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我的朋友和商業夥伴開始要求我參加一個關於虛擬環境專業研究的速成課程。他們的興趣反映了一個爆炸性的現象——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就是圍繞著所謂的“元宇宙”的炒作。
這篇文章是為完全或幾乎是初學者的人來介紹的。關於這個話題有很多主流的報道,但它們經常混淆概念:虛擬現實不是元宇宙(儘管它是相關的),而加密貨幣/Web3本身也不是元宇宙(儘管也是相關的)。我知道這令人困惑。無論你是商人還是旁觀者,我都盡最大努力把一切說清楚。
什麼是元宇宙?
在99.99%的情況下,只要正確使用這個詞,你可以把“元宇宙”一詞替換為“網際網路”,意思是一樣的。那麼,為什麼每個人都在使用這個花哨的新詞呢?我認為分析師Doug Thompson說得很好,他指出,“我們用這個詞來代表一種感覺,即一切都將發生改變。”
所以,如果元宇宙只是網際網路——那麼網際網路即將改變什麼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將本文分為四個部分:
- 空間計算
- 遊戲引擎
- 虛擬環境
- 虛擬經濟
對於那些希望我預先定義元宇宙的人,我想說:元宇宙是網際網路,但它也是一個空間(通常是3D),由遊戲引擎驅動的虛擬環境集合。不過這一定義中缺少了許多內容(如虛擬角色)。
下面讓我們來探討一下。
1. 空間計算(和介面的歷史)
要理解網路帶來的變化,你必須從我們目前訪問網際網路的看似顯而易見的方式開始:電腦。
要理解我們的發展方向,你必須看看計算機介面的歷史。我所說的計算機介面,是指人類與數字機器互動的方式,來讓它們做我們想做的事。
我們想當然地認為,在我們的生活中,使用計算機已經變得如此簡單和直觀,但它並不總是那麼容易。
1943年,英國人為了破譯德國的密碼而發明了第一代計算機巨人馬克2號。圖源:維基共享網站國家檔案館
在20世紀中葉,“程式語言”工程師們曾經為了讓計算機做事,把他們的手伸到實際的機器上去連線電纜。(而且,大多數早期的計算機程式設計師都是女性。)
然後工程師們發明了一種使用打孔卡的新介面,這樣我們就可以不用動手了。
打孔卡之後出現了命令列(如MS-DOS),這是一個突破,因為你可以透過輸入單詞進行互動。但計算機真正的主流時刻是圖形使用者介面(GUI)的發明。在這個時候,與電腦打交道涉及到點選圖片,這是我們大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今天的電腦就是這樣工作的”。圖形使用者介面現在被用於從自動取款機到售票機的所有東西,它們是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非程式設計師能夠使用它們的原因。
為什麼要回顧這段歷史?
重點是,在剛才描述的發展的每個階段,使用計算機都變得更簡單、更容易獲得,更多的人可以使用它們。
我在這裡借用了谷歌的Clay Bavor對這段歷史的見解和描述,他是這樣說的: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每當人們讓計算機像我們一樣工作的時候——每當我們在人類和計算機之間移除一層抽象概念的時候——計算機就變得更普遍、更有用、對我們更有價值。反過來,我們也變得更有能力和生產力。
今天,下一個偉大的計算介面正在出現——只是還沒有一個好的名字。你可能聽說過一些概念,比如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混合現實、沉浸式計算,或者任何兩個字母的縮寫詞。
所有這些概念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涉及到三維空間的使用。這是一件大事。
我在Singularity University的同事、介面設計師Jody Medich告訴我,三維空間對人腦有多麼重要。這是有道理的。我們出生在三維空間。我們在三維空間中長大。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在三維空間中相互作用,這是有道理的。
因此,“空間計算”這個術語正成為指代這些介面的常用方式。注意不要將其與元宇宙混為一談,因為許多空間計算人員並不認為自己與所有這些無意義的元宇宙有關。但它是相關的,我們會討論這個問題。
思考這個問題的另一種方式是考慮為什麼我們通常看不到祖父母玩電子遊戲機。我們需要花時間去培養以正確的方式來敲打控制器上按鈕的技能。同樣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在某些時候我們必須學習打字的技能。
然而,我們確實看到更多的祖父母在玩任天堂Wii之類的遊戲機。拿起控制器,揮舞手臂,直觀,簡單,任何人都能做到。這就是一個空間介面。重要的是,更多的人,包括更多的祖父母,可以習慣使用電腦。
一般來說,你也應該認為空間事物具有在空間移動的特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儘管《堡壘之夜》等傳統電子遊戲不使用空間介面控制,但它是空間遊戲(玩家可以四處移動),而Zoom則不是。我不想把事情複雜化,但空間音訊也是另一個問題。
為了解釋為什麼這很重要,我經常以Protectwise(現在是Verizon公司)為例。他們開發工具,幫助網路安全專業人員檢測他們的計算機系統受到的威脅。通常情況下,網路安全人員在儀表盤中檢視日誌檔案,以瞭解發生了什麼。如果這些資料可以轉化為空間環境會怎樣?現在巡視公司的計算機系統就像玩電子遊戲一樣。更多的人可以這樣做,因為它更直觀。下面看一看:
像這樣的空間計算正在網路上出現。
2. 遊戲引擎:構建元宇宙的工具
遊戲引擎可能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技術之一。我知道這聽起來有點瘋狂。但請聽我說完。
遊戲引擎是開發者用來構建(並執行)電子遊戲的軟體工具。在這些軟體程式中,你可以上傳3D物件,應用這些物件如何移動的規則,新增聲音等。上面的Protectwise是使用Unity遊戲引擎製作的。
在商業領域,“電子遊戲”一詞也具有誤導性,因為它意味著娛樂或不嚴肅的東西。但隨著世界變得更加數字化,遊戲引擎正在為各種行業的計算介面提供動力。
Aaron Lewis指出:“遊戲引擎正在蠶食這個世界。城市規劃、建築、汽車工程公司、現場音樂和活動、電影製作等都將許多工作流程/設計過程轉移到虛幻引擎和Unity上。”
以新型電動悍馬為例;這是第一輛擁有基於虛擬引擎介面的汽車。車輛從感測器獲取資訊,並在儀表盤上以3D形式顯示出來。這是現實世界中的空間計算。
你可能開始聽到另一個術語“數字孿生”,這是指物理物體(如悍馬)可以使用其感測器資料在計算機中建立自己的軟體副本。這使得人類可以像計算機一樣與模擬工業物體進行互動。
一個著名的例子是香港國際機場的1號航站樓,它在Unity遊戲引擎中使用了一個數字孿生引擎,以便向設施管理人員提供乘客活動和可能需要維修的裝置的實時檢視。可以把它想象成航站樓的3D自拍。
雖然在遊戲引擎世界中發生的事情比我所能瞭解的要多,但有兩個引擎需要了解:Unreal和Unity。Unreal的所有者是Epic Games,《堡壘之夜》的發行商,而Unity則是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就我個人而言,我只使用過Unity,因為它的設計在某種程度上對初學者友好。)
關於遊戲引擎,你應該知道的最後一件事是,它們將在這十年中令人看到難以置信的進步。你可能還沒有看到在最新的虛幻引擎5演示版本釋出後,網際網路上的所有人都失去了理智。Estella Tse給了我一個非常清晰的解釋。
如果你有20分鐘的空閒時間,來看看我的同學給我發的這個,它讓我大吃一驚:
在這十年中,影象將不再像“影象”。遊戲解析度的限制正在消失,我們將看到與現實生活類似的逼真虛擬環境。這意味著你應該嘗試著超越今天的元宇宙報道所呈現的卡通美學。
例如,想象一下這對Beyond Sports意味著什麼,這家荷蘭公司使用Unity和從體育中獲取的實時位置資料來渲染正在虛擬現實中發生的實時事件。想象一下10年後的情況——和你的朋友一起在遊戲中生活——現在我們正在接近我們可能在元宇宙中所做的事情。
在這裡,我們可以介紹“元宇宙”這個術語所指向的良好定義的第一部分:
網際網路是由網頁開發者建立起來的,開放元宇宙(Open Metaverse)也是由遊戲開發者建立的。- ryan(@RyanCrucible) 2021年5月10日
如果你開始關注它,你會發現遊戲引擎無處不在,這一點尤其體現在.......
3.虛擬環境
既然我們已經介紹了空間計算和遊戲引擎,我們就來到了大多數主流的元宇宙報道所選擇的起點。
虛擬環境是我們未來在網際網路上登入的“地方”。它們也是一個難以定義的東西。在很多方面,Twitter和Discord(一個線上資訊平臺)已經是人們見面、交換資訊和資料的虛擬環境。
然而,我在這裡所探索的虛擬環境是構建在遊戲引擎中的空間環境,有兩種型別可供探索。首先是現實世界的增強現實(想想Pokémon Go)。
另一種是更傳統的線上或純數字虛擬環境,你必須坐在電腦前(或戴上VR耳機)才能訪問,儘管這種區分是任意的,而且已經在逐漸消失。
Pokémon Go是現實世界中AR的一個有益例子。這是一款空間遊戲,使用Unity構建,將3D角色疊加到現實世界中。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將Pokémon Go視為元宇宙的一部分?嗯,我猜是的,當然誰說得準呢。目前的定義是模糊的。我們仍然處於“定義你的術語”的階段,所以在媒體上要注意這一點。
在未來,它將不僅僅是遊戲——整個物理世界將像我們可以用資料繪製的畫布一樣。
為了實現這一切,科技公司正在競相構建所謂的映象世界或AR雲。這些詞的意思與早期的“數字孿生”是一樣的。只要把機場航站樓的概念擴充套件到整個地球,你就有了一個在我們的日常世界之上建立虛擬東西的工具。如果你想深入瞭解這個問題,我寫了這篇文章來探討它對社會的影響。
這都是說網際網路正從我們的手機和電腦中溢位,與物理現實融合的另一種說法——這就是為什麼悍馬可能是元宇宙的一部分。例如,看看Niantic(釋出了Pokémon Go的公司)是如何向開發者推銷他們的技術的。
所以,元宇宙將不僅僅是開發者所創造的隨機卡通遊戲世界。它也將是非常真實的空間的數字複製品,可能是整個地球,以及工業產品的數字孿生,比如你的汽車。它最終將包括以虛擬形象的形式與家庭成員坐在你的後院,或戴上VR頭戴式裝置在其他城市實時行走。
第289天——你能猜到在舊金山這條街上畫的是什麼嗎?這一點都不明顯。我用@Scaniverse掃描了它,3D模型顯示了整個場景(跨度超過200英尺)。
在@Sketchfab上看一看:
- Emmanuel(@emmanuel_2m) 2021年10月18日
接下來,讓我們探索更多傳統的虛擬世界。也許最著名的例子是一個叫做“第二人生”的平臺,大約在15年前,它是一個成功的現象,現在仍然很受歡迎。
也許你不熟悉,第二人生是一個由使用者建立的虛擬世界的集合,你可以作為一個虛擬角色來探索。有數以百萬計的使用者註冊,很多事情都發生在那裡。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當你看到媒體宣稱某物是“第一個”基於虛擬的東西時,這很可能不是真的。
正如這段影片提醒我們的那樣,要警惕沉浸式科技的“第一次”。https://t.co/KYNQdVAaGS
- Sam W [)-) (@vr_sam) 2022年1月7日
第二人生中存在一個非常真實的經濟,使用者在其中買賣虛擬商品和服務,並且有自己的貨幣;林登幣。
今天,許多平臺可以被認為是第二人生的繼承者。其中的一家Rec Room剛剛以35億美元的估值籌集了1.45億美元。其他平臺包括了VRChat、Altspace、Decentraland和Somnium Space等。
另一件時髦的事情是談論像《堡壘之夜》和《Roblox》這樣的遊戲是如何形成新興的元宇宙體驗的。表面上它們偽裝成遊戲,但實際上它們是人們可以聚會,以及去參加Travis Scott或Lil Nas X演唱會的空間環境。
元宇宙的最終願景是所有這些體驗(包括《Beyond Sports》、《Pokémon Go》、《堡壘之夜》和《Roblox》)將成為虛擬環境的網際網路絡——換句話說,就是網際網路,但只是為了體驗。
我對這一切的探索始於幾年前一個叫做Sansar的平臺,它最初是由第二人生背後的同一家公司推出的。在這裡,我的朋友Sam帶我參觀了一個由他們的使用者Fnatic(世界上最大的電子競技團隊之一)建造的空間;我在舊金山的家中戴著VR耳機,而山姆在洛杉磯: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和山姆在一個線上購買服裝的零售電子商務網上“四處走動”。就像90年代中期的企業家們覺得全球資訊網是一種奇怪的東西一樣,今天的企業家們看到這些元宇宙的喧囂時可能摸不著頭腦。
我想說的是,就像今天大多數公司都有一個網站一樣,在某種程度上,大多數公司也會有某種3D虛擬環境。
藉助空間計算、遊戲引擎和此類虛擬環境,我們正在縮小現實生活中的體驗(去聽音樂會、和朋友出去玩等)和由電腦為媒介的線上體驗之間的差距。這正是《頭號玩家》(歐內斯特•克萊恩的一本書,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改編成電影)等概念所指向的。
下面是對元宇宙的一個有用的描述:
讓計算機相互交談,我們就得到了網際網路。
讓虛擬世界互相交談,我們就得到了元空間。
- jin (@dankvr) 2020年11月23日
將所有這些聯絡在一起的元宇宙是網際網路,也是空間(通常是3D),由遊戲引擎驅動的虛擬環境集合。
4. 虛擬經濟(和NFT)
我最喜歡的統計資料之一是,第二人生每年仍然支援大約5億美元的經濟(這個數字在疫情期間有所增長)。第二人生的GDP比現實世界中一些國家的經濟還要龐大。
《堡壘之夜》這款不花一分錢玩的遊戲,在2018年和2019年仍然賺了90億美元。這是怎麼做到的?他們出售遊戲內的道具,讓玩家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包括虛擬服裝、舞蹈動作和其他道具。在某種程度上,元宇宙就是一個巨大的虛擬時尚產業。
如果這聽起來很傻或奇怪,那就想想人們是如何精心計劃穿什麼衣服或在LinkedIn上使用什麼頭像的。我們關心如何在這個世界上表達自己。如果我們將花費更多的時間在網上,那麼期待人們會想要購買昂貴的Gucci包來隨身攜帶Roblox是正常不過的。
那麼,NFT在這其中的作用是什麼呢?在其他用途中,NFT提供了讓人們保管這些虛擬物品的基礎設施。
NFT是網際網路原生的產權
- Fred Ehrsam (@FEhrsam) 2021年3月9日
我不喜歡這樣做,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回過頭來看看NFT到底是什麼。
首先要注意的是,NFT執行在區塊鏈上。區塊鏈實際上只是一個花哨的Excel電子表格,記錄誰擁有什麼(就像銀行記錄誰擁有多少錢)。今天,當現金在個人和企業之間流動時,我們依靠中央集權的機構,如銀行來跟蹤賬戶中有多少錢。區塊鏈背後的想法是,每個人都得到一份相同的電子表格的副本,而最大的突破是透過複雜的加密技術,所有這些電子表格進行溝通,並同意哪些交易是合法的。
不再需要中央可信的權威機構。沒有辦法入侵、修改或亂用電子表格上的內容。
NFT表示非同質化代幣。關鍵字是“同質化”,這意味著你可以將某樣東西換成同等的版本,它將具有同等價值(比特幣是可替換的,因為你擁有哪種比特幣並不重要,它們都具有同等價值)。而同質化則相反:每個道具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很多數字藝術被用NFT買賣。NFT使用區塊鏈來確定誰擁有什麼。
這種向去中心化的線上生活管理方式的轉變被稱為Web3(這個詞你會越來越多聽到,它值得了解)。
讓我們看一個真實的例子。或許你在今年夏天的《華爾街日報》頭版看到過一幅數字圖片的NFT以69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讓我幫你省下6900萬美元把圖片檔案的連結分享給大家。你可以把它儲存到你的電腦,現在你也擁有了這個檔案,對吧?
大多數媒體報道並沒有解釋這一點,但大多數NFT不是事物本身;在本例中是JPEG檔案。NFT是與指向該事物的元資料相關的代幣。順便說一下,下面是NFT的元資料。還有一種叫做 "鏈上NFT "的東西,但我們不會講到那裡。
可以把NFT看作是收據。這是一個富人現在在以太坊區塊鏈上作為“代幣”(NFT)擁有的元資料,它指向你和我剛剛看到的JPEG。
NFT和元宇宙經常被混為一談的原因是,人們期望它們可以透過充當調解資訊和資產線上交換的基礎設施,為這些虛擬經濟提供動力。
需要明確的是,這還不是一個普遍認可的觀點。第二人生、《堡壘之夜》和很多其他平臺在沒有NFT的情況下一直做得很好。但NFT/crypto之所以成為網際網路上最嘈雜的地方,原因之一是它的快節奏、新穎,並得到了大量資金的支援。
我並不是說這是消極的;但這個領域是未被描繪的、隨心所欲的、未被解決的網路生活的前沿領域。在這個領域的前端有一些迷人的專案,但無論NFT是否為一些非物質化的資本主義系統提供動力,都忽略了NFT可能比 "擁有東西 "更重要這一點。
“NFT只是資料庫條目”
是的,沒錯。
NFT是開放的、可交易的資料。
這就是它的力量。jpegs只是它上面的一個(非常)早期的使用者介面。
- dom (@dhof) 2021年10月7日
現在,我們可以將我們所學到的關於元宇宙的一切聯絡在一起,回顧一下最近一個線上活動的場景,探討NFT可能發揮的作用。
下面是由Deadmau5等全球明星的表演領銜的“元宇宙節”(Metaverse Festival)。它發生在基於瀏覽器的Decentraland(一個空間的、遊戲引擎驅動的虛擬環境)。
這是一個星期五的晚上,你去了Decentraland的夜生活區(一塊土地,是一個NFT)。要進入這裡,你必須達到一定的年齡。你攜帶了一個身份牌(可能是一個NFT),以驗證你的入場資格。
你會注意到有人穿著RTFKT的連帽衫(NFT), 這是一家最近被耐克收購的虛擬服裝公司。他們告訴我很貴。
入場是免費的,因為這個活動是由Kraken贊助的,它想成為元宇宙的加密銀行。通過出席,你將獲得所謂的“出席證明協議”代幣,或POAP(即NFT)。
之後,當你在Kraken註冊時,他們會向那些能用該代幣證明他們參加過該活動的人提供折扣。
不管有沒有元宇宙,正如約翰·帕爾默所解釋的那樣,NFT意味著網際網路成為一個人人都有庫存的地方。之前我們提到過,元宇宙是一個相互關聯的體驗集合,如果是這種情況,你可能想要隨身攜帶你的單一身份、歷史和資產清單。如果這聽起來很熟悉的話,它基本上是把使用者自己的cookie和大公司的個人資料還給使用者。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擔心Facebook/Meta會構建一箇中心化的元宇宙,而不是一個開放和去中心化的元宇宙。
我在這裡已經走到了NFT的未知領域裡,但它值得把空間計算/虛擬世界的發展與加密貨幣/Web3中發生的事情結合起來。 當我在七年左右前開始這項研究時,加密貨幣人遠在他處。今天,我也要探索Web3的內容,因為這些領域正在合併。
你可能還在想:那又怎樣?這些對世界,甚至網際網路有什麼有意義的改善呢?這些有什麼比我們現在的更好的呢?這比我們今天的情況好在哪裡?老實說,有道理。
很多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我不會主張任何一種觀點。但我有個個人軼事。
在我開始攻讀MBA課程時,英國政府實施了一項規定,不得有超過六人同時待在室內。對於300名“零距離接觸/在LinkedIn上聯絡”的商科學生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開始。
我們甚至嘗試了與所有的人進行完整的Zoom通話。
我的同學們會記得我是那個用High Fidelity平臺舉辦了一些奇怪的網際網路聚會的學生。它使用了空間音訊,所以你能聽到人們聚集在你周圍。這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但這是讓我們中的150人作為基本的2D虛擬角色,在共享的線上空間中活動的合理方式。
元宇宙能夠透過維度空間複製一些人類自然行為,這些行為在現有的線上空間如Slack、Discord或Zoom中是無法複製的。有時候你想要透過“個人空間”來實現無計劃的社互動動的神奇混亂。
在專業領域,我對這家在Unity構建的虛擬世界中運營著有6萬名員工的公司著迷不已。這家軟體公司的創始人告訴我,當你不得不帶著你的虛擬形象從一個會議走到另一個會議時,有很多機會遇到你永遠不會從Zoom跳到Zoom的情況。
我也用同樣的軟體來執行學習程式,同樣地,有一些“在房間裡走動”式的學習活動我永遠不能用Zoom來執行。
此外,元宇宙可能會成長為一個更直觀的網際網路。就像空間計算介面更容易使用一樣,網站可能會變得像走進實體店一樣,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可能會更好地理解一些東西。
但毫無疑問,這不會取代現實世界的經驗,我們也不應該這樣做。我們也不會停止使用今天的平臺,比如視訊會議。元宇宙只是網際網路進化的下一個階段,它提供了一套新的通訊工具,這些工具對一些事情更有幫助,而對另一些事情則不那麼有幫助。
總而言之:本篇用一種冗長的方式來說明元宇宙就是網際網路。但不過是空間上的,用遊戲引擎構建。還有一些NFT的內容。誰知道這會把我們帶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