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源自上古秋夕祭月,隨著後來的演變,這個節日更多的是寄託思鄉之情、家人團聚以及期盼豐收,在這一天最經典的傳統活動,就是吃月餅、賞明月,還有一些地方會飲桂花酒。
說到桂花酒,就不得不提到桂花,在秋高氣爽的時節,若是所在的城市桂花開了,微風吹過,十里飄香。就連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都感嘆,“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淡黃的桂花時常處於幽靜的地方,但卻將香氣留給世人。有道是,“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因此桂花與牡丹、梅花、荷花等並稱中國十大名花。
中秋時節,還真是金桂飄香的時候,桂花的氣味不僅香甜,而且還是一味養生良藥。桂花的枝葉、果實、根皮、花露都可以入藥,有著較高的藥用價值。那麼,作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的桂花,究竟有著怎樣的養生妙用呢?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桂花又被稱作“木犀花”、“九里香”,中醫認為,桂花味辛性溫,歸入體內的肺、脾、腎經。有著溫肺化飲、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用於痰飲咳嗽、脘腹冷痛、閉經痛經、牙痛口臭等病症的緩解。
早先,人們對桂花的治病作用認識並不是很充足,僅僅只是將桂花作為養生健體、延年益壽的調養品在使用,就比如在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時期,桂花還更多的是作為香料,或者是用於沏茶、釀酒、製成潤膚等生活用品,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曾記載“惟花可收茗,浸酒、鹽漬,及作香抹、發澤之類耳”。在李時珍之後,桂花的諸多功能才被逐漸地認識和重視,並在民間廣泛的應用。
桂花作為中藥使用首載於《本草綱目拾遺》,這本古代中醫藥學著作,是清代醫學家趙學敏編撰而成,距離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有一百多年,這本醫書主要是以拾《本草綱目》之遺為目的,該醫書中所記載的藥材,大多是《本草綱目》中未收錄的,包括了不少的民間藥材,同時也對《本草綱目》中記載不完善的地方加以補充,對後世中藥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
桂花性質溫補,雖然它作為中藥使用的時間不長,但是依舊在臨床診治上有著重要的作用,經常被醫家用於一些疾病的治療和緩解,關於桂花在臨床上的作用,主要有這三點。
1.提神醒腦
桂花具有一股獨特的香氣,中醫學認為芳香行氣,可以竄走體內的氣機執行,桂花的清香能夠有效地緩解情緒的抑制,舒緩情志,因此桂花也就有著提神醒腦的作用,在日常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頭暈腦脹、精神不佳的狀況,可以來一杯香氣撲鼻的桂花茶,既能夠提神醒腦,又能夠祛散疲勞。
2.止咳化痰
透過現代人們的發現,桂花中含有一些獨特的成分,可以有效地稀釋痰液,促進體內痰液的排出,將桂花直接熬水服用,對風寒犯肺,或者是外寒內飲引發的咳嗽、咳痰,有著比較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因為桂花性溫,歸肺經,有溫肺化飲、止咳平喘的作用,因此一些醫家也會選用桂花來輔助治療。
3.緩解體寒
桂花的藥性偏溫,溫能散寒,特別是陽虛體寒的患者,平時沖泡桂花茶,可以起到溫補陽氣的效果,有助於補充體內的陽氣,緩解體寒的症狀,驅散內在的寒邪。
桂花對人體的調養和疾病的緩解有著諸多的好處,但是桂花的功效雖好,但桂花的服用還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不恰當的使用,可能起不到治療效果,還不利於人們的健康。
首先要控制用量,再好的東西過量服用,反而會造成相反的效果,過量的使用桂花,可能會導致頭暈、嘔吐的症狀,而且桂花屬於溫性的食材,如果過量服用,很容易導致上火症狀的出現,同時也會對腸胃造成一定的負擔。
從樹上直接摘下來的桂花還是不要直接食用,新鮮的桂花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加工處理,才能減少其中的澀味,還有就是體熱的人要少吃,因為桂花辛溫,會加重體內的熱氣,對體熱的患者來說,是不利於健康的。
總的來說,桂花是一種具有養生效果、且食藥兩用的良品,對病症有著很好的緩解效果,不過在平時食用的時候,還是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以免不當使用給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