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親戚有個奇異功能,不管在聊什麼話題,聊著聊著,話題就變成了,大齡的怎麼還不結婚,結婚的怎麼還不生娃?
以致於逢年過節,很多人都有了恐親戚症。
中國社會,是以親戚關係組成的關係網。
說起七大姑八大姨,相信每個人都有話說,真是恨不得,愛不得。
民國才女張愛玲,以她那孤絕冷豔、滄桑老成的筆調,寫盡世間親戚的各種形態。
張愛玲出身於一個大家族,父母兩邊都有許多親戚,她筆下細細瑣瑣的生活細節,典型生動的人物形象很多都來源於親戚。
五花八門的親戚,呈現出世間百態,人情冷暖。
讀懂張愛玲,就讀懂了中國式親戚。
熟悉張愛玲的人都知道,張愛玲的成長過程基本就屬於爹不親孃不愛的。
但有一個人,在張愛玲的生命中給予了她最溫暖的慰藉,給了她最深情的陪伴,這個人就是張愛玲的姑姑。
張愛玲曾說:
亂世的人,得過且過,沒有真的家。
然而我對於我姑姑的家,卻有一種天長地久的感覺。
父母離婚後,張愛玲最初跟著父親生活,她不堪忍受繼母的虐待及父親的凌辱,跑到了母親那裡。
後來母親出國,姑姑收留了她,她和姑姑相依為命長達十幾年之久。
亂世之中,姑姑給了張愛玲母親一般的庇護,給了她一個安身立命的所在。
張愛玲一向刻薄,但寫起姑姑來卻飽含深情,她說,我姑姑說話有一種清平的機智見識。
在她眼裡,姑姑睿智聰明,幽默風趣。
在張愛玲被父親關禁閉的日子裡,是姑姑跑上門為她說情,還提出讓張愛玲出國留學。
結果被父親用鴉片煙杆打得滿臉流血,眼鏡也打到地上踩碎了,眼皮上還落了一道疤。
姑姑經常鼓勵張愛玲向雜誌投稿,還邀請賞識她的編輯到家裡做客,並親自下廚做西點,款待來客。
張愛玲不善交際,也是姑姑陪著客人聊天。
張愛玲與胡蘭成交往之初,姑姑曾竭力反對過。
但後來看她情根深種,就尊重張愛玲的選擇,給了她最大限度的自由。
姑姑的愛情之路很波折,苦等52年,78歲才嫁給初戀,做了白髮新娘。
遠在美國的張愛玲收到姑姑結婚的喜訊時,激動地熱淚盈眶,她說,姑姑一定會結婚的,哪怕80歲也會結婚。
《半生緣》中,張愛玲借曼楨之口,說出一段很經典的話:
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你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
這段話未嘗不是姑姑的心聲。
對姑姑來說,張愛玲才是最懂她的那個人。
世事涼薄,每個人都想溫暖自己,雖然生活中不乏奇葩親戚,但真正落難時,肯伸出援手的,大多還是親戚。
好的親戚,可以互幫互助,互相取暖。
我國有句老話:親戚不共財,共財斷往來。
生活中,因為錢財反目成仇的親戚數不勝數,這類人出現在張愛玲的文字裡,可謂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精彩絕倫的大戲。
張愛玲的姑姑和父親一母同胞,因為錢,最終老死不相往來。
本來姑姑和父親一起和同父異母的哥哥打官司,分割財產,沒想到張愛玲的父親暗中倒戈,和同父異母的哥哥私下達成協議。
官司失敗,這讓姑姑和父親的關係徹底惡化。
張愛玲的姑姑和母親關係一度非常好,倆人一起和舊家庭撕裂,出國留學,姑姑還支援母親離婚。
母親離婚後,姑姑也搬了出去和母親同住。
留學期間,姑姑為了掩飾母親的私情和身孕,甚至想犧牲自己,嫁給母親的情人,幫母親解圍。
但後來,倆人也因為錢起了齟齬。
母親再次出國後,把她的錢託給姑姑照管,姑姑為了籌錢幫助喜歡的人,挪用了張愛玲母親的錢炒股。
本以為很快就會還上,沒想到炒股賠了,事情敗露,被母親知道了。
一來二去,張愛玲的母親也終於流露出怨言,說這分明就是“偷”。
最終,姑姑賣了房子,還了母親的錢,倆人的關係再也不復當初了。
生活中的戲碼,在小說中就有了更精彩的呈現。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離婚後帶著一大筆錢住在孃家。
哥哥們花光她的錢後,又容不下她,哥哥不認賬,嫂嫂擠兌她,母親也不替她說話,偌大的家再無她的立足之地。
《第一爐香》中,葛薇龍第一次登門找姑媽梁太太時,梁太太說了這樣的話:
“喲,原來你今天是專程來請安的。我太多心了,我只當你們無事不登三寶殿,想必有用得著我的地方。
他葛豫琨只要活著一天,別想我借一個錢。”
連最親的兄妹關係,一提及借錢立馬翻臉。
而葛薇龍最終也因為渴望得到梁太太的資助,一步步走進了姑媽設計的圈套,毀了自己一生。
親戚之間,難免發生金錢上的來往。
但人性都是自私的,最親的人之間,一旦在金錢方面產生矛盾嫌隙,最後可能連親戚也做不成了。
很多時候,摻雜了人情的金錢,往往變成了一筆糊塗賬,說不清,道不明。
所以,與其咒罵親戚無情無義,不如在金錢上保持適當的距離。
親兄弟,明算賬,分得清,算得準,這才是維繫親戚關係的法寶。
知乎上有個問題:中國式親戚哪些方面讓你感到最恐怖?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你的每件事,都能成為親戚的談資,並且他們會投射自己的感情色彩,新增自己的猜測。
在這一點上,張愛玲自己算是有毒的親戚。
她的小說《花凋》,寫的是他舅舅家的事,小說發表後,舅舅找她母親告狀,氣得吹鬍子瞪眼,後來再也不搭理她了。
以舅舅家為原型,但張愛玲寫起不足為外人道的事,一點也不留情,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
她寫舅舅家的兒女們,看著花團錦簇的,其實穿衣吃飯都要靠爭搶,看著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其實跟撿煤核的孩子差不多。
她寫舅舅“是連演四十年的一出鬧劇,他夫人則是一出冗長的悲劇。”寫他舅舅“有錢就在外面生孩子,沒錢就在家裡生孩子”。
《花凋》中的川嫦原型是她的表姐,寫她表姐生病時,父母一面流淚傷心,一面捨不得出錢給她治療;
甚至還為此事發生爭執,惹得表姐恨不得自殺。
種種家庭裡隱秘的不堪,都暴露於世人眼前。
最讓舅舅生氣的是,她在小說中寫他舅舅“雖然也知道醇酒婦人和鴉片,心還是孩子的心。他是酒精缸裡泡著的孩屍”。
張愛玲的父母離婚後,有一段時間,她和舅舅家走得很近,經常到舅舅家玩,舅舅可憐她孤苦,對她很是不錯。
《花凋》發表後,舅舅對家人說:“她問我什麼,我都告訴她,現在她反倒在文章裡罵起我來了。”
到了《小團圓》裡,張愛玲更是連舅舅的正統地位也給否定了,寫他舅舅不是姥姥所生。
姥爺突然去世,留下遺腹子,怕沒有男孩繼承家業,生產時,從外面找了個男嬰混了進來,說和她母親是雙胞胎。
幸虧《小團圓》 發表時,舅舅已經去世了,要不然還不氣炸了。
深宅大院的八卦秘聞,是親戚間最好的談資,張愛玲不加掩飾地把親戚寫進小說,得罪了很多人。
李鴻章的曾侄孫,李家錦先生說:
“張愛玲膽子大,講了不少實話,揭露了大家族生活中非常壓抑的一面。
有些內容別人不清楚,而李家的人一看就知道寫的是誰。
可是她光寫那些不好的,而沒有寫好的,可能她接觸的大都是些不好的,於是把李家人得罪光了,連她的父親和舅舅都大光其火。
很多人從此不再理睬她,當然她也懶得再理李家人。
事實上她連張家人也懶得理睬,後來越來越孤獨……”
張愛玲半生孤獨,也跟她把親戚得罪光了,有很大關係。
張愛玲寫親戚家的隱私,跟她的職業有很大關係,小說本來就源於生活,也有不少人,會為自己寫入小說中感到榮幸。
而生活中,很多親戚不為什麼,只圖過過嘴癮,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打聽隱私,一禿嚕嘴就爆料別人的醜事,得罪了人而不自知。
與親戚相處,守好自己的邊界,保持適當的距離,有分寸感才是最和諧的相處方式。
如此,親戚關係才能長久。
張愛玲的小說《留情》中,敦鳳和她表嫂楊太太的關係,可謂微妙至極。
敦鳳的二婚老公米先生,是表嫂楊太太牽的線。
米先生和楊太太本來有點曖昧不清,米先生有意讓楊太太吃醋,就和敦鳳走得近些,一來二去,倆人就在一起了。
但敦鳳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有點傷自尊,同時又有點小小的忌妒。
米先生有地位,有錢,有學問,又體貼,別人都說敦鳳嫁得好,當初替她做媒很出力的幾個親戚,時刻在她面前居功。
敦鳳在他們面前擺闊吧,怕他們借錢,說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吧,又怕別人笑話。
楊太太每次見敦鳳都用別樣的眼光從頭看到腳,好像敦鳳的幸福是她一手促成的,經常惹得敦鳳心裡恨恨的。
越是這樣,敦鳳在楊太太面前,越不肯承認自己的幸福,否則就是承認了楊太太的恩典,所以要格外訴苦。
她嫌棄米先生比她大太多,況且米先生前面的太太還活著,米先生時不時還要去照顧一下,諸如此類的小煩惱。
她越訴苦,楊太太心裡越鄙視她,背地裡嘲笑她姨太太口吻。
但同時,敦鳳也看不上楊太太在男人面前的輕狂樣。
尤其是他們三人在一起時,敦鳳嫌楊太太裝腔作勢,又嫌米先生口吻過分小心,怕自己多了心似的。
靜坐時,她心裡又把這不成形的三角戀愛重溫一遍,一邊恨米先生她再怎麼樣,也看不上你這老頭子,一面又覺得自己終究是勝利的。
表面看風平浪靜,內心裡風起雲湧。
她們看起來和和氣氣,有說有笑的,其實都在暗暗較勁,互相攀比。
《金鎖記》裡曹七巧的兄嫂更是不堪,純粹就是利用,他們利用七巧的美貌,把她嫁到丈夫是軟骨病的大戶人家。
時不時就來關心一下,聽七巧訴訴苦,安慰一番,走的時候,回禮一大堆,足夠小戶人家一年的花銷了。
有句話說,親戚畢竟是親戚,親戚也只是親戚。
不能指望親戚像父母一樣,真心無私地對你好,和親戚保持距離的同時,也要降低對親戚的期望值。
遇到算計你的親戚,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中國社會就是一個人情社會,誰都離不開親情的羈絆。
和一般人相處,三觀不合,話不投機,可以拒絕來往。
但親戚因為血緣關係在,即便他們有些行為讓人討厭,還是不得不應酬;
學會用一種讓彼此感覺舒適的方式與親戚相處,是成年人的一門必修課。
不過分親熱,模糊彼此的界限;也不過分疏遠,冷淡血緣的溫熱。
《增廣賢文》裡有一句話: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
有分寸,拎得清,守住邊界,保持距離,才是親戚之間的相處之道,如此,才能擁有和諧健康的親戚關係。
來源:攀登讀書
【宣告: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