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逐瘀名家王清任說,治療痺症時,明知受風寒,用溫熱發散藥卻不愈。明知有溼熱,用利溼降火藥也不見效。久而久之,病人肌肉消瘦,於是想這是不是陰虛呢,趕緊用上滋陰藥,也是吃了白吃。這就要考慮怎麼處理內在已凝之血了。
怎麼一下就清楚是痺證有瘀血呢?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1 疼痛
2 腫脹
3 區域性硬結或瘀斑
5 舌象
6 脈象
身痛逐瘀湯正是王清任為痺症有瘀血獻上的絕殺技。有活血祛瘀,通經絡,祛風除溼,止身痛之功。
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紅花9g,甘草6g,羌活3g,沒藥6g,當歸9g,靈脂(炒)6g,香附3g,牛膝9g,地龍(去土)6g。水煎服。
方中諸藥,桃仁,紅花,當歸,川芎活血祛瘀。沒藥,靈脂,香附行血氣,止疼痛。將氣滯血瘀尤其是血瘀問題處理掉。剩下的風寒溼熱,由秦艽,羌活祛風除溼。牛膝、地龍疏通經絡以利關節。甘草調和諸藥。由此祛風除溼,活血祛瘀,行氣鎮痛,通利關節,面面俱到。
尤其開方之首秦艽和收尾之將地龍。秦艽祛風除溼,地龍活血通絡。
秦艽辛苦平。潤而不燥,無論寒溼、溼熱引起的肢體疼痛或麻木之病,無論新久,均可應用。是治療風溼關節痛等的佳藥,很多痺證方可見。
地龍長於土中,性寒清熱。以其蠕動善行,長於通行經絡,用於多種原因引起的經絡阻滯,血脈不暢,肢節不利。並可將它藥帶至病症之所,共同暴打病痛,並將落花流水之敗兵從便便趕出去。
故而本方集活血化瘀與祛風除溼雙手段,不僅治本,且治標。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凡氣滯血瘀之腰間盤突出、腰椎增生、頸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經痛、強直性脊柱炎、風溼、類風溼,甚至帶狀皰疹等,均可用治。
提醒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