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月14日,西曆情人節,鈦媒體推出了“高管(中國)個人年薪Top 50”,排在第一名的人叫顧宏地,4.35億元,小鵬汽車副董事長兼總裁。
都是打工人,為啥顧宏地工資這麼高?本來好好的情人節,看到這條訊息後,很多打工人都沒法安心地過情人節了。
這幾年新能汽車行業行情火爆,新勢力除了蔚小理三家外,還有小米、百度等大廠。隔行如隔山,沒有人才咋辦,只能到市場上去搶。
行業工資大幅飆升,是搶人大戰的自然結果,特別是產品、研發、設計領域的人才。
顧宏地卻不是所謂的“汽車行業專業人才”,而是一位投資人,加入小鵬之前,任摩根大通亞太區投行主席和摩根大通全球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
因為摩根的身份,就有人把顧宏地當資本家了。顧宏地不是什麼資本家,是給資本家(摩根)打工的,是個打工仔,但是一個高階打工仔。
顧宏地以前給資本家打工,現在給企業家(何小鵬)打工,在小鵬,最重要的角色是小鵬與資本家之間的橋樑。
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缺技術、缺人才,更缺的還是錢。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戰爭是一場競速大戰,“競速”比的是錢,是燒錢。
汽車製造技術發展已經有100多年了,電池技術屬於特斯拉、寧德時代等,汽車新勢力的本質是組裝。
不是說組裝就不需要技術,但技術不是核心。拿技術說事,說的就是個故事。這是製造業沒有超級利潤的原因,有技術創新的製造業除外。
混跡投行,顧宏地人脈很廣,投行這一行,就是靠講故事恰飯,也是出了名的高工資。人往高處走,顧宏地轉行到小鵬,當然要拿更高的工資。
汽車新勢力們什麼都沒有定義,但重新定義了行業薪酬標準:將投行的標準帶到了汽車行業。這也是顧宏地年薪背後的行業意義。
短期看,好事情,高工資吸引人才大量湧入,行業欣欣向榮;長期看,壞事情,製造業沒有這麼高的利潤,自然開不出這樣高的工資。
除了顧宏地外,理想汽車2名董事也上榜個人年薪Top50,分別是總裁沈亞楠,CFO李鐵,薪資分別為3600萬元與2600萬元。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多次強調公司的高管團隊厲行節儉,出差住經濟型酒店,坐飛機只坐經濟艙,還曾說“摳門”是一種氛圍。
“摳門”的氛圍、節約的高管團隊,卻有這麼高的工資,或者這也是一個故事,一個考驗人智商的故事。
二
薪資高管薪資畸高,新能源汽車行業不正常,醫療醫藥行業就更加變態了。
醫藥行業高管薪酬普遍較高。排名前20的科技型企業中,有7家來自醫藥行業;個人年薪排名前50的高管,有29人來自醫藥行業。
心瑋醫療董事長王國輝一人年薪8178.6萬元,佔員工總薪酬的51.8%。永泰生物CEO王歈個人工資1.02億元,為員工總薪酬的50.99%。
比較而言,楊元慶的工資少得可憐,據聯想財報披露的資料,5名最高薪酬人士中有一人薪酬超1.94億元,遠高於楊元慶1.67億年薪。
另外,楊元慶個人薪酬為員工總薪酬的0.51%,不及王歈、王國輝一個零頭。
心瑋醫療、永泰生物都是上市公司,員工少說數千,甚至更多。數千人不敵一人,只能說老闆確實太厲害了。
這個行業年薪最高的是微創醫療的創始人,年薪2.33億元,榜單中排名第三。
中國生物製藥有5人上榜,其中4人來自同一家族,分別為謝炳、鄭翔玲、謝其潤、謝承潤,是高管上榜人數最多的企業。
邁瑞醫療同樣有4人上榜。
按客戶物件分,生意模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關係型業務,另一種是交易型業務,醫療醫藥行業的生意屬於關係型業務。
交易型業務多屬於2B業務,關係型業務多屬於2C業務。
關係型業務最重要的是“關係”。一個企業的關係往往集中於某個人,比如創始人,是這一行業貧富差距懸殊的原因。
關係、權力等資源的集中,一定會放大財富分配差距,在這樣的條件下,沒有“共同富裕”。
個人致富,實現財富自由的路徑有三種,一是投資、二是創業、三是資源變現。最賺錢的還是資源變現。
階層固化與資源集中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兩者正相關,相互促進,這就是廣大打工人面臨的現實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