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住建部一位專家公開表態,今後房地產要執行“房價問責制”,對那些市場調控不力導致房價過快上漲的城市,堅決予以問責。過去這些年,“限漲”是見得多了,對“房價問責”尚屬第一次出現,為什麼不偏不倚出現在2021-2022年這個時間點,房說君認為與房市發展20年製造和遺留下的諸多弊端脫不開關係。我們都知道,房價之所以扶搖直上,是房產投資屬性凌駕於居住之上的結果,特別是投機規模日益壯大後,有人坐擁幾十套房也不用交稅,高達15%的炒房客因此成為千萬富翁。
反觀普通買房人,雖然也注重房屋的升值獲益效應,但始終收入無法與房價漲幅比擬,很多城市靠工資買房平均需要20年時間,要麼東借西湊背上一身債務,要麼漂在城市居無定所,總之一句話,大眾買房難度確實很大。
用曹德旺的話說,市面上的資金很多是需要流進實體經濟的,然而在房價上漲的帶動下,這些資金最終都流向了房地產市場,以至於肥了房市,縮減了實體發展規模。而我們都知道,三百六十行都該均衡發展,不可一家獨大偏廢任何一方,面對高聳的價位,是時候予以調降,並引導更多的資金迴歸到它們本該屬於的領域中。
時至今日,我們還缺房嗎?戶均1.5套房,剛需或成“偽命題”
不可否認,我們僅僅用了二十年時間就完成了很多國家所不可及的房地產成就,尤其是人均居住面積和房屋飽和率,更可謂是達到了“巔峰”,公開資料顯示,我國人均居住面積從15平增加到現在的40平,戶均1.5套房,房子供應充足,缺房的現象也解決了,農村人進城定居的熱情高企。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98年房改”,通常大家都會稱之為一次房改,在這一年裡,停止住房分配,推動其形成商品化改革。直白點說,房子可以用錢買到了,如果錢不夠還能向銀行貸款,再加上土地招拍掛、期房預售、物業管理等制度出現,房市也迎來空前繁榮。
不過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現階段住房問題仍然突出,有錢的早就買了房,剩下的普通人,基本不可能用工資買房,甚至連房租都交不起,但這種環境下,仍然有很多手持幾套房的人說自己是剛需。什麼是剛需,就是不可或缺的消費品,就好比水、糧食是剛需一樣,住房也是剛需,但買房不一定是,滿足自住不止買房一條路,還可以租房、建房等多種方式。
所以在很多人看來,剛需是個“偽命題”。在追漲預期下,有房族看到鄰居降價賣房、開發商促銷都會群起擁至反對,一旦市場平穩,即便是結婚用的置業計劃,也會一拖再拖。這不是房說君的臆斷,據西南財大的購房目的調查,2018年三季度全國城鎮新購房家庭,投資用途佔58.2%,改善需求佔26.7%,而首次購房人群僅15.1%;而在十年前,購房目的分別是19.6%,10.8%和69.7%。換言之,此前7成人買房自住,如今投資客是自住購房者的四倍。
基於以上,再疊加高房價、炒房過盛、空置嚴重等一系列問題,可以看出,啟動“二次房改”,構建房市長效機制成了當前的任務。
樓市迎來關鍵轉折,2道“鐵令”定音,房價或不得不跌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徐遠教授發文《二次房改將推動經濟新一輪增長》,提出二次住房改革的改革並以此制定了新方案。徐遠建議:應該在大都市、都市圈和核心城市,每年興建1000萬套安居房,套均面積50平方米,必須面向無房人口,針對中低收入新市民群體,並在較好區位選址,大力興建學校、醫院、商業等配套設施,便於新市民出行通勤。實際上,
相較於徐遠的建議,官方的做法更為細膩,住建部長指出,我國已經建成了包含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未來5年將在規範體系、增加供給等方面,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不誇張地說,未來買得起房也不再了不起了。
一方面,21部門出手解決住房問題,其中租賃保障房有新思路
1月10日,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財政部、教育部等21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推進住房保障方面,做出積極改善條件:包括合理確定實物公租房保有量,加大對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保障力度;大城市要大力建設保障類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以小戶型為主,主要為70平方米以下;租金低於同地段的市場租金;共有產權房供應從戶籍人口逐步擴大到常住人口;公積金制度方面,鼓勵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租購併舉滿足住房需求。
另一方面,不用買房都能實現住有所居?住建部、40城先後行動
讓年輕人不再為高房價“躺平”,是今年乃至未來5年的樓市方向。去年5年,住建部就聯通40城召開了保障性租賃房的座談會。我們知道,每年集中供地的城市有22個,每月公佈房價資料的城市有70個,可以講這40城已經囊括了全國重要城市,這些城市的集體行動,將是解決年輕人住房困難邁出的第一步。
措施規範了,住房體量也有新動作,根據海通宏觀組測算,未來5年將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約748.8萬套,預計2022年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接近200萬套,投資約2100億元,同比增長約110%。與此同時,信貸方面也有鬆動,近期央行銀保監會發新政,單獨把把保障性租賃房的相關貸款,從限貸令中“挑出來”,不再納入紅線內。畢竟央行給每家銀行設定的貸款紅線,意味著樓市的錢徹底被管起來,連保障房專案也不例外,如今限貸令放鬆,可謂是“一石二鳥”的利好。
樓市開啟“續奶”,房價還可能迎來“升價潮”?
限貸令中,國有大型銀行的貸款比例是對公40%、個人32.5%,把保障房有關貸款從中減去,不僅有利於保障房建設,也有利於普通按揭的增長。不少人擔心貸款鬆動了,房價可能迎來升值潮。根據此前央行對LPR報價降息,副行長喊話貨幣工具箱要開大一些,至此影響了多地房貸利率下調、放款加快,等於為買房人和即將買房的家庭降低了資金成本,但同樣可能引來別有心思的人投機。那麼,貨幣“開閘”、限貸令放鬆,房價能扛多久?萬科老總鬱亮給5字忠告。
據2月12日21世紀經濟報道,鬱亮談及行業發展模式時,提到房住不炒其實是“房住”和“不炒”兩個方面,一邊切實解決合理居住,另一邊不允許炒,大家要適應行業迴歸民生屬性這個現實,不要指望價格上漲。
房說君有話說,“別指望漲價”是萬科老總給的5字忠告,我們也從中獲取到大漲時代遠去了,不管你有沒買房念想,都可以把心放到肚子裡,別操心投機和靠房賺錢了。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文章為“每日房說”原創,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深究。(撰文:樓市隱隱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