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寬恕語出《漢書·酷吏傳·嚴延年》,“時黃霸在潁川,以寬恕為治”。其本義是指對他人不苛刻不計較不刻薄,後引申為人做事的胸襟和氣量;包容則語出《漢書·五行志下》,“上不寬大包容臣下,則不能居聖位”。其本義是指對他人豁達海涵隱忍,後引申為一個人的心地和格局,寬恕包容體現的是一種寬以待人的開闊心態,彰顯的是一種宅心仁厚的高邁境界。究其本質,寬恕包容之於人,不僅是一種氣度和心胸,更是一種智慧和風範。人的這種智慧和風範,絕不是先天生而有之,大多是在後天研習中悟得,所以,寬恕包容是一門人人必修的學問。
寬恕包容具體表現是寬以待人、與人為善、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文人們將其稱之為豁達雅量。有此豁達雅量的人,遇事時大都能忍辱負重,最終將達己利人。相反,心胸狹隘的人常常會睚眥必報,到頭來誤己害人。
寬恕包容是人類及其自由個性共生共存的天然律法,作為一種價值理念,其與平等自由有著內在的邏輯關聯。人世間若無寬恕包容,人與人之間的空間就逐漸變得侷促逼仄,人與人之間的心靈就無法溝通難以交流。人與人之間的寬恕包容,意味著每個人生存空間的放大和發展機遇的增加。人類社會需要寬恕包容,如同自然萬物需要陽光雨露那樣,正是在和煦陽光普照下,所有動植物才能煥發出盎然生機;正是在晶瑩雨露的溫潤下,一切生命才能葆有勃勃活力。人們只有在彼此寬恕和相互包容的社會氛圍中,才能夠相依相偎、共存共榮,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提倡寬恕包容,絕不意味著倡導無原則的曲意迎合,更不是主張毫無主見的忍讓妥協。寬恕包容不是認為所有意見都是正確的,而是允許不同想法和意見可以存在。假如沒有對那些暫時難以接受的見解持有虛懷若谷的態度,一切真知灼見就有可能遭到抑制和扼殺。真正的寬恕包容似乎是一架衡量器,它不會在真理的客棧裡陶醉沉溺,也不會在謬誤的迷宮中灰心消沉。寬恕包容既讓人們在不同意見裡聽到噪聲雜音,也使人們在相左觀點中找到有益成分。寬恕包容事關共同生存的信念和法則,在各種生存方式和發展理路中,寬恕包容會理智地作出適合自身的現實選擇,而無論作出何種選擇,寬恕包容都不會放棄良知與正義,只能摒棄自身的狹隘和迷誤,只能卸下附著的累贅和套著的枷鎖。寬恕包容會與時俱進、協同前行,在價值觀上主張人與人應當互相理解,從中得到力量並給予他人以力量。當然寬恕包容也使人們認識到,在共同生存的同一個世界中,絕對沒有完全相同的一種聲音,有鑑於此,顯著的差異和特殊的個性才得以出現和存在,一旦有了共同存在的基礎,才會有平等競爭的機緣,人類社會正是在平等競爭中,激發理論爭鳴,實現觀念創新,推動思想解放,增進社會和諧。曾幾何時,那些一度被釐定為“謬誤”的東西,最終卻閃耀出真理的璀璨光輝,這恰恰是寬恕包容衍生的結果和產物。
寬恕包容,能淬鍊人的博大恢宏,能鍛鑄人的廣識精誠,能陶冶人的深沉豁達,能篤化人的高瞻遠眺。一個人擴張胸懷、開闊視野,所需要的也正是寬恕包容。褊狹、氣短、浮躁、拘囿、窄知、粗偽等,都是缺乏氣度的表徵和顯現。
寬恕包容,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聰慧和明智,悟出此中堂奧的人,無疑會擁有一雙慧眼和一副聰耳,憑藉這雙慧眼,可以發現他人的優長和世界的美好;藉助這副聰耳,可以聽到各種睿智的聲音從八方匯來並直抵心靈深處。寬恕包容是一門博大學問,是一種終身修養。
(作者系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原標題《寬恕與包容是一種智慧》)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