵堅持在豫南、鄂中、鄂東抗戰,建立了以四望山、京山、大悟山為中心的鄂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將武漢外圍的日偽軍分割為數塊,甚至在武漢的郊縣開闢了陂安南、陂孝禮、鹹武鄂、武鄂等抗日遊擊根據地,形成了對武漢的內層包圍圈。
在李先念和鄂豫邊區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這支鄂豫邊區人民的子弟兵逐步成長為日益正規化的遊擊兵團。在1944年7月之後,新四軍第5師還陸續組成豫南、豫中兵團,奔赴河南省中南部開闢新區,配合八路軍王樹聲部建立河南軍區。
新四軍第5師組建以來,在抗戰期間共對日偽作戰1260餘次,擊斃擊傷俘虜日偽軍4.37萬人。
到抗戰勝利時,鄂豫邊抗日根據地橫跨鄂、豫、皖、湘、贛五省,擁有9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和1300萬人口,在38個縣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成為新四軍最大的根據地,併成為我黨在全國的幾大戰略區之一。
兵力最多、組成最雜
第5師在日、偽、頑的包圍夾擊中,努力生存發展,一面擴大主力部隊,一面發動根據地農民參軍加入地方武裝、游擊隊,到1945年8月,第5師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發展到5萬餘人,鄂豫邊區民兵30餘萬人。
同一時期,新四軍各部隊中,1師兵力有3.1萬餘人,2師兵力有3.3萬餘人,3師兵力有3.7萬餘人,4師兵力有3萬餘人,6師部隊已併入1師由粟裕統一指揮,7師兵力有2萬餘人。
新四軍各師的組成主體都比較清晰,第1師、第2師、第6師、第7師都有老新四軍的血脈,其中第1師是原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部隊改編的,第2師是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改編的,第6師是原新四軍的兩個老支隊改編的,第7師是新四軍無為遊擊縱隊、第三支隊和皖南事變的突圍部隊整編的。而第3師、第4師則來自八路軍,其中國第3師是原八路軍第五縱隊改編的,第4師是原八路軍第四縱隊改編的。
第5師的成分就相對比較雜了。第5師從河南確山一路出發, 一路擴軍,它陸續整編的有湖北省抗日遊擊大隊、應城縣抗日遊擊隊,豫南、鄂中、鄂東地區由黨領導的多支抗日遊擊隊,信陽、應山、隨縣等地農民的武裝自衛隊。
融入新四軍第5師的部隊可謂是五湖四海,並且幾乎都是從非正規軍發展而成的。
第5師番號撤銷也較早
抗戰勝利後,新四軍的番號仍繼續沿用了很長時間。新四軍主力在陳毅帶領下北上,接替去往東北的山東八路軍防區,羅炳輝率新四軍2師、張愛萍率新四軍4師、譚希林率新四軍7師相繼北上。留在華中的新四軍部隊,由1師師長粟裕統一指揮。
山東、華中的新四軍部隊仍長期保留各自番號,直到1947年1月,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併,組建華東野戰軍,中央決定撤銷新四軍番號,這些師的番號才正式成為歷史。
黃克誠任師長的新四軍3師於1945年11月抵達東北。四平保衛戰後,東北民主聯軍統一整編部隊,1946年9月,新四軍3師8旅、10旅、獨立旅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即後來的解放軍39軍。第7旅編入第六縱隊。至此,新四軍3師的番號不再使用。
新四軍第5師番號撤銷要早於它們。
1945年11月,新四軍第5師與河南軍區、八路軍359旅在桐柏山區會師後組成中原軍區,中原軍區成立了兩個野戰縱隊,5師改編為第二縱隊,原5師參謀長文建武任司令員。新四軍第5師的番號,在此時就已經不再使用了。
有一點需要註明,1942年年初新四軍軍部決定將1師與6師合併,6師部隊由1師統一指揮,但6師番號對外仍保留,直到抗戰勝利後。如果從時間節點上看,6師番號撤銷應該早於5師。
5師的歸宿
1944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將新四軍第5師活動地區成立鄂豫皖軍區。1945年8月,中央決定成立鄂豫皖中央局。在與王樹聲的河南軍區部隊和王震的359旅南下支隊會合後,三路大軍合編為中原軍區,5師師長李先念被任命為中原軍區司令員。
從一個師擴編成一個由中央直轄的大軍區和戰略區,在新四軍各師中僅此一例。
1946年6月26日晚,由於國民黨軍隊重兵壓境,步步緊逼,中原軍區部隊分路突圍。到8月份原5師部隊突圍後進入陝南,在豫鄂陝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原5師部隊的基本力量儲存下來了。
這支7000餘人的隊伍在渡過黃河後匯入劉鄧大軍,整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十二縱隊。第5師留在秦嶺、伏牛、桐柏、大洪、武當諸山區堅持游擊戰爭的各支游擊隊,在1949年4月渡江戰役之後,先後匯入二野南下大軍。
1949年5月20日,江漢軍區及豫鄂、桐柏軍區各一部組成湖北軍區,李先念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位置最遠、地盤最大、兵力最多、組成最雜的新四軍第5師,在新四軍這面大旗下獨立發展,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打出了一片天地。從這支英雄的部隊,走出了眾多聲名顯赫的將軍,也走出了不少在文學、藝術、新聞界頗為知名的文化人。四年時間,新四軍第5師發展成五萬雄獅。
陳毅、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曾讚譽第5師為“發展第一”、“獨立工作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