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跨越萬里的全英文“遠端會診”。
近日,在重醫附一院遠端醫學中心,一名中國醫生,一名丹麥患者,用英語進行了一場1個多小時的“遠端會診”。該患者因為疑難疾病多年來四處求醫,最終,他們從重醫附一院神經內科專家李琦的口中得到“答案”。
李琦正在為丹麥患者“遠端會診”。重醫附一院供圖
一封來自丹麥的郵件
李琦,神經內科專家。“椎動脈壓迫綜合徵”這一罕見病,是由他首次在國際上提出並命名。
今年1月,李琦教授收到一封來自丹麥的郵件,在詳細閱讀郵件之後,他得知這名叫賽布麗娜的丹麥患者,在丹麥、德國、法國等多個歐洲國家求醫後,仍未得到明確診斷,病情逐漸加重。
在法國的神經病學家判斷,賽布麗娜所患疾病正是李琦教授提出的“椎動脈壓迫綜合徵”。為明確診斷並進一步治療,賽布麗娜給李琦教授傳送了電子郵件。由於疫情原因,賽布麗娜不能來重慶就診,她希望透過網路得到李琦教授的診治並付費。
李琦決定,免費為賽布麗娜“遠端會診”。而在此之前,李琦教授已多次收到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患者及學者的來信求教,幫助了眾多像賽布麗娜一樣的患者。
一場全英文“網路會診”
透過網路,李琦教授和賽布麗娜見面了。
李琦教授一口流利的英文,讓會診進行得非常順利。會診期間,李琦仔細閱讀了患者的原始影像影象,並以影片的方式對賽布麗娜進行了檢查,耐心地為賽布麗娜梳理病史、解讀影像檢查結果、提出治療方案。
會診結束後,賽布麗娜提到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家庭成員也不幸感染。為此,李琦教授簡單向她介紹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的成績和經驗,並叮囑她不要外出,祝願她和家人早日康復。
賽布麗娜再三感謝李琦教授的幫助,並表示康復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親自來中國重慶感謝李琦教授。
李琦正在為丹麥患者“遠端會診”。重醫附一院供圖
一種罕見的腦血管疾病
多年前,李琦教授在臨床工作中偶然發現部分患者出現頭暈、平衡障礙、進行性肢體乏力等臨床症狀,但不能用常見疾病解釋。為此,李琦不斷研究該類患者,花費數年時間收集整理病例資料,反覆檢視患者頭顱影像,在國際上提出並命名了一種罕見腦血管疾病——“椎動脈壓迫綜合徵(VACS)”並制定了臨床診斷標準。
2019年,研究成果正式發表於國際神經病學專業雜誌《神經病學前沿》上。相關文章被國內外學者廣泛閱讀學習、被中國、美國、日本、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醫師學習並發表SCI文章引用並應用於臨床,目前閱讀下載已超過2.7萬多次。
目前,“椎動脈壓迫綜合徵”作為“眩暈”的重要鑑別診斷,已被哈佛大學專家寫入由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的國際著名專著《神經急診決策方案》中,為臨床醫生的工作提供了思路。
李琦在接受採訪時說,醫學研究是一個長期的艱難探索過程,尤其像這種罕見腦血管疾病。如果透過研究,能夠讓更多醫生認識到該疾病並進行早期、正確的治療,能夠讓患者獲益,再多的辛苦和付出也是值得的。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連肖 通訊員 龍利蓉
(本文來自新重慶客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