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生活做減法,才不會被物慾所綁架。
看過一部短片,飢餓的女孩,只是想尋找食物來填飽肚子。可等吃飽喝足後,她又想要一張溫暖舒適的床。
當她舒服地躺在床上時,她又想要一間自己的房子。等有了房子後,她又想有一輛車,想擁有各種傢俱、各種好看的裝飾品......
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最後迷失在了追尋慾望的過程中。而回看最初,她只是想要一份食物填飽肚子而已。
經濟學上有一個名詞叫“棘輪效應”: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後有不可逆性,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其實人的慾望也是如此,慾望的閘門一旦被開啟,就會不斷膨脹,沒有止境。
許多人過得不幸福,總是不斷給自己增加負重,卻忘了自身能揹負的東西,其實也是有限的。
我們的一生,都在給自己做加法,但“加”得越多,負累越多,只會讓自己愈加迷茫。
如果什麼都想要,到最後只會什麼都得不到。給生活做減法,才不會被物慾所“綁架”。
一部高檔手機,70%的功能都是沒用的;一間大房子,70%的空間都是閒置的;屋子裡的物品,70%都是不會再用的......
生活裡,很多東西都是無足輕重的,真正能派上用場的,往往只佔少數。
簡單比複雜更難,必須努力讓自己的想法變得清晰明瞭。
生活裡的誘惑太多,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做選擇上,不如留出精力,專注一件事。
減少人生中不必要的物慾,將生活裡70%無用的部分剔除,才能將真正有意義的30%修煉到極致。
衡量一個人幸福的因素,不是看他擁有了多少,而是看他敢於捨棄多少。
一位作家講述自己年輕時候的往事。他在二十多歲時就進了一家大公司,五年後便升職到了高管,管理著幾百名員工。
拿著高薪的他,開始瘋狂消費,給自己換新車,給家裡置辦新傢俱,購置了各種昂貴的奢侈品......
可擁有的東西越多,他的日子卻過得越空虛,逐漸找不到生活的方向。
朋友瞭解他的狀況後,給了他一個建議,讓他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將那些派不上用場的東西全部從生活裡剔除。
在朋友的幫助下,他花了9個小時,將家裡所有東西都打包在盒子裡,然後給它們貼了標籤。
在接下來的21天裡,他每天根據標籤,只從相應的盒子裡,拿出需要的物品。結果三個星期後,他發現自己80%的東西都還在箱子裡,根本沒有碰過。
於是他決定把這些東西都處理掉。在將所有閒置物品都送出去後,看著屋子裡簡單的陳設,他突然長舒一口氣,再也沒有之前的頹靡之意。
他的朋友說:“我們都需要物質才能生存,但當我們把那些當作最重要的事情時,就會忽略掉我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只有將那些不需要的東西,從生活裡清除出去,才能集中精力專注某一個領域,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生活就是這樣,正是有了反思權衡後的捨棄與放下,才會在庸常的物質生活外,邂逅更加迷人的精神世界。丟掉不重要的物品,扔掉看得見的東西,就能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古語有云:“人生只為欲字所累,便如馬如牛,聽人羈絡,若果一念清明,則淡然無慾。”
成長,是給生命做加法,但一個人的成熟,是從學會減法開始的。
當我們開始簡化自己的生活,清空內心的負累,就能洞見幸福的真諦。
點亮“在看”,一起為生活做減法吧。
(收看收聽更多《夜讀》文章,請下載新華社客戶端、關注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作者:洞見ADC 來源:洞見(ID:DJ00123987)
監審:葛素表
監製:週年鈞、吳煒玲
編輯:李昂、徐祥達、趙世芸
美術設計:趙丹陽
實習生:孫譽寧、楊幸、梁佳元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新華社音影片部
尋找幸福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