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普朗克經驗美學研究所研究了我們的大腦是如何透過僅觀賞風景而感受到其美學影響的。(圖片來源:MPI for Empirical Aesthetics)
人們如何從觀賞自然中享受到光鮮亮麗的美呢?我們知道,看到美麗的風景能夠啟用大腦的獎勵系統。但是,大腦是如何將視覺訊號轉化為審美訊號的呢?為什麼我們會認為山景或者掠過的雲彩是美麗的呢?馬克斯·普朗克經驗美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mpirical Aesthetics)開始研究這個問題,探尋我們的大腦是如何透過僅觀看一副風景而感受到其美學影響的。
研究團隊向24名參與者展示了藝術風景的影片。他們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測量參與者在觀看和評價影片時的大腦活動。他們的發現剛剛發表在開源期刊《人類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上。第一作者A. Ilkay Isik解釋說,他們“本以為審美訊號僅限於大腦的獎勵系統內,但令人驚訝的是,當參與者觀看影片的時候,我們發現它們已經出現在大腦的視覺區域當中。訊號在大腦中的一些區域旁被啟用,這些區域用於識別電影中的物理特徵,如場景佈局和運動的發生。”
圖片來源:Pixabay
通訊作者Edward Vessel認為,這些訊號可能反映了一種早期的、基本的美感形式。他說:“當我們看到一些超乎預期的東西時,區域性腦組織會產生具有積極影響的微小‘原子’。在視覺系統中,許多這樣的驚喜訊號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具有審美吸引力的體驗。”
圖片來源:Pixabay
這項研究發現的新知識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美,還有助於闡釋我們的幸福感如何被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影響。這項成果可能在許多領域中具有潛在的應用,例如臨床醫療保健和人工智慧,在這些領域中感知和情緒之間的聯絡是十分重要的。
翻譯:李欣怡
審校:趙冰瑩
引進來源: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本文來自:環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