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經緯網
拜登政府一邊釋出“印太戰略“報告渲染“中國威脅”,妄圖干預臺海;一邊派國務卿布林肯在第四次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上對華大放厥詞,隨後與日韓外長髮表宣告對臺海問題指手畫腳。但分析人士認為,這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可能會給中國製造一些麻煩,但美國拉小圈子、搞對立的做法很難得人心。
第四次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前接受澳媒採訪,荒謬聲稱中國的目標是主宰世界。會談中,他一邊說印太地區發生衝突並非不可避免,一邊指責中國“咄咄逼人”。
隨後又在夏威夷會見日本和韓國外長,並在會後發表聯合宣告。除朝鮮問題外,三國外長還談及俄烏問題和臺海問題。有韓媒指出,這是韓美日外長聯合宣告中首次出現“臺灣海峽”的字樣。
與此同時,白宮還公佈了拜登政府的“美國印太戰略”報告,提出五大戰略目標和十大“行動主軸”。這份正文部分僅15頁的報告,至少13次直接提到“中國”,還花了不少篇幅渲染所謂“中國威脅”。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毫不留情地回懟:“無論是在本地區,還是全世界範圍內,提到‘咄咄逼人’,如果美國自稱第二,沒有一個國家敢稱第一!”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試圖透過構建封閉的結盟體系、製造陣營對抗等方式拉攏部分亞太地區國家,這不僅不會幫助美國達到增加影響力的目的,反而將在當下新冠疫情持續肆虐、安全形勢複雜敏感的背景下破壞地區穩定與團結。
美國印太新戰略矛頭直指中國
“為什麼要推出印太戰略?它與過去的其他戰略有什麼不同?”在白宮為公佈該戰略舉行的吹風會上,美政府高階官員首先就此進行自問自答。他說,因為美國的安全和繁榮從根本上取決於印太地區,並強調這是兩黨共識。
該官員吹噓拜登政府的政績說,與此前不同,該戰略是建立在已有作為的基礎上的,包括“四方安全對話”(QUAD)、“奧庫斯”(AUKUS)等。在被問到為何花一年多時間才出爐時,他說這是拜登政府的第一份地區性戰略,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拜登政府提出五大戰略目標:“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在區域內外建立關係”“推動地區繁榮”“加強印太地區安全”以及“建立區域內抵禦跨國威脅的能力”。白宮官員稱:“我們認識到改變中國的能力有限,因此試圖塑造圍繞中國的戰略環境。”
報告稱,美國將聚焦從南亞到太平洋諸島的印太地區所有角落,以加強美國的地位和承諾。之所以這麼做,部分原因是該地區面臨日益加劇的挑戰,特別是“中國挑戰”。報告極力渲染所謂“中國威脅”,稱美國今後十年的努力將決定中國是否會成功扭轉造福印太和世界的規則與規範。
為落實這些目標,該戰略提出十大“行動主軸”,即在未來12至24個月內開展10項行動計劃:為印太地區提供新資源,領導印太經濟框架,加強軍事威懾,加強一個賦權和統一的東盟,支援印度的持續崛起和區域領導地位,發揮QUAD的關鍵作用,擴大美日韓合作,在太平洋島嶼建立彈性的合作伙伴,支援良好的治理和可依賴性以及支援開放、彈性、安全和值得信賴的技術。
專家學者普遍認為,這意味著美國不會尋求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而是建立一個有利於盟友和夥伴的戰略環境。它會給中國製造麻煩。由於已經意識到自己在政治和軍事上的能力有限,沒有發揮餘地,美國未來很可能在經濟上針對中國採取更多的敵對性措施。
炒作“支援臺灣自衛”等內容
在高度敏感的臺灣問題上,報告宣稱,美國將與區域內外夥伴“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包括“支援臺灣自衛”,“以確保臺灣人民能有一個依循其意志與最大利益和平決定未來的環境”云云。
報告還宣稱,美國將捍衛其利益,威嚇對美國與其盟友和夥伴,包括臺灣海峽在內的“軍事侵略”,並透過發展新能力、作戰概念、軍事活動與國防工業倡議和更具韌性的力量態勢促進區域安全。行政部門也將與國會合作,為“太平洋嚇阻倡議”與“海事安全倡議”提供資金。
臺灣《聯合報》評論說,美國讓各方來攪局,究竟是要解決爭議,還是要製造問題以便渾水摸魚呢?
從特朗普政府的“美國亞太戰略框架”到拜登政府的“美國印太戰略”,兩份政策檔案都非常露骨地將矛頭指向中國大陸,明顯表明大陸是“美國印太戰略”最關切的核心要點。千萬不要活在華盛頓政治論述的隻言片語之間,許多都是老生常談,雖然展現雄心,卻很可能眼高手低、無能為力,實在難以樂觀看待。
近年來,美國政府釋出了各種各樣的涉華報告,都在拼命展示著其準備加大用臺灣問題牽制中國的力度。對此,中國國防部曾表示,任何一種戰略都不應該突出對抗。實踐證明,對抗解決不了問題,對話才有可能找到出路。有些國家加強軍事存在、渲染軍事競爭、推進軍事對抗,只會加劇緊張,危害世界和平。
美聯合日韓發表涉臺宣告
韓國外交部長官鄭義溶、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舉行會談,並在會後發表聯合宣告。除朝鮮問題外,三國外長還談及俄烏問題和臺海問題。聲稱,反對“改變當前狀態、造成區域緊張的任何單方面行為”,強調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的重要性,強調維持臺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有韓媒指出,這是韓美日外長聯合宣告中首次出現“臺灣海峽”的字樣。可見,美國最關注的仍是如何牽制中國,因此這次外長會可以體現出美國希望韓國和日本在遏制中國方面應“更加積極”,明確對外傳遞了未來韓美日軍事合作將順利進行的強烈訊號。
“沒點名中國但針對中國”,韓國“NEWS 1”網站稱宣告中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中國,但內容卻處處影射中國,甚至有專家認為,三國發出迄今為止最為強烈的牽制中國的資訊。布林肯在會談中強調三方在半導體、稀土和全球供應鏈方面合作的重要性,報道認為這實際上是針對中國。
去年5月韓美領導人會晤的聯合宣告中就曾提及“臺灣海峽”。當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指出,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中方敦促有關國家在臺灣問題上謹言慎行,不要“玩火”。
美國的“小圈子”沒那麼團結
在烏克蘭局勢緊張之際,布林肯的亞太之行,意在釋放三個訊號:美國政府仍致力於亞太地區事務,並能“一心二用”;美政府對“四方安全對話”投入了大量外交資源;美國政府重視美澳雙邊關係。
分析人士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前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主流,尤其是全球仍面臨新冠疫情等嚴峻挑戰,各國更需要加強團結,同舟共濟。一些國家抱著冷戰思維在亞太地區拉幫結派,渲染威脅,製造對抗,這種做法與地區和全球團結向前的大勢相悖,顯得尤為不合時宜,註定難以奏效。
此次“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反而暴露出四國之間的矛盾。當具體議程觸及各國自身利益時,外界不得不質疑該機制的團結程度。例如,美國把共同應對“俄羅斯對烏克蘭和歐洲的威脅”作為本次會議的優先事項之一,但印度長期同俄羅斯關係密切,並不會跟美國一條心。
美方還試圖將“四方安全對話”打造成在亞太地區所謂“對付中國”的堡壘。但在觀察人士看來,這種想法更是不切實際。中國是亞太地區大多數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相比之下美國在這一地區的貿易參與度有限,不得不令人深度懷疑美國在該地區承諾的可信度。
美方希望在盟友面前塑造“老大哥”的形象,影響和帶動其他國家一起抗衡中國,但這種拉攏很難成功。在利益面前,這些所謂的盟友貌似能夠短期結盟,但它們無法形成更長遠的、更緊密的聯合。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強調,冷戰早已結束,企圖構建遏制中國的所謂聯盟不得人心,也沒有出路。相關國家應該徹底摒棄早已過時的冷戰思維,改正推行集團對抗和地緣博弈的錯誤做法,為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