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農曆六月份,正值雨季。經過豐沛雨水的滋潤,雲嶺大地上的山坡上、樹林間、小溪旁,會長出一窩窩、一叢叢的野生菌。
大自然的饋贈,引來無數採菌人。他們背上籮筐,在潮溼的森林裡尋覓、採摘野生菌,為人們送上餐桌上美食的同時,也為自家換來不錯的收入。
採菌人明白,雲南之所以菌子多,完全是依靠優良的生態環境。他們說,面對大自然的饋贈,自己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因為只有保護好環境,菌子每年才會如約而至。
採菌是村民們的必備技能
凌晨1點多,幫孩子蓋好踢開的被子,32歲的哈尼族姑娘彭曉清從床上躡手躡腳爬起,打理好頭燈、小刀、揹簍等行頭,踩著夜色上後山撿菌子。
根據經驗,凌晨2點多到4點多,正是菌子破土而出的時候,每年要想靠撿菌子有個好收成,就必須這時候出發。
彭曉清家住雲南省鎮沅縣恩樂鎮民江村,每年雨季,村子後山叢林中生長的大紅菌、奶漿菌、雞樅等野生菌會繁茂生長。
良好的生態環境下,村民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採菌是從小就會的一項生活技能。
這天出發撿菌的不止彭曉清,村裡摩托車聲和狗吠聲此起彼伏,被吵醒的村民都知道是採菌人上山了。
雲南複雜的地形地貌,多種多樣的森林型別、土壤種類以及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其種類之多,分佈之廣,產量之大,名揚四海。以民江村為例,這裡植被蔥鬱茂密,適合野生菌生長,且量高質佳遠近聞名。
連續的小雨,讓山中小路泥濘,這難不倒彭曉清,她每年會到固定的“窩子”尋找,在茫茫山林中,哪裡的坡地有菌子,她腦中有一幅完整的地圖。
即便如此,要撿到長在不起眼地方的野生菌,彭曉清需要細心再細心,更多時候當天的收穫取決於運氣。
“樹林裡不是遍地是菌子,品相最好的是還未開放的朵兒,像小傘還沒開啟的樣子。”她坦言好菌子不好找,自己曾碰到過出去幾個小時,一點菌子都沒撿到的情況。
鎮上異常熱鬧 好似當年馬幫穿街而過
進山採菌,危險時有發生。彭曉清偶爾會遇到蛇,每每這時,她讓蛇先走。採菌時常遇到雨天,有時出門時還是小雨,下著下著雨大了,山裡沒處躲,採菌時帶傘不方便,彭曉清就讓雨淋著,她說自己習慣了。
幾年前的一天,彭曉清進山採菌,剛下過雨,路滑,她不小心連人帶筐從四五米高的山坡滾下去,還好不嚴重,只是些皮外傷。她沒時間理會,繼續撿菌子。
這天運氣不錯,到凌晨4點多,彭曉清採到七八公斤菌子,包括雞樅、奶漿菌、大紅菌等。她用樹葉小心護著,因為只要稍稍碰壞了皮,賣價就不一樣了。
凌晨5點左右回到家,彭曉清沒時間補覺,小心清理掉菌子上的泥土,採菌之路到了最後一步——運到鎮上的農貿市場賣掉。
村裡離恩樂鎮兩三公里,身高一米五出頭的彭曉清騎摩托車幾分鐘就到。
恩樂鎮是曾經茶馬古道經過的地方,憶往昔,無數馬幫來來往往,小鎮街頭擁擠著商販,他們熱情地與顧客交涉,在街邊吆喝又或者安靜地拾掇貨物。如今,每年農曆六七月份,因為菌子,鎮上異常熱鬧,好似當年馬幫穿街而過。
日上三竿,彭曉清的菌子賣完了,這天收入三四百元。她來不及到街上逛,得趕緊回去,家裡還有其他農活等著。
採菌人的“不滿足”
日復一日的採菌中,彭曉清說自己明顯感受到生態的變化。
以前上山採菌時,她會碰到野豬、野雞、麂子,見到這些,她會繞開走。後來有幾年這些東西少了,彭曉清不知道具體原因,只覺得人們打獵、伐木,對山林的敬畏少了。這些年,在黨委政府宣傳下,伐木、打獵的慢慢沒有了,再去採菌時,彭曉清又會看到野豬、野雞、麂子。“說明透過保護,我們這生態越來越好了。”她說。
生態好了,菌子每年如約而至。彭曉清每年靠採菌子能賺兩三萬元,這佔到全家年收入的一小半。家裡還有芒果園,丈夫每天守著;還養了一些牲口,能給家裡帶來一些收入。彭曉清不滿足,“有些人家每年採菌收入能有七八萬元。”她說。
採的菌子,彭曉清捨不得吃,除非破損了,到街上賣不掉,她才會帶回家,給一家人煮個菌湯鍋,老人孩子都愛吃。
彭曉清捨不得吃的那些菌子,帶著泥土清香,源源不斷地“飛”到人們的餐桌上,讓那些喜歡美食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品嚐到各式各樣美味可口的野生菌。
晚上9點左右,彭曉清陪孩子睡下。凌晨1點多,她再次起身,踩著夜色鑽進山林裡。
那裡,菌子正繁茂生長。
(責編:徐前、硃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文來自【人民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