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視春晚,沈騰和馬麗合作演繹的小品《還不還》,諷刺了一個“老賴”欠債不還的故事。
笑點不斷引發微博熱搜“還得是沈騰馬麗”的同時,也一度成為了眾多網友的“催債利器”。
在2021年集體爆發信用危機後,地產圈早已成為“老賴”的集散地。沒想到,虎年又一個“老賴”,出現了!
最近,有祥生控股離職員工在說財貓後臺爆料,自己不僅慘被裁員,之前認購的公司理財產品在被裁後也未完成兌付,真的是賠了工作又折錢啊!
這都是些啥事啊!
該員工還爆料,祥生控股美元債已經發生了實質性違約,還被評級機構撤銷了外債評級,資金流動性出現了重大危機。
這麼嚴重!到底是真是假?說財貓去了解一下。
祥生控股爆雷疑雲
1947萬美元到底還沒還?
首先是祥生被評級機構撤銷外債評級一事。這倒不是什麼秘密,已經是公開的事實了。
2月8日,惠譽評級剛剛宣佈,撤銷祥生控股“CC”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IDR)。
在此之前的1月18日, 惠譽已經將祥生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IDR)從"B-"下調至"CC"。
惠譽認為,鑑於未來五個月內沒有足夠的現金償付大規模到期資本市場債務(尤其是1月23日到期的2.92億美元債),祥生控股集團的信用風險升高。
評級下調→被列入負面清單→要求撤銷評級,在過去半年,這幾乎已經是爆雷企業的“標準路徑”。
外界更關注的是,祥生是否已經構成美元債的實質性違約?
彭博網日前報道,祥生的一筆美元債其實已顯示發生實質違約。該筆美元債利率達到12.5%,合計未償還金額為1947萬美元,償還日期應為2022年1月23日。
說財貓瞭解到,早在1月中旬,祥生便宣佈,將就一筆將於2022年1月23日到期本金總額3億美元的票據(SHXREG 12.5 01/23/22)發起交換要約。
當時,祥生方面稱,公司正在推進與對債券持有人進行非公開洽談的交換,此交換並不是公開要約形式,且已獲得大多數債券持有人支援。
隨後於1月18日,祥生公告稱,完成一筆美元債的交換要約,根據交換要約有效提交作交換及獲接納的票據已被登出。
但據瞭解,該票據目前仍有1947萬美元維持發行在外。也就是說,這筆債務並未完全解決。
而結合彭博的報道,目前償付日期已過,而這筆近2000萬美元的債務依然沒有償付的訊息。
可以推斷,祥生控股的這筆美元債,大機率已經發生實質性違約。
又一匹黑馬的崩塌
前TOP30房企的流動性危機
194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4億元。年銷售額超千億的房企,連一個多億都拿不出來了,如果不是故意躺平,那就真的是窮途末路了。
事實上,祥生控股的流動性危機,早在三個多月前就已經顯露。
2021年11月18日,祥生控股在資本市場上遭遇股價閃崩的驚魂一刻。
當天港股開市後,祥生的股價便快速下跌了20%,午盤開盤後繼續下挫,到收盤時間,祥生的股價已經腰斬,每股報價1.59港元,相較於前一天收市時的3.45港元,跌幅高達53.91%。
11月18日,本是祥生上市一週年的日子,“週年慶”變 “週年劫”,也是沒誰了。
彼時,有聲音猜測,祥生遭遇股價大跌,或與其上市前與大批私募基金簽訂的對賭協議有關。
一般來說,該種對賭協議都會規定股票限售期,而11月18日正值祥生股票上市流通一週年。相較於一年前上市時的股價5.59港元,這一年時間祥生股價不漲反跌,未來前景也堪憂,因而限售期一過,合作伙伴便紛紛拋售股票,因而導致了股價大跌。不過,該種說法並未得到證實。
而對於股價閃崩,祥生的回應是:“集團董事會確認本公司運作一切正常、現有債務並無出現任何違約,且本公司控股股東並未質押任何股份。”
三個月前祥生還能嘴硬說:我們沒有問題!但現在,祥生的流動性危機已經暴露無遺。
惠譽認為,自11月股價暴跌以來,祥生控股對信託貸款的再融資能力可能已經顯著惡化。而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信託和其他非銀行借款佔祥生控股集團總借款的51%,銀行貸款和資本市場債務則分別佔38%和11%。
也就是說,信託和其他非銀行借款佔了祥生總借款的一半以上,但祥生在這些融資渠道已經再也借不到錢了,甚至可能還要反被催債。
於2021年6月末,祥生持有的非受限現金為194億元人民幣,與其短期債務總額的比率為0.9倍,在手現金無法覆蓋短期負債。
而在銷售端,根據克而瑞公佈的資料,2021年祥生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1045.3億元,較2020年的1306.0億,下降了近20%,行業排名第35,已經掉出TOP30。
手上的錢就這麼多,融資和銷售回款兩大來錢的渠道又被阻斷了,遲遲沒有錢流進來,祥生出現流動性枯竭,是註定的結果。
回望2020年11月18日,祥生控股在港交所上市的高光時刻,頭頂“四年時間從百億到千億”、“TOP30房企中最後一家上市的千億房企”等光環,祥生的崛起故事,只是房地產烈火烹油時代眾多黑馬誕生故事當中的其中一個。
而最終,這匹黑馬的崩塌,也與眾多爆雷房企的崩塌路徑,並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