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孫在37歲時被診斷出患有1型糖尿病。起初,他對糖尿病知之甚少,但他馬上就知道自己的飲食習慣必須改變。從第一天開始,他就知道我必須更加了解自己在吃什麼,以幫助將血糖保持在健康範圍內。後來,他慢慢了解到,自己吃的很多食物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麼健康。
事實上,讓小孫最為疑惑的是,像麵包類富含卡路里的食物,將會使自己的血糖管理更具挑戰性。儘管如此,小孫非常喜歡香噴噴的麵包,尤其是麵包中的那種甜味,真的是讓他不能拒絕。於是,小孫問到我,糖友能吃麵包嗎?又該如何吃才是健康的呢?
飲食中的糖無所不在嗎?是不是已經對糖成癮?
香噴噴的麵包是我的最愛,但大家都說麵包會新增很多糖跟油下去製作,不只熱量很高,也會影響血糖,害我每次都吃得很不安。我們都知道糖尿病吃太甜不好,但是我們平常已經習慣吃麵包這些甜甜的食物,突然要戒掉真的會很不習慣,甚至會因為不吃麵包而心情不好。
為什麼會這樣?
在現如今的生活之中,手搖飲料、洋芋片、千層蛋糕、巧克力脆片、麵包等高油、高糖、低纖維的精緻食物,充斥在我們的日常飲食裡嗎?大家有沒有發現吃完這些食物後心情特別愉悅,然而如果一天沒吃這些食物,身體竟然出現輕微的情緒低落、焦慮、煩躁不安等戒斷症狀,讓我們忍不住想要趕快再吃甜的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可能有糖癮症。
糖癮症就像是對毒品上癮一樣,當糖對大腦所產生的愉悅感及舒適感消失時,就會想一再想吃糖,然而攝取過多糖份對身體有許多壞處,比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都與高糖飲食相關。因此當我們發現自己已經對糖上癮時,試著改變高糖的飲食習慣。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糖攝取量應少於每日總熱量的5-10%,以降低精製糖對身體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麵包嗎?
如前所述,麵包為全谷雜糧類製品,吃多了還是造成血糖波動。那麼,患有糖尿病的朋友還能吃麵包嗎?答案很顯然,我們只要不無限制地狂吃即可。所以吃麵包時要多注意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控制好每次吃的份量,就能好好享受。想要安心自在的吃麵包,其實一點也不困難,只要好好運用營養標示以及糖類代換就可以了,以下兩招快學起來。
第一招,從麵包的營養標示找出吃了幾克糖。商店、超市常見的麵包包裝袋上,都會有品項的營養標示,依據衛生部規定,營養標示上需有熱量及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資訊,而碳水化合物就可以讓我們清楚知道這顆麵包含有多少糖及精製糖。 舉例來說:我們在超市買了一顆奶酥麵包,營養標示總重約107克,熱量為424大卡、蛋白質10.7克、脂肪19.7克、碳水化合物50.9克(其中精製糖:24.3克)。
當我們吃完這顆奶酥麵包後,總共會吃進50.9克的糖。藉由營養標示的輔助,可以知道自己所選的麵包含有多少糖類的份量,當盡情地把一整顆奶酥麵包吃進肚子後,難免還是會讓人擔心等一下晚餐後血糖應該又要爆表了,這時候就可以運用第二個技巧——糖類代換,來緩解血糖的飆升。
第2招,換算成麵包含有幾份糖,並做好糖類代換。根據食物份量的概念,一份糖含15克的碳水化合物=1/4碗飯=1份水果,我們剛才吃的奶酥麵包大約有3.4份的糖量(50.9÷15=3.4份),大約等於8分滿碗飯,而我們的晚餐都吃1碗飯,大約4份的糖量,因此建議我們當天的晚餐就不要再吃白飯,也避免再多吃含糖的水果類、乳品類、全谷雜糧類,這樣血糖就會比較穩定了。
一般麵包店的麵包沒有營養標示,又該怎麼辦呢?
遇到沒有營養標示的麵包時,可以用手掌與視覺來去感受重量與大小的差異,再和平時在超商購買的麵包進行比較與推算份量。舉例來說,左邊為超商的奶酥麵包,右邊則為傳統麵包店的奶酥麵包,重量上超商奶酥麵包為116克,傳統奶酥麵包為76克,但身上沒有磅秤時,可以透過手掌的大小來估算。
從視覺及用手秤量,即可很清楚地感受到超商奶酥麵包跟傳統奶酥麵包的差異,超商麵包比較大也比較重,傳統麵包則跟手掌寬度差不多大。當以手掌抓出大小後,再與常吃的超商奶酥麵包營養標示進行比對,就能大略抓出傳統麵包店的糖量。當然,這個方法也適用在其他口味的麵包或食物上。
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此為簡易粗略的測量方式,實際上的份量還是要以每一種麵包的重量為主。若使用手掌來估算份量後,記得食用完麵包要再驗血糖,看看剛剛吃的份量是否恰當,以免產生高血糖。
總結以上的方法,建議喜歡吃麵包的人可以先從有營養標示的麵包優先選擇,當熟悉食物的份量之後,日後面對無營養標示的產品,也能藉由平時拿在手上的手感及外觀大小進行評估,若能再搭配血糖監測,就更能精準瞭解血糖的波動。最後,提醒大家在選擇麵包時,建議以沒有包甜內餡為佳,這樣就可以避免吃進來過多的精製糖。
糖友想要減少糖份攝取,飲食上做好4點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身體情況比正常人要複雜得多。身體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失去了調節血糖水平的能力,因此,血糖水平可能會受到飲食的影響而出現廣泛的波動。飲食作為控制糖尿病的五駕馬車之一,有著它特殊的地位。總體而言,建議糖友在飲食上做好以下4點。
1、保持正餐均衡飲食。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很多糖友總認為,患上糖尿病之後一定要儘量少吃,很多食物都應該一律拒絕。實際上,糖友在平時的飲食中,最主要的不是限制,而是調整。因此,我們在飲食上一定要讓自己的三餐吃得均衡,而且要適量。當我們做好這些之後,我們就不易肚子餓而想吃點心與零食,從而減少高血糖的風險。
2、利用自然食材來變換風味、提供天然甜味。當我們想喝飲料時,可以使用薄荷葉、檸檬、洋甘菊、玫瑰花等自然食材來變化口味;而洋蔥、胡蘿蔔等,都是能提供天然甜味且適合入菜的食材。當然,我們也可以改喝無糖茶、無糖氣泡水,或是購買品質較好的茶自己沖泡。珍珠奶茶、黑糖波霸等手搖飲以及超商的罐裝飲料常額外加糖,選擇上儘量以無糖茶為優先,而品質好的茶不容易苦澀,不用加糖就很好喝,自行沖泡還能避免喝到多餘糖份。
3、避免加工品、罐頭、醃製品、醬汁與醬料。在日常生活之中,像魚丸、肉鬆、鯖魚罐頭、蜜餞等食品,以及醬汁、醬料都常新增糖來矯正風味或調整鹹度,這回讓我們更容易攝取到隱形的糖。因此,我們在飲食上,都建議儘量避免。
4、減少高油及高糖的糕餅及零食。糕餅與零食大多添加了大量的油脂與糖,購買前可以先看看食品營養標示,選擇脂肪與糖含量更低的食物。減糖是一段艱難的過程,尤其是當壓力越大的時候越容易想吃糖。但若能持續地慢慢的改變也是進步,能減少頻率、留心替換、聰明選擇,就能大步邁向無糖新生活,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