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可見春在一年中的地位何其重要,春季養生,事半功倍,要想身體好,春季一些養生的知識和不適宜做的事情您得記住了。
春季常見病
由於人體度過了一個漫長的冬季,再加上春季氣溫還是沒有完全的回升,春季比較常見和容易發作的疾病有:慢性支氣管肺炎、尿路結石、消化性潰瘍、胃下垂、胃功能紊亂、12指腸潰瘍、肝病、胃潰瘍、高血壓等。
春天最容易發生和最讓人煩惱的是春困
首先我們要知道,春困是一種病態,不是睡覺不足引起的乏困,春眠不覺曉。客觀上是由於春夜比冬夜較短,人們的睡覺時間不夠,也是由於氣溫的回升,人體內的血液由寒冷時的四肢血液較少,心臟和頭部血液釋出較多,逐漸發生了重新的分佈,從而引起乏困。
消除春困的辦法主要有:
1、可以在家裡及辦公環境裡多裝飾一些花鳥魚,讓花鳥魚的生機帶走人的乏困心理。
2、可以利用週末或者假期去郊外,感受大自然的生機,呼吸富含氧氣的空氣,吸收紫外線,透過視覺和感覺的刺激來消除睏意。
3、在飲食方面,要葷素搭配,可以適當地喝一點花茶。
4、在春困的時候可以適當地聞聞風油精香水,花露水等。
5、可以聽一些比較振奮的音樂,可以從內心激盪我們的心緒,讓我們精神振奮。
6、可以在選擇早上出去鍛鍊,但是由於春季剛到,氣溫還沒有完全回升,一定不能起得太早,也要注意保暖防寒。
春季比較適合的運動
散步
一般把散步的時間選擇在早上。散步適合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
跳繩
跳繩儘管很簡單,但是跳繩的減肥和對身體的好處很多,可以提高人體的綜合協調能力,適量的跳繩對於人體骨骼的堅韌度有好處,建議每次跳繩十分鐘左右,可以視個人的身體狀況適當地延長跳繩時間。
春遊
帶孩子和家人一起到郊外,去感受百花盛開,鳥語花香的大自然風光,不僅僅可以鍛鍊身體,更可以增進家人感情,陶冶情操,郊遊是身體和精神的兩重釋放和鍛鍊,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代謝能力。
放風箏
宋代李石在《續博物志》中說,放風箏“張口而視,可洩內熱”。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說:“放之(風箏)空中,最能清目”。放風箏時,極目碧空,看風箏隨風飄逸,在藍天白雲間搖曳翻騰,可以消除眼肌疲勞調節視力。也可以增加生活的樂趣,看著風箏高高飛起,自豪感和成就感可以讓人感覺充實。同時放風箏需要眼睛、四肢等協調配合,對身體是全面的鍛鍊。放風箏還能對抑鬱,失眠,健忘等有一定的緩解和治療作用。
春季飲食
春季應該少食酸辣、辛涼的食品。也應該少食冬瓜,黃瓜,綠豆芽,茄子等寒性的食物。對於牛、羊肉蝦、鯉魚、油炸食品也不能多吃。麻辣、辛辣的食品也不宜多吃。
因為春季普遍容易使人脾胃較弱,所以春季不能吃過多的油膩的東西,特別是中老年人,更不應該吃油膩的東西。以免引起臟腑的不適。
春季要養肝和養陽
要遠離兩大傷肝的行為:久視和熬夜,久視就是用眼過度。用眼過度會傷肝傷腎,甚至可以傷到脾、肝、心,最傷害嚴重的是肝氣,所以有句話說“閉目可以養肝”。
我們有句古話說:“春三月夜臥早起”,意思是,說入夜就要睡覺,天亮就要起床。人體的血液一般在每天晚上11點至凌晨三點造血,這個時間如果不能好好睡覺,人體的血液就不能很好的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