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知道,當年北洋政府的皖系將領徐樹錚曾經於1919年11月率領中國軍隊坐鎮外蒙,迫使外蒙古無條件撤銷自治,把外蒙古的管轄權重新納入中國中央政府的管轄之下。
可惜的是,一年之後,外蒙古就在蘇聯的支援下宣佈脫離中華民國獨立。但民國政府一直不予承認,直到1946年1月,中華民國政府在蘇聯的壓力下被迫承認外蒙古獨立。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外蒙古獨立以後,曾經於1947年在新疆北塔山地區與蒙古軍隊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鬥,也中國和蒙古國之間唯一的一次武裝衝突。
當然,這場戰鬥也是中國軍隊完勝而結束。
北塔山在新疆東北部,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阿同敖包海拔3287米左右,距青河縣140公里處,是中國新疆東北部與蒙古國西南部的界山。
北塔山第一次廣為人知,還是在18世紀初。1709年,在沙俄與瑞典的戰爭中,瑞典炮兵少校雷納特成了俘虜。他和妻子布麗吉塔也在中亞蒙古汗國度過了十幾年的戰俘生涯,在這裡幫助俄國人繪製西伯利亞地圖與礦脈圖。
1716年,誤入準噶爾汗國額爾齊斯河流域的雷納特少校又成了準噶爾人的俘虜。在被俘的17年間裡,雷納特少校的專業知識又使他成為座上賓,他負責指導準噶爾汗國鑄炮及炮兵操練並繪製參與繪製了準噶爾汗國地圖。
準噶爾的軍隊在雷納特少校的操持下,在反叛清朝的戰爭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讓清軍吃了不小的虧。
1733年,在外面流浪了20多年的雷納特少校終於和妻子回國了。和其一起走的還有12個來自和闐的僕人,以及幾幅準噶爾汗國一帶的地圖,這就是著名的《雷納特地圖》。北塔山,也是這些地圖上標註的地名之一,也因此走上了世界的舞臺。
外蒙古獨立以後,中國和蒙古國之間相對平靜了一段時間。但因為其與新疆的邊界矛盾和中國政府產生過多次衝突。到了1946年,蒙古國利用中國內戰爆發無暇北顧的機會,就在蘇聯的支援下,不斷派軍隊對中蒙邊境的北塔山地區進行騷擾,妄圖趁機蠶食中國領土。
由於當時中國政府與蒙古國並沒有互派使節,雙方缺乏外交溝通渠道,北塔山地區的邊境衝突就由新疆當局自行處理了。
1947年5月,中國守軍騎一師師長韓有文派出的調查人員在北塔山地區巡邏時,發現了蒙古軍隊在這裡用木頭搭建的房子,蒙文及俄文標語、肩章和蘇制彈藥箱等物件,感覺事態嚴重,不敢耽誤,立即把情況上報給了新疆警備總司令的是宋希濂將軍。
接到報告以後,宋希濂隨即派遣新疆騎兵第五軍暫編第一師第三團馬希珍騎兵連進駐北塔山警戒。
馬希珍到了北塔山地區以後,在北塔山主峰阿同敖包與烏龍布拉克至大胡喬爾臺一帶險要的位置修築了規模浩大且非常堅固的戰地防禦工事,並配備了強大的火力網,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北塔山古炮臺”,現在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5月18日,蒙古軍隊士兵及大批的軍馬和牛羊越過布林津河向北塔山南麓進軍,其間有兩名士兵被中國守軍抓獲,擊斃蒙古軍馬一匹。
在發現中國軍隊在北塔山修築了堅固的工事後,蒙古邊防軍於6月2日派了兩名軍官來到馬希珍連隊駐地。
他們來這裡可不是為了兩軍的友好交流,而是來下最後通牒的,以此地是蒙古國所有為由,非常蠻橫地讓中國守軍48小時內撤離,否則將採取軍事行動。
中國軍人當然不吃這一套,這裡距離蒙古邊境有200公里,怎麼會成為蒙古的領土呢?馬希珍當然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蒙古人的無理要求。
在後來的交涉中,雙方甚至發生了口角和打鬥,中國守軍扣押了蒙古軍官,馬希珍更是用皮帶抽破了一位蒙古國軍人的臉。
遭到中國方面斷然拒絕以後,惱羞成怒的蒙古軍隊便開始策劃針對中國守軍的軍事行動。
被當地人稱為古炮臺的當年陣地
6月5日凌晨,蒙古軍隊一個營及一個炮兵連,在蘇聯的5架戰鬥機和大炮支援下,突然對中國軍隊在北塔山的陣地展開瘋狂的進攻。
由於飛機襲擊非常突然,來不及躲避的3名中國士兵當即犧牲在陣地上,還有2人受傷。
上有飛機的轟炸掃射,下有大炮和敵人的進攻,形勢非常緊張,但這並沒有嚇倒中國軍人。面對敵人猖狂進攻,他們一方面組織強有力的反擊,一方面緊急向後方請求支援。
由於我們的陣地居高臨下,當蒙古國計程車兵爬到半山腰的時候,國軍士兵把早已經準備好的大石頭一齊推了下去,砸死砸傷了不少蒙古士兵,甚至還把山下蒙古軍隊的一匹馬給砸死了。
雙方你來我往激戰大約四個小時之後,侵犯的蒙古國軍隊得不到一點便宜,不得不落荒而逃,他們的第一次進攻失敗了。此戰中國守軍傷亡士兵10餘人,蒙古軍隊死傷更多。
得知前線發生軍事衝突以後,宋希濂急派騎一師第二團團長韓藩立即率該團主力(留一個連在奇台北面擔任警戒)前往北塔山增援,抽調一個汽車連(約有可用卡車10多輛)和一個駱駝大隊並組織當地的一部分大車對北塔山守軍進行後勤支援。
同時派騎五軍駐在迪化附近的部隊,立即調一個團前往支援。
對英勇保衛祖國領土的馬希珍連進行通令嘉獎,並給該連官兵發放獎金。
中國守軍則派遣副連長馬金福去向附近的牧民求援,在國家大義面前,100餘名牧民親臨陣地和守軍並肩作戰。
6月7日早晨,不甘心失敗的蒙古軍隊,再次對北塔山中國軍隊陣地發起進攻。他們先是用飛機對北塔山守軍陣地進行掃射,並用迫擊炮炮擊中國守軍陣地,隨即使用騎兵發起衝擊,試圖一戰奪取中國守軍的陣地。
中國守軍在發現蒙古軍隊的炮兵陣地以後,馬希珍立即派人端掉了他們的炮兵瞭望哨,在蒙古軍隊爬到半山腰以後,便在瞭望哨指揮蒙古的炮兵對著半山腰進行炮擊,同時陣地上又滾下了大量的石頭,在自己的炮彈和中國守軍的石頭陣雙重打擊下,蒙古軍隊在丟下大批屍體後,不得不再次狼狽退卻。
8日上午,在炮火掩護下,蒙古軍隊再次對北塔山發起了3次進攻,都被英勇的中國守軍擊退。
不久,中國援軍陸續趕到,並對蒙古軍隊發起反攻,見此情況,蒙古軍隊不得不放棄侵犯中國領土的企圖,撤到了北塔山對面的坡地。
北塔山一戰,雙方發生大小規模戰鬥20餘次,中國守軍傷亡20餘人,被炸死軍馬10多匹。蒙古軍隊則被打死30多人,並被繳獲一部分武器裝備和侵略中國領土的檔案。
另有一名蒙古軍隊中校軍官在戰鬥中被擊斃。
馬希珍
直到1948年秋天,蒙古軍隊才從北塔山一帶撤退,北塔山之戰以中國軍隊完勝而徹底平息。
此戰中國軍隊之所以能夠戰勝有蘇聯支援的蒙古軍隊,一方面在於守軍的頑強抵抗與軍民的及時支援,另一方面,強大而及時的後勤支援對戰鬥的勝利也是至關重要的。
在此,向所有抵禦外敵的中國軍民們致敬!
值得一提的是,此戰立下汗馬功勞的馬希珍,後來卻不知所終。
指揮作戰有功的騎兵一師師長韓有文,則於1949年9月25日隨時任新疆警備司令的陶峙嶽將軍起義,歷任解放軍第22兵團騎兵第7師少將師長,1952年新疆軍區第三副參謀長等職務,1998年2月22日在新疆烏魯木齊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