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研習班第三期,每天早上我們依舊會從清潔法開始,那個讓人歡喜讓人憂的獅吼式開始。
讓人歡喜的是,獅吼式若能做對了,不僅能對身體有極大好處,還能延緩衰老,提拉麵部肌膚。讓人憂的是,儘管我從第一期結束後,開始持續練習獅吼,爭取每天都做。就算有時自我感覺良好了,在默瀚老師的課堂上,我總能發現自己離做對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搞不懂,這個體式怎麼那麼難呢?我是一個很認真的人,自詡為感受型選手,更是注重練習時身體的變化和體驗。確實,身體不太會說謊,我依稀記得默瀚老師說過,練對了獅吼,會感覺身體發熱,面部平靜。而我,身體發熱,偶有發生,這就是問題所在。
在自我摸索的道路上,徘徊不前總是常事。幸好,默瀚老師不厭其煩地帶領我們一遍又一遍地練習,讓我每次都有深刻的體會,或者說讓自己對獅吼式的印記更深入一點。
默瀚老師會先看大家練習,然後統一說問題,比如這次老師強調的是呼氣時,要收下頜,頭不要往前探,這一點很重要。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總是會無意識地把脖子往前探,獅吼式中,一用力,就可能進入到這種錯誤的慣性中。也許,只有我們全神貫注,不斷提醒自己,才能避免這種錯誤吧。
之後,同學們兩人一組相互練習。不要以為同學們不是老師,不夠專業,我才發現同學之中也是臥虎藏龍,不容小覷,給我挑出問題簡直是分分鐘的事兒。
這次,我的同學發現了我好幾個問題,比如雙膝應該多分開一些,當然這個距離需要自己把握;在獅吼式中,雙手要用力向下推,雙臂會顫抖。這種顫抖的感覺,我偶爾體會過,但並不是次次都有,經同學一提點,我瞬間懂了,原來我的雙手光顧著五指向遠處伸展了,而忽略了手掌按壓膝蓋的力。
我還有個壞習慣,就是吸氣之後,總會猶豫一下,再呼氣,沒想到,被我火眼金睛的同學發現了。難道如此明顯嗎?我也不清楚自己每次在猶豫什麼,但就是在猶豫。我努力給自己的身體發出指令,吸氣之後,果斷呼氣,不要那麼多理由,不去探究錯誤的原因,只是認準了正確的方向,持續前進便好。
當默瀚老師從我身旁經過時,還會提醒我,呼氣時要大聲吼出來。這個我也懂,就是落實得不到位。坦白說,我每天早上練習時,這也是個矛盾,因為我起床早,怕干擾家人睡覺,就不敢大聲吼,然後時間久了,竟然不會吼了。
縱觀以上的這些錯誤,我忽然又發現一個新的問題。透過跟著默瀚老師學習,獅吼式的要領我似乎都能記住,甚至是熟記於心,每次做時,我都會一步一步進行,提醒自己動作要領。可怕的是,我竟然做不對,在身體層面呈現的樣子與我腦海中發出的指令是不一樣的,或者說相去甚遠。
這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難道我練了個假瑜伽嗎?還是我一不小心跌入了機械化練習的怪圈?
仔細琢磨後,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都高估自己了。我們以為,當一些要領深入人心時,我們便會很自然地做到,這是一種誤解。就好像,我們從大廚那裡拿到了詳盡的食譜,但我們卻做不出大廚那般的美味。為何?做飯是一門實踐的藝術,瑜伽亦然。
可能知道了要領,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更為重要的是,不斷跟自己的身體建立連線,把這些要領正確地用身體做出來,同時向內觀察自己的感受。只有關注自己的感受,我們才能判斷出到底身體有沒有做到位,這兩者似乎是相輔相成的。
這個神奇的獅吼式,我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就算我依舊無法在每日清晨發出痛快的大吼聲,其他要領還是要努力做到。最近,在實踐中,我發現自己右腳在後面時,身體總是歪,怪怪的,原來是左腳的位置有點便扭,似乎不該讓左腳跟立起,而是讓左腳背外側更多落地。
此外,雙手用力推膝蓋這股力量,會讓雙臂顫抖,還能產生熱量,不僅發生在雙臂,還發生在全身,有種暖暖的感覺。每次在獅吼式中有了新感覺之後,我的內心都會有種竊喜,就像打遊戲時get了新技能。
不知何時我才能把獅吼式完全做對,這條路漫漫無期的樣子。不過,我不著急,慢慢來唄,總會有新體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