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7日(本週四)24時起,中國國內成品油調價視窗即將開啟。
按照2月14日國內成品油調價前第8工作日資料顯示,WTI為95.46美元/桶,布倫特為96.48美元/桶,成品油變化率4.25%。成品油價預計上調185元/噸,摺合升計算為上漲油價0.14元/升-0.16元/升。按照家庭常用汽車50L容量計算,加碼一箱油至少多花7元。
中國國內成品油是10個工作會調整一次的機制,今天(2月15日),上海原油漲近2%,創三年新高,國際油價已經重新整理了7年新高。所以儘管還有2個工作日的原油變化率,本週四成品油的上調基本不會有變。目前成品油油價也到了近一年多的最高價,臨近“8元時代”。
週二(2月15日)上海原油價格上漲1.94%,再創逾三年新高,主力合約2204終盤收於577.7元/桶,漲11.0元/桶,對俄羅斯可能入侵烏克蘭並擾亂供應的擔憂不斷支撐油價走強。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他聽說俄羅斯可能在週三入侵烏克蘭。
週二(2月15日),國際油價下跌,因上個交易日油價觸及逾七年新高,多頭獲利了結。不過對俄羅斯可能入侵烏克蘭並擾亂供應的擔憂限制了跌幅。IEA報告稱,全球市場供需形勢較此前估計更為緊張。有機構預測,油價最早可能在今年第二季觸及每桶125美元。
北京時間15:27,NYMEX原油期貨下跌0.83%至94.67美元/桶;ICE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0.81%至95.70美元/桶。兩市隔夜分別創2014年9月3日以來新高95.82美元/桶和2014年9月30日以來新高96.78美元/桶。
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迅速上漲已成為發達經濟體宏觀經濟決策者面臨的核心問題。除非通脹開始自行減速,否則美聯儲和其他中央銀行將被迫提高利率以減緩價格增速。
日產證券研究部總經理Hiroyuki Kikukawa表示:“如果伊朗-美國核協議達成,或者全球股市在通脹和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的擔憂中進一步暴跌,油市可能會出現真正的修正。”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之一,對它可能入侵烏克蘭的擔憂推動油價大漲。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週一(2月14日)呼籲烏克蘭人在2月16日懸掛國旗,齊聲高唱國歌,一些西方媒體稱在這一天俄羅斯可能開始入侵烏克蘭。
投資者也在關注美國和伊朗之間的會談。俄羅斯外交部表示,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週一與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進行了交談,他們指出在恢復伊朗核協議方面取得了“切實的進展”。伊朗外長表示,伊朗“急於”在維也納的核談判中迅速達成協議,前提是其國家利益得到保護。
自去年4月以來,由於西方對德黑蘭當局加速核專案進展的擔憂日益加劇,與伊朗就重啟核協議的談判一直在維也納舉行。西方國家認為,除非很快達成協議,否則伊朗核能力將取得不可逆轉的進展。
NLI研究所高階經濟學家Tsuyoshi Ueno表示:“多頭獲利回吐令市場承壓,同時幾乎沒有新的基本面訊息,對烏克蘭局勢的擔憂保持不變。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衝突以及美伊核談判的不確定性,投資者處於觀望中。”
與此同時,國際能源署(IEA)在其月度報告中上修歷史石油需求基線預估近80萬桶/日,意味著2021年供需缺口達到210萬桶/日,表明全球市場供需形勢比西方能源監管機構此前估計的更為緊張。
隨著燃料需求從新冠大流行導致的蕭條中恢復,油價在2022年有望升至每桶100美元,推高了全球運輸成本,迫使不少企業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瑞銀大宗商品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表示:“需求修正意味著一些……將IEA資料庫作為分析依據市場參與者將看到石油市場趨緊,從而對如何定位產生不同的評估。”
摩根大通表示,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產量不足和對其閒置產能的擔憂可能會讓石油市場保持吃緊,油價最早可能在今年第二季觸及每桶12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