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防治反覆呼吸道感染,具有整體調節、辨證施治的優勢。其不僅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增強防禦能力,減少反覆呼吸道感染的次數,縮短病程,減輕感染時的症狀,緩解患兒多汗、厭食、便溏等不適,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而且一些中藥富含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可改善患兒的亞臨床營養不良狀況。中醫藥治療反覆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很多,如小兒捏脊、推拿按摩、貼敷或中藥穴位注射等,療效肯定。
1.中藥湯劑/中成藥
臨床根據患兒的不同證型,可辨證選用相應的中藥湯劑或中成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肺脾氣虛證:此類患兒除易感症狀外,平素常有多汗、氣短、厭食、面黃、倦怠、乏力、大便稀、口唇色淡、舌淡紅等表現。臨床上宜採用補益肺脾的方法,予玉屏風散加味。市售的中成藥有童康片、玉屏風口服液、玉屏風顆粒等。
氣陰兩虛證:患兒除上述氣虛證候外,還常見口渴、便秘、手足心熱、夜寐不安、地圖舌等陰虛證候。臨床宜採用益氣養陰的方法,常用玉屏風散合沙參麥冬湯加減。市售的中成藥有槐杞黃顆粒、貞芪扶正顆粒等。
肺胃實熱證:此類患兒形體壯實,平素嗜食肥甘厚膩、辛辣之品,總愛上火;常見咽紅(伴咽痛)、口臭或口舌生瘡、易汗出、夜寐欠安、大便幹、舌紅、苔厚或黃等表現。此屬實證易感兒,切忌一味補益,否則易引火助燃,反而加重病情。對此類患兒宜採用清宣肺胃或通腑瀉熱的方法,常用銀翹散或涼膈散加減治療。中成藥可選用兒童清熱導滯丸、王氏保赤丸等。
如果孩子太小,服藥確實困難,還可選擇捏脊、推拿、中藥貼敷或中藥穴位注射等外治療法。
2.捏脊療法
捏脊療法是兒科常用的一種推拿方法,透過對督脈和膀胱經進行按摩,調和陰陽,疏理經絡,行氣活血,恢復臟腑功能以防治疾病。該法簡便易行,家長易於掌握,在家中即可操作。
具體方法:患兒俯臥,一法是施術者兩手半握拳,雙手食指抵於背脊上,再以兩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夾住肌肉並提起,而後食指向前,拇指向後退,作翻卷動作,兩手同時向前移動;另一法是施術者用雙手拇指與食指、中指、無名指相對,作捏物狀手形,自腰骶開始,沿脊柱兩側捏起面板,不斷向上捏至大椎穴止。如此反覆3~5次,捏到第3次後,每捏3把,將面板提起1次。
在上述常規捏脊法的基礎上,根據四時節氣和兒童的不同體質特點,增加推拿相應的穴位,即四時辨體捏脊法,以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中醫認為,春季肝經行令,腠理開疏,易受寒邪侵擾,故加肝腧、肺腧;夏季心經行令,陽氣旺盛,又多溼邪困脾,故增心腧、脾腧;秋季肺經行令,燥氣偏盛,易傷肺津,故加肺腧、大腸腧;冬季腎經行令,加腎腧、膀胱腧。在體質方面,痰溼體質者可加三焦腧、脾腧以健脾化痰;內熱體質者加肝腧、心腧以清熱;氣虛體質者加肺腧、脾腧以補益肺脾之氣;氣陰兩虛體質者加脾腧、肝腧以益氣養陰等。
3.穴位貼敷法
穴位貼敷法適用於面板不易過敏的易感患兒。在夏季三伏天及冬季三九天採用中藥(如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細辛等)研末,以生薑汁調製成軟膏或藥餅外敷於肺腧、膏肓、大椎、膈腧等穴位,用於防治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等,具有良好的效果。
4.穴位注射法
主要用於一些大齡且不怕扎針的患兒。用中藥注射液(如黃芪注射液)注射患兒雙側足三里穴,每次每穴0.2~0.3ml,每週兩次,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