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在消滅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持續推進脫貧地區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改善,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的全面振興。其不僅事關黨對“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莊嚴承諾的切實履行,更事關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一偉大目標的實現,是黨和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環節。“十四五”時期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開啟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對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開展了一系列決策部署,釋出了《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以及《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等系列政策,為高質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並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提供重要的政策指引。
在黨和國家的堅強領導下,貴州省委、省政府帶領貴州人民深入推進產業扶貧、就業脫貧、教育與技能脫貧、金融扶貧、生態扶貧以及易地扶貧搬遷等重大戰略舉措,成功撕掉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籤,實現了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923萬人口全部脫貧,200萬人口完成易地扶貧搬遷的輝煌壯舉,創造了全國減貧人口最多、易地扶貧搬遷規模最大的減貧奇蹟。貴州省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征程中取得的成就,不僅是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帶領全國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的一個生動縮影,更為“十四五”時期全面進軍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徵程打下了堅實基礎。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十四五”時期民生保障與改善的重點工作,需要貴州省統籌兜底保障和高質量發展兩個關鍵主題,一方面聚焦保障923萬脫貧人口,防止返貧脫貧;另一方面促進農村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實現農村農業的全面高質量發展。如何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既是“十四五”時期貴州省民生保障與改善的重難點問題,也是創新和建構鄉村振興戰略中又一個“貴州樣板”的重大機遇。
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四個短板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存在“斷點”,網路連通性有待提升。“村內戶戶達,村間連線差”是鄉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問題,自然村之間的主幹道路連線不暢,村村之間橫向通行需要難以有效滿足,影響和制約了村落之間的交通聯絡。“出縣像遠征,跨省不聯通”是處於省際接壤地區的邊緣貧困村交通出行面臨的“尷尬”,與省內和省際高速路網脫鉤成為鄉村交通網路建設的難點問題,制約影響貧困村、縣的省內出行和跨省交流。貧困地區通訊網路設施建設滯後。數字經濟時代,資訊基礎設施是利用資料創造數字經濟價值的重要工具,但當前脫貧村落仍面臨4G網路覆蓋範圍不足的問題,5G基礎設施建設更是存在較大短板,顯著制約了農村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鄉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緩慢,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亟須貫通。貴州省鄉村農業發展極具特色優勢,形成了涵蓋中藥材、石斛、油茶、食用菌等多樣經濟作物的特色產業體系。農村電商是充分發揮貴州省農業特色優勢的產業鏈關鍵環節,但始終面臨產地倉儲空間不足、農產品保鮮困難以及配送成本高、效率低等難題,這對“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形成了雙向制約。
二是產業發展動力短板。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為貴州省的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和經濟基礎,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鄉村產業。但經調查走訪發現,當前貴州省農村產業仍存在數量和質量兩大短板。其一,產業發展規模不足,壯大產業根基仍任重道遠。規模不足一方面體現為產值總額低,增速慢;另一方面體現為產業輻射範圍狹窄,產業鏈短,市場空間不大,品牌、產品單一。其二,鄉村產業發展質量不高。從產業質量的經濟維度來看,鄉村產業整體生產成本較高,價值回報低,生產基礎較為薄弱,尚未真正形成“一縣一業”獨具特色的農村產業,地域特色、鄉村價值和鄉土氣息還尚未得到有效彰顯。從產業質量的創新維度看,鄉村產業類目和經營模式雷同現象嚴重,缺乏技術創新,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不強,產業融合發展不足,農村消費尚處於較低層次。產業發展動力不足難以充分調動農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鄉村振興缺乏“造血”機能,使得貧困群眾穩得住、能發展、最終能致富尚存在挑戰。
三是鄉村公共服務短板。所調研的鄉村中公共服務短板集中於教育、衛生和政務服務三個方面。從教育看,隨著城鄉融合的深化發展,易地扶貧搬遷地區以及城鄉接合部地區的新社群顯著增加,基礎教育需求顯著增加,對應的學位數量和教育資源等供給不足,教育質量和教育服務水平難以逐漸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日益增長的迫切需要。從公共衛生看,鄉鎮衛生院醫事服務能力不足,一方面難以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另一方面無法對老人、婦幼和殘疾人等重點人群提供及時、優質的健康服務,醫療體系建設、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裝置配置和醫務人員結構都不能滿足“健康鄉村”的建設要求。從鄉村政務服務看,政務資訊化建設滯後,市、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組織之間“資訊孤島”現象嚴重,部門資訊共享和聯動機制不健全,尤其是衛生、社保、返貧監測等基礎資料庫無法共享,不僅難以實現鄉村政務的“接訴即辦”,提高鄉村政務服務成本,而且會引發返貧復貧監控滯後的風險。
四是人才儲備短板。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程序中,貴州面臨人才缺口大、人才結構管理缺失的問題。首先,缺乏農村人才發展的長效機制。目前農村產業規劃和經營管理主要依賴龍頭企業、幫扶企業,鄉村內部人才產出不足;雖然合作企業、幫扶企業對農民開展了技能培訓,但多為傳統農業種植技術,且高度侷限於企業相關業務,這從長期看是將農民的技能發展與企業未來發展“繫結”,這對農民技能提升、穩定就業、提升收入增添了不確定性。一旦企業撤出或企業面臨經營困境,村民是否能自給自足保住“飯碗”和持續發展仍存疑問。其次,鄉村人才結構顯著失衡。當前鄉村的人才構成基本以基礎勞務人才為主,鄉村產業發展人才、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農業科技人才等存在較大缺口,人才質量仍需進一步提升。最後,鄉村人才吸引力不足。對於特級教師、醫學專家、農業技術專家等優質人才難以形成吸引力,入駐合作的引力不足。創業帶頭人、電商人才、物流人才等新興職業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匱乏,人才流失嚴重。人才振興的短板使得鄉村發展事業難以形成由“外生救濟式脫貧”向“內生增長式振興”演進,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內生動力缺失。
構建鄉村全面振興新發展格局的五項舉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中將銜接階段的目標任務生動描述為從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為重點轉向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依據這一戰略部署,未來貴州省的鄉村重點工作應結合當前短板和政策要求,著力解決鄉村扶貧返貧監測問題、基礎設施短板問題、產業發展質量問題、人才供給不足問題以及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問題。
第一,實施返貧復貧資料追蹤管理。貴州省當前取得了幫助923萬人口脫離絕對貧困的輝煌成就,但同時也面臨著返貧復貧追蹤管理的艱鉅任務,這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對此應建立完善的復貧返貧動態監控機制,充分發揮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探測器”作用。一是聚焦建立返貧復貧物件的主動發現機制,充分利用大資料等資訊科技開發智慧資料庫系統,建立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教育、就業、醫療等橫向多元資訊的統一管理、無縫對接和實時比對分析;同時打通省、市、縣、鄉、村與個人的縱向資料埠,透過實時收集、實時核對、實時更新和實時分析主動發現返貧復貧物件;二是聚焦建立返貧復貧服務快速反應機制,深入貫徹“四不摘”政策,將責任壓緊壓實;三是基層幹部定期跟蹤回訪貧困家庭和人口,打通返貧復貧動態監控的“最後一公里”;四是對於邊緣易返貧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的幫扶工作,提供有針對性的監控幫扶措施,主動開展幫扶干預,從根源防止返貧復貧現象發生。
第二,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一是補齊鄉村基礎設施的數量與質量短板。持續強化資源要素支援,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破解城鄉資源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構建農村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實現鄉村發展“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的質量變革。持續支援貧困地區資金支援、轉移支付、幫扶支援力度,推動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完善鄉村水、電、交通、燃氣、物流、網路通訊、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網路建設。二是立足全域性推進鄉村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對於交通、資訊網路的規劃與建設,要立足區域乃至國家全域性,力爭突破行政與區域的壁壘,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同西部大開發等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有效協同。三是推進鄉村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推進城鄉公共服務標準統一與制度並軌,提升鄉村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質量,改善農村住房條件與居住環境,顯著提升鄉村人民幸福感,使發展成果為全體人民共享。
第三,築牢產業發展根基,賡續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旺則鄉村興,鑑於貴州省農村經濟基礎較弱的現實以及農村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的難點問題,貴州省應系統籌劃“十四五”農村產業振興戰略,以“經濟體系現代化+貴州特色資源”的模式促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發展壯大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尤其對於經濟基礎較好且有一定產業規模的地區,強化創新和開發特色產品,樹立產業品牌,充分利用好民族特色、紅色旅遊、生態資源,形成“一縣一業、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同時,利用好網際網路、自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消費流量,持續提升產業規模。二是推動農村產業有機融合,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依據貧困村產業要素的實際,加速農產品、工藝品、生態優勢、文化特色向特色商品的轉化,深化農旅、文旅產業融合,探索“雲上農業”“共享農經”等新經濟,激發農民就業創業主動性,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三是多措並舉穩固扶貧產業,助力易地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持續落實幫扶政策,建立與幫扶企業深度合作的長效機制,挖掘搬遷群眾工作需求並提升其工作技能,穩定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第四,強化知識與創新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核心地位,實現鄉村發展從“輸血脫貧”向“造血致富”演進,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動力變革。第一,鄉村人才是創新發展、鄉村振興的基礎,是要建立科學完善的人才結構。以鄉村經濟人才、鄉村治理人才和鄉村公共服務人才為構成主體搭建鄉村振興人才結構,形成囊括人才引進、選拔、培養、管理、考核和激勵的人才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模式,為鄉村全面振興建立知識與能力基礎。第二要注重數字創新在鄉村振興中的核心作用。充分發揮鄉村人才的創新性與創造性,推動貴州大資料等數字化優勢產業向鄉村振興賦能,實現數字經濟與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創新為路徑提升鄉村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打造貴州鄉村產業技術優勢;以數字技術支撐鄉村公共服務體系的現代化轉型,依託數字化能力賦能鄉村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探索形成鄉村振興數字創新的貴州樣板。
第五,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是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脫貧攻堅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口。一是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基層黨組織是領導鄉村振興事業的微觀基礎。透過建立健全基層黨支部建設,精準選拔、匹配一批政治素養高、群眾威信高、服務能力強的基層幹部,充分調動農村黨員、基層幹部等骨幹力量凝聚鄉村振興力量,有效協調與執行上級各級黨委、政府的政策安排與決策部署,加強與駐村工作隊伍的溝通與協同,在鄉村振興事業中發揮核心領導作用。二是最佳化服務模式,織密基層服務網路。以黨建工作帶動和引領鄉村的管理服務質量,將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嵌入鄉村公共服務之中,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讓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和力量。根據群眾多樣化需求設立綜合服務視窗、服務站和服務平臺,打通服務管理“最後一公里”,讓群眾的生活難題和發展困惑都“安營紮寨”。此外,在黨組織領導下建立“法治+德治+自治”的三維基層治理模式,建立法律援助站點和治安管理站點,強化鄉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紮實推進村級維權、治安防控和鄉風文明工作,建設一批平安示範村、法治示範村和文明示範村,以點帶面強化全省鄉村群眾的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和文明意識,建設民主、法治、文明、和諧的鄉村發展新格局。
(本文系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課題“‘十四五’時期貴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難點問題及對策研究”成果)
(□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唐任伍 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