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孔銳
作家簡介
孔銳:女,1967年10月出生。江蘇揚州蘇北人民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1990年畢業於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醫學專業,從事口腔臨床三十多年。2015年開始寫作,並於2016年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牙醫門診日記》,同年獲人民日報評選的2016年全國十大人氣圖書大獎。至今已有小說散文詩歌四百多萬字,並於2019年、2020年,分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國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你是爬上我額頭的藤蔓》、長篇小說《老馬》。
【選粹】
1
今日立秋,雖有“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的優美詩句帶你入秋,可氣溫卻沒有讓人感覺一葉而知秋的秋意,又逢週六門診,早晨趕至科室時大汗淋漓。
走進來一位中年婦女,年齡與我相仿,一臉的憂傷和不快。“專家,我嘴裡長腫塊了。”女人期待的眼神看著我說道,“不光我長了,我老公嘴裡也長了。”
“別急,我看一看就知道了。”我知道,大凡這樣的病人的心理都是很脆弱的,他們一般都是多疑、幻想和易失落的心態,我首先必須從心理上給予關懷和安慰。
“肯定是的,我與老公兩個人昨晚都互相看過了,我們得了夫妻癌了……”說著說著,女人哭出了聲來。
這樣的場景不常見,哭聲能說明很多問題,這是普通人面對絕症來臨時的正常反應,生命這個時候尤其顯得尊貴,在生與死之間,沒有誰不留戀這樣一個多彩多姿的世界。往往這個時候,醫生成了他們求生的最大的依賴。我得必須儘快檢查。
仔細地査看了她的口腔,我又戴上手套對她所描述的腫塊捫診了一下,我笑了起來:“放心吧,你說的腫塊我看過了,也摸過了,是一種骨質增生,叫口腔骨疣,不需要做任何處理!”
“真的嗎?”女人破涕為笑,“那我老公的呢?”
“你老公的如果跟你的長得一樣話,估計也是骨疣,不放心帶來看看!”我安慰她道。
女人終於千恩萬謝地走出了我的診室。
2
今天雖然不是我的專家門診,可早就有一對我預約好的夫婦在等我拔阻生齒了。夫婦倆看上去三十多歲,健康陽光開朗,很有美麗有活力,年輕真好。丈夫要拔牙,妻子不停地在安慰,看得出他們之間的和諧和幸福。術後妻子給我看了一組她剛剛拍的拔牙影片,以前還從來沒有人為我拍過這樣的影片,畫面中,我看見專注的我一手拿著“榔頭”,一手拿著牙挺,噹噹噹地敲得直響,連我自己都為自己的氣勢所折服,好一個心狠手辣的拔牙匠。我看見她的朋友圏內很多人點評了,其中就有心狠手辣四個字的。還有評殘忍、可怕的……我知道,我心本慈善,三十年前第一次上解剖課的時候,曾嚇得恨不得到處亂跑,這所謂的狠辣和殘忍都是被逼出來的,當初選擇口腔專業的時候絕對不會想到我日後會跟榔頭、起子打交道,而且是在別人的嘴裡。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工具,而且還真有點喜歡得離不開它們了。
3
實在是晴天霹靂,一大早有人告訴我,我在這次醫院競聘上崗中落選了,也就是說我即將從已經快八年的正主任醫師的位置上回到副主任醫師的位置,我的大腦僵化了起碼一分鐘,停止了一切的活動和思維,這個訊息儘管早已在院內網上公佈,但對於剛剛得到訊息的我來說也還是太突然了。
手上在忙著一個病人,可眼淚水卻止不住地直淌,而且是默默地直淌,我不能發出一點嗚咽聲,我怕影響到病人的情緒,我實在不該哭,因為我太自信了,我應當有這樣的思想準備。
“孔醫生,你感冒太重了,喝點水吧!”這是病人對我關切的話語,我從內心聽到這樣的話語特別的感動,因為此刻我的周圍除了病人沒有其他一個人能夠看見我的眼淚,口罩中還有很多的鼻涕,我知道,這一刻所有的悲傷從各個渠道蜂擁而上,這是委屈的淚,傷心的淚,悲憤的淚。
……
病人一個接著一個地繼續看著,眼淚也還在繼續流著……
從心理上我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年輕時,我曾每年自費北上學習口腔新技術,我二十多年來,每月的工作量總能名列前茅,我為醫院開創了口腔正畸至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我曾無數個白天在加班加點,廢寢忘食地工作著,我沒有一次醫療差錯,沒有一次病人投訴……
“孔醫生,我們信任你!”病人的話雖然是真心話可卻真的無法來安慰我,因為我覺得我沒有犯下任何的錯。這一切對我太不公平了。
……
一天下來,用浸滿淚水的眼看完了幾十個病人,我連自己都很佩服自己的勇氣和毅力。今天的病人也特別的配合,讓我幾乎忘記了我的苦痛。
4
似乎今天的病人都很開心,連一個外傷冠折了三顆前牙的病人都在朝我笑著。小夥子前一週被電瓶車撞倒,去了一家小診所,因為有軟組織挫裂傷,小診所拒絕當場治療前牙,說要等一個星期。揺搖晃晃的三顆門陪著他度過了痛苦的一週,當我確診三顆牙牙根未見根折,並拔除了他的三顆前牙牙冠時,小夥子哭了。我知道,我的麻藥打得夠量,拔牙的時候他並不疼痛,他哭的是那一剎那骨肉分離的情緣人生,哭的是一下子喪失了自己的三顆器官。一種東西陪伴了你很久,突然一下子離開了,這種滋味一定不好受。我正被他多愁善感的哭泣打動時,他卻又說了這樣一句話:不屬於你的再好也留不住,該你的跑不掉!多麼富有哲理的名言,我聽了深受啟迪。人生處何不是充滿這樣的悟語,所謂得與失,你真正明白了那才是高人。我於是問了他一下他多大,他說他二十歲,我不禁愧對於他,他的年齡與他的心裡聲音似乎不相符合。而且遠遠超過了我的修行。
(備註:本文選自孔銳《牙醫門診日記》)
【來源:中國網醫療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