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一個外科常用的方子,臨床偶爾遇到這種情況:患者出現比較嚴重的感染,但腫脹出面板既不紅也不熱,這就是所謂的“陰疽”,這時候患者多半怕冷喜溫、不愛喝水、小便清長、舌苔白,脈沉,這種情況多是因為體內陽氣不足,肌表處在一種“陰寒瀰漫”的狀態而致,這時候就需要用到陽和湯了。
顧名思義,陽和湯可以做到寒去陽和,故名陽和湯,清代名醫曾評價治療陰症,無方能出其右,現在常用來治療各種疑難雜症,比如各種癌症、婦科雜病、風溼痺病、甲狀腺疾病、骨髓炎、脈管炎等疾病。
什麼時候可以用陽和湯?
1.患處面板不熱,顏色蒼白或紫暗,漫腫無頭,痛感較輕或麻木酸楚;
2.精神萎靡,畏寒喜溫,形體枯瘦,面色蒼白,貧血貌,口不渴,小便清長,脈沉舌淡。
有很多深部的化膿感染、結核、炎症、都能用本方。
有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凍瘡等血液迴圈問題,也可以使用本方。
此外風溼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雖無區域性的感染症狀,但如果全身症狀能對得上,也可以使用本方。
還有很多體質衰弱或者久病的患者,如果陽氣不足而發病,也可以用本方。
雖然本方仍有身痛、惡寒無汗等證,所以仍用麻黃,又因為體質虛弱,所以還常有精神萎靡、面板蒼白、貧血等症狀,所以用了鹿角膠、熟地等補品,但補品多粘滯重濁,所以麻黃在此方中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領著這些藥物往體表走,當然,麻黃在此方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陽破積、託毒外出、宣通三焦,給白芥子祛除皮裡膜外之痰掃清道路。
本方和麻黃附子細辛湯雖都可以補陽氣,但麻黃附子細辛湯適合於單純陽氣的損耗,而陽和湯因為體質虛弱或者久病,導致了陰陽兩傷,陰血也出現了嚴重的消耗,所以可以看見貧血、枯瘦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