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廣西、貴州、重慶等地區,生活著一種特殊的猴子,黑葉猴。它們有一身黑色的絲質毛髮,帥氣的白色鬢角,從耳朵一直延伸到臉頰。
黑葉猴超過50%的飲食是由葉子組成的,另一半食物包括水果、種子、花、莖、根、樹皮,偶爾也抓些蟲子吃。以葉子為主食的它們按理說應該衣食無憂,但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葉猴是瀕危物種,在全世界剩餘不到2000只。其中,偷獵是一個問題,比如,在廣西某些地區,人們認為黑葉猴有藥用價值,捕獵並用其骨頭釀酒,來治療疲勞和風溼。
除了人類之外,黑葉猴的主要捕食者也有不少,陸地和空中的都有。雲豹是一種潛在的捕食者,但野外雲豹的數量很少,因此它不是黑葉猴主要的威脅。而空中的捕食者,如冠蛇雕和山鷹,對黑葉猴,尤其是它們的幼崽,構成了非常大的威脅。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進化中,黑葉猴的幼崽會呈現出鮮豔醒目的金黃色呢?
黑葉猴剛出生的時候,並不是一顆小煤球。嬰幼兒時期,小猴子的皮毛呈金黃色,或鮮橙色,即不像爹,也不像媽,倒是有點像隔壁金絲猴[淚奔]?
在進化中,許多動物嬰幼兒時期的不同毛色通常都是為了更好地隱蔽保護自己,例如:有些動物的寶寶身上有斑點或條紋,這種模式會讓它們更好的藏在灌木叢中;
豎琴海豹的幼崽被父母放置在冰面上,幼崽長著雪白的皮毛,與冰雪融為一體;而其他種類的海豹把後代留在洞穴裡,它們的幼崽皮毛往往較深。
這種進化模式在黑葉猴身上就說不通了,明亮的橙黃色在捕食者面前會更加顯眼。黑色的猴媽媽帶著一隻橙黃色的小猴子,就像對山鷹等捕食動物舉著一個“來啊,來吃我啊”的靶子。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一個物種只有在降低更大威脅的情況下才能維持這種高風險的策略。那麼,鮮豔毛皮在進化中的回報是什麼呢?
新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有點可怕的觀點:這身橙色毛皮,可能是為了避免或減少同類"後爹"殺嬰而進化出來的。
一個研究團隊對比分析了286種靈長類動物的嬰兒和成年個體皮毛、行為和生物學資料,發現具有不同嬰兒皮毛顏色的物種與殺嬰事件之間存在強烈的相關性。
黑葉猴生活在一個以雌性為主的群體裡,十幾只雌性帶著孩子和一隻雄性生活在一起。每隔兩三年,從另一支隊伍中闖入的新雄性可能會驅逐原來的雄性並接管這個猴群。這些入侵者想要與雌性交配,傳遞的基因。這時,新王會殺死哺乳期的嬰兒,以便讓母猴更早地恢復發情期。
對此,黑葉猴進化出了嬰幼兒時期引人注目的毛髮顏色,這其實是一種間接的保護形式:具有明亮皮毛的嬰兒會從視覺上強烈吸引它們的母親,從而得到更多的關注。當嬰兒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養育時,發育得就更快。這意味著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成長起來。猴群殺嬰事件隨時都可能發生,嬰幼兒期越短越有利。
好吧,為了不被“後爹”殺死,而寧可暴露給捕食者,防人,防豹,防鷹,還要防著後爹,這可能也是它們瀕危的原因之一吧[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