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孩喜歡渣男?
為什麼婆媳矛盾永不調和?
為什麼現代人生育慾望不強?
為什麼很多成功人士放棄對子女的培養?
為什麼很多爸爸(或媽媽)不願意對子女做親職投資和培養?
為什麼很多富豪和偉人已經是耄耋老人了,還依舊勤勉,簡樸,奮鬥,進取的追求?
為什麼很多婚姻看似風平浪靜,卻危機四伏,在外人都不理解下破裂離婚?
為什麼社會上很多大佬或上級願意栽培和提拔非親非故的年輕人,卻不願意培養自己孩子?
為什麼忠誠和真誠是任何人永遠都追求的難以拒絕的品質?
為什麼有些名家累到吐血也要完成自己的作品?
為什麼很多英雄烈士義無反顧寧死不屈?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沉迷於遊戲,也不願意社交和追女孩?
為什麼父母在自己和孩子生與死之間,選擇犧牲自己換取孩子的生存?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繁衍,繁,使生命數量增加和增多;衍,使生命和生育延續和繼承。
可能有人會說我不想生小孩,我活著的意義不是為了繁衍,不,不是這樣,繁衍並僅僅是生小孩,養小孩的概念,更寬廣的概念,是自己的生存的過程中,所有一切生命和精神的繁和衍。很多人沒有後代,但他的精神代代相傳。很多人沒有留下子女,卻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1)
為什麼婆媳關係總是不可調和,有人說這是兩代人生活習慣不同,兩家人生存理念的不同,有人解讀為是婆婆和媳婦兩代人對家庭控制權的爭奪,還有人解讀為這兩個女人都對這個男人愛的爭奪,這些解讀都不對,很多婆媳矛盾爆發的高潮往往都是在三代子女出生以後,有了小孩之後,圍繞著孩子的教育,習慣,投資等等尖銳問題,忍無可忍。媳婦晚睡晚起,在婚後育兒前,可以忍受。婆婆對家裡大事小情指手畫腳,可以忍受。媳婦好吃懶做,花錢大手大腳,可以忍受。婆婆對自己和老公區別對待,可以忍受。為什麼等到孩子出生以後,所有的一切都達到爆炸的頂點,非爆不可。其實最核心最本質的問題是對家族繁衍權的爭奪,婆婆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識成長,媳婦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劃成長。所有以前矛盾的一切,都上升到下一代,家族代代延續的高度,婚姻,家庭,親情,感情在這個高度上都無足輕重,很多家庭甚至以離婚的代價來維護自己繁衍權,養育權。
這個繁衍權,生育權為什麼如此重要,值得很多人用這麼大的代價來維護?其實這是人類,乃至整個生物界的亙古不變的準則,人類來到這個世上,為錢,為名,為權,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芸芸眾生終其一生的過程根本,不過於繁衍,為了繁衍,可以忍受長年的勞累,可以忍受屈辱,甚至可以犧牲自己來實現。人類知道自己無法永生,只有繁衍才能在某種意義上得到永生,才是給這個世界留下的痕跡,才是來到這個世界的終極根本的意義。
有人可能會說,不對啊,很多人不想要小孩,丁克家庭,也沒有後代,甚至也沒有親屬可以繼承,那這些人來到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意義?這裡所說的繁衍,延續,不是僅僅在血緣親緣的延續,精神的延續,意識的繼承,思想的傳承都包括在內,所以可以理解了,為什麼有些創造者累到吐血也要把自己的作品,思想記錄儲存下來,作為他們生命的延續,精神的永生。無數英雄先烈用寶貴的生命來捍衛自己的信仰,因為他們相信精神可以永生。大家經常會看到很多成功人士,已經創造大量的巨大財富,為什麼依然孜孜不倦,勤勤勉地努力和奮鬥?有人會說他們習慣了,也有人會說他們思想境界高,甚至很多人懷疑他們是在作秀。其實他們本質上也是為了繁衍和延續,他們希望能言傳身教於自己的子女,身邊追隨的人,甚至影響到整個社會關注他的人,這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最大化的繁衍和延續。
(2)
在社會和職場中,很多人特別受老上級,老領導的栽培和培養。很多老上級,老領導甚至把他當成比自己親兒子還親。也很多人嘔心瀝血地巴結領導和上級,卻總是得不到關注的和賞識,就嘲諷受到賞識的人會溜鬚拍馬。學校裡很多老師喜歡對某些學生無端的偏愛,文化課老師普遍喜歡學習好的孩子,甚至用自己的錢貼補這個學習好的窮苦出生的孩子,而對於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高價求自己補課的孩子嗤之以鼻。很多投資大佬出錢供某些年輕人讀MBA,出資源幫助其創業,甚至對於自己的親兒子都沒有那麼上心過。很多大佬喜歡栽培的忠誠和真誠的年輕人,很多老人要求自己的孩子小而且順。
所有這一切都要從人類的繁衍和延續來解釋,人類喜歡像自己的人,喜歡三觀和自己一致的人交往,喜歡忠誠自己,順從自己的人來延續自己的事業,思想,和精神,這是人類的本能意識,這些本能甚至超越血緣,親情,超越給自己帶來的直接利益,這是刻在人類骨子裡的基因。很多渣男受女孩的喜歡,本質上也是渣男能遊刃有餘地讓女孩和自己產生共鳴,讓女孩感覺最懂自己,最欣賞自己,不僅能讓女孩把自認為和他優秀的基因和思想繁衍下去,更能有保障地延續下去。當然渣男並不是真的想和這個女孩繁衍和延續,只不過有手段讓女孩有這種感覺。
在現代社會里,人民會發現很多成功人士喜歡多生孩子,甚至代孕,甚至找不同的人生育,這些成功人士知道自己能有今天,付出了多少,九死一生地走到今天,只有更多的生育養育子女,才能最大的傳承和延續下去。而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不願意養孩子,社會一致的解釋是住房,醫療,教育三座大山,壓得年輕人喘不過來氣。還有解釋說現在年輕人都為自己活著,不願意承擔生育責任。還有對未來沒有希望,不願意子女出生來到這個社會受苦。試問一下,哪一代人不是承載壓力,哪一代人不受苦,上上代人,孩子出生都吃不飽穿不暖,不還是照樣生?還有解釋說現在富裕了,不需要養兒防老,自己完全可以給自己養老。難道這屆人類背棄了刻在骨子裡面的基因,完全不想繁衍和延續?人類在貧窮的歷史階段靠多生育來儘可能保證可繁衍可延續,然後在富裕和平的歷史時期儘可能多,儘可能廣地繁衍和延續。在不受自然限制和干擾下,無論何時在大的歷史趨勢下人類都是不斷地繁衍下去,這是生物基因的本質。
那為什麼會出現現在這種生育率下降的現象,難道人類真的背棄了繁衍的基因?不,人類永遠也不會背棄繁衍和延續的基因,只是變化了繁衍和延續的形式。大家都知道在戰爭年代,生育率很低,通常解釋說生育條件差,生育慾望低,然而即使這個艱難的戰爭時期,人類也沒有背棄繁衍和延續的基因,人類透過信仰,精神,意識,來繁衍和延續。那麼在現在和平富裕的時期,人類就更不可能背棄繁衍和延續的基因。然而生育率下降,那人類靠什麼繁衍和延續呢?難道也是靠信仰,精神和意識嗎?
(3)
現代社會是富裕的社會,相對於古代的富裕社會是有很大的不同,古代的富裕穩定的社會往往是人口增長的時期,然而現代社會富裕的不僅僅是物質,更多的是精神,思想和意識。現代年輕人喜歡玩遊戲,尤其是養成類的遊戲,現代人喜歡養寵物,遊戲和寵物寄託了太多年輕的時間和思想,現代人社會打破了家族,親緣,血緣的合作和傳承,現代商業社會更多是非血緣的合作,現代人繁衍和延續已經不僅僅需要僅靠生孩子實現,整個社會給予了更多的實現的方式。生育率的下降,不代表著繁衍和延續的本質改變,刻在骨子裡的基因是永遠無法改變的。
既然繁衍和延續的本質沒有變,那麼相對於過去高生育的社會,最近幾十年究竟是什麼改變了,造成大家的生育慾望下降呢?有人說計劃生育政策,高房價,高教育投入,大規模的城鎮化,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經濟的高速發展等等,其實這些都是結果,而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於現代社會家庭關係的重大轉變,從以前家族觀念,到現在的小家庭的觀念,家庭單位組成結構從多人,到3人,到2人,直達現在的1人的單身家庭。現在社會追求高效,自由,個性。相對於過去,家族更有利於個人和整體成長,而現在社會,尤其是大城市,大資本大公司制,高效的個人更利於成長。
經濟學家任澤平提出國家每年增發4萬億定向資金用於鼓勵生育,任務很緊迫,因為現在90後,00後已經不可能受到鼓勵,只有抓住70後80後最後生育期的尾部,為什麼70後80後還能有多生育的意識,最主要的是因為,70後和80後小時候曾經生活在大家庭裡面,體會過大家庭的生活結構,很多甚至還很懷念大家庭的感覺氛圍。然而90後以後出生的人群,尤其是到了城市,甚至大城市,已經接觸不到大家庭的環境,大家庭只是老老實的道聽途說了。所以用錢獎勵生育是不會有什麼用的,鼓勵單身生育,也只是杯水車薪,改變不了生育大幅下滑的大趨勢。而真正需要改變的現代人對於大家庭結構的思維。
大家庭的結構,很多人回想起來都是負面的,家裡男孩才能上學,長兄長姐為了家庭做出犧牲,父母偏愛老么,老人對成年子女之間劫富濟貧等等。然而這些都是過去錯誤的觀念,現代人已經很少有這樣的觀念了。大家庭結構帶來的好處也是比比皆是,家族齊心協力創業,長兄如父,長姐如母,家族之間互相幫襯,尊老愛幼,實際上正確的觀念教育,在現代思想影響下,大家庭結構帶來的好處依然是有優勢的。雖然現代人已經很難回到過去那種大家族的觀念裡,現代社會的分工協作也不適用於大家族體系,不過家裡有2-3個,甚至3-4個孩子的中等家庭結構應該受到鼓勵成為社會的主流。
現在的年輕人要比以前的年輕人觀念更加開放,自由,男人女人都沉迷於短期關係,的確,在年輕階段,短期關係都能給年輕人帶來利益的最大化。不像過去的年輕人,受制於老一輩的制約和社會觀念的影響,現代的年輕人在最佳的生育年齡用來發展事業,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希望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再考慮結婚生育,錯過了最佳的生育時期。人們應該清楚,孩子不是手段,孩子不是工具,孩子也不是任務,孩子就是目的本身,繁衍和延續就是人活著的最終的意義。有錢可以富養,多養,沒錢可以窮養,富養和窮養都是人生的寶貴經歷。無論何時,培養更多的後代,更高質量的後代,更多更高質量的後代,才是人類最終極的使命。
過去的時候,婚姻大事,父母長輩有很強的話語權,雖然也經常被人詬病,但是長輩眼裡的優秀賢惠媳婦,靠譜女婿,本質上都是有利於生育和養育的目的。現代人自由戀愛,父母長輩的話語權沒有那麼重要了,大家本著感情和利益的基礎,生育和養育的目的在不斷削弱。(未完待續)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收穫,請點選轉發出去,或者點選下面的“在看”。
堅持原創,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也歡迎私信本文作者,您的鼓勵和支援是作者最大的動力。您的建議是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