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樞密院十號
伴隨著當前俄烏局勢日益緊張,不但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呼籲本國公民離開烏克蘭,網路上有關俄軍調動的各種傳聞更是接連不斷。
美國軍事新聞網站“防務部落格”網站近日甚至宣稱,俄羅斯不斷向烏克蘭邊境集結兵力,包括部署“可發射戰術核武器的203毫米自行榴彈炮”。
俄軍向烏克蘭邊境部署“核大炮”?這是真要準備核戰爭嗎?
其實這事真不是這麼解讀的……
該報道稱,俄軍部署在俄烏邊境地區的是2S7M型“芍藥”自行榴彈炮。該炮的原型——2S7型自行榴彈炮從1975年時開始裝備蘇軍部隊,憑藉一門59倍徑的203毫米加農炮,它的最大射程達到37.5公里,是蘇軍當時威力最大的遠端火炮。作為蘇軍戰術核武體系的一部分,當時它的確還配有小當量核炮彈。
據稱,2S7系列自行榴彈炮主要用於壓制敵人後方戰線,並摧毀50公里內的重要目標。該炮的威力巨大——不管是對敵人還是對自己人。據稱,2S7型自行榴彈炮射擊前,炮手必須做好充分的防護,否則開火的巨大聲響會導致雙耳失聰,甚至還曾出現過演習中過震死炮手的情況。
只是時過境遷,如今2S7M型“芍藥”自行榴彈炮早已經不再承擔戰術核打擊的任務。但由於俄羅斯國防經費有限,且需要優先保障戰略威懾力量,因此俄陸軍的大口徑自行榴彈炮更新換代遲緩,上世紀80年代末服役的152毫米2S19型自行榴彈炮裝備數量有限,至於更新的2S35型自行榴彈炮直到2015年才公開亮相,生產數量至今仍只有兩位數,遠遠無法滿足俄陸軍大口徑火炮更新換代的需求。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當前俄軍口徑最大、威力最強的2S7M型自行榴彈炮,被逼著繼續“老當益壯”。2020年,俄羅斯烏拉爾運輸機械公司完成2S7M型自行加農炮的現代化升級,主要措施包括改造車體,換裝變速箱和發動機;升級車載電子裝置,以融入俄軍作戰體系。升級後,2S7M的資訊化水平大幅提升,可透過無人機或其他戰場偵察系統獲取目標資訊。俄軍還為其增添了專門用於摧毀混凝土工事的重型鑽地式炮彈,以便其可以摧毀經過加固的敵方工事和地下掩體。
另一方面,2S7型和2S7M型火炮是蘇聯時代最重要的遠端支援火力,裝備數量相當多。因此蘇聯解體後,在俄羅斯、白俄羅斯、喬治亞和烏克蘭陸軍中均有裝備。2S7系列自行榴彈炮自1976年服役以來參加了阿富汗戰爭、兩次車臣戰爭、2008年的俄格衝突等多場地區區域性衝突。在2014年的烏克蘭內戰期間,烏陸軍在頓巴斯之戰中就使用了2S7型自行榴彈炮。根據俄衛星網的報道,該型火炮原本就部署在俄烏邊境地區,而且從對抗烏軍的同類火炮的需求出發,俄軍也有理由將這種重型火炮部署到前線。
只是考慮到2S7M型火炮驚人的殺傷力,老司機衷心地希望俄烏這場危機還是不要真的演變為戰爭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