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弟竇強和表弟南鶴陪我去稷山,我隱約記得這裡有個叫玉壁城的遺址。
感謝國家過年減免過路費,竇強開著心愛的老款212吉普一路嘶吼著奔跑,路上飄起密集的雪花,這是2022年第一場雪,過後得再等十個月才能看到第二場雪。
車過汾河溼地公園大橋,前邊是幾十米高的黃土塬,山體光滑的好像是被巨人用刀切過的豆腐一樣四壁光滑,我突然就明白了玉壁城的名稱:像玉壁一樣光滑平直。加上有大河護衛,這種地形在古代真是易守難攻。
白家莊村的土路口左右各有一個土墩,看著很普通,上邊有一層層的橫紋,這是夯築痕跡,下去用指甲摳了摳,硬的像鐵。
斜下方菜地裡白髮大爺和家人正在攬柴,我走過去打聽:“大爺,能不能給我說一下萬人坑的位置。”結果他旁邊二十幾歲的男子抬頭說:“朝裡走,等路斷頭了,右手邊院子裡就是。”看著他的青春面孔和認真神情,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被人佔了便宜。
車前沒了路,走到鐵絲網潦草圈起來的柵欄門前,高處的大黑狗不停狂吠向主人警告我們入侵領地,卻沒見主人出來。我防備著黑狗撲下來,把頭轉到右邊,然後我嚇了一跳。
峭壁半腰壓著三四米高密密麻麻的人骨,腿骨臂骨肋骨盆骨顱骨,這些骨頭分了很多層,每層只有四五釐米,但這每層都是一米多高的屍體堆積壓縮出來的,可以想出,這些曾經飽滿的血肉之軀,慢慢的腐爛乾涸,陌生的骨頭逐漸混在一起,再被長期的重力拉扯壓扁壓平壓密,成了現在的樣子。
屍骨堆上邊有個凹陷的大洞,這是雨水掏空了頂部,正中長著一棵枯樹,我想春天時候一定是綠意盎然,因為下邊幾萬生命貢獻不少養分。但也許長的並不好,因為它吸收的是幾萬生命逝去的怨氣。
站在玉壁城邊的土樑上朝下看,腳下是俗稱圈椅梁的夯築城牆,城牆下是被數萬勞役大軍墜著繩索一點點劈出來的光滑的90度黃土壁,再向下是略帶陡立斜面的自然山體,無論是誰攻城,都會無比困難。城北面臨汾河方向有東西兩個土平臺,山體依然光滑垂直,田裡勞作的村民說這兩個土臺和主城中間以前有木橋,下邊有暗道,方便主城的軍隊支援。
這裡的有名是因為一千四百七十六年前的強強對決,東魏丞相高歡帶十四萬人進攻,西魏傳奇將軍韋孝寬頻領一萬人在這裡防守,成了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此戰雙方計謀百出,精彩和殘酷程度遠超三國的戰役。數月後的深夜,一顆隕石落在東魏大營,高歡害怕了,帶領七萬殘兵緩緩退去,將七萬戰死計程車兵掩埋在這裡,據說就是我現在看到的這些白骨。
對傳說半山腰這裡是高歡埋七萬戰死士兵的地方,我存有疑問。這位置在玉壁城高處,除非高歡已經攻陷城池,不然怎麼可能從高處掩埋,但如果是韋孝寬掩埋,又何必勞師動眾的把山溝裡的屍體搬到高處城內再掩埋,所以這裡應該是塌方地道內計程車兵,或者高歡把自己士兵的屍體壘起,讓後繼部隊攻城的屍堆。七萬人的真正埋葬點,還需要再認真勘探尋找。
高歡在大戰後第二年病死 ,他兒子逼迫東魏皇帝禪位,稱帝建立北齊。十一年後,宇文家族逼西魏皇帝禪位,稱帝建立北周,至此兩個從北魏分裂的魏國都被滅掉。又二十年,玉壁城功勳韋孝寬用流言挑撥北齊君臣關係並獻三策幫助北周滅掉北齊。一年後丞相兼小皇帝外祖父楊堅篡奪北周帝位,建立隋朝。三十七年後,楊堅外甥李淵滅隋,建立唐朝。
中國歷史有上百個政權,或一統或割據,頻繁更替,但無論哪個政權,都是如這玉壁城內無數的生命變成枯骨換來的,而這些白骨都是曾經活生生的青年,有妻女,有父母,有理想,會笑,會哭,會生氣,卻突然被剝奪了生命,成為黃土的一部分,實在是過於殘酷。
竇強執意要去萬人坑下邊看看,不知道是想撿拾古人遺物還是想仰視死難者的在天之靈,於是開車從小李村幾個路口一遍遍嘗試將車開到玉壁城下,奇怪的是每個溝裡都能遇到一個穿著綠軍裝戴黑帽子的放羊人,讓我誤以為發現了這個世界的BUG,所幸終於找到了萬人坑的下方。
萬人坑下的山溝裡明顯發生過很多次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已經被淤平成緩坡,坡體是灰色的,地上散佈著白色的小碎片,應該是大雨讓屍骨堆漏了洞後沖刷下來的人骨殘渣,半坡還有完整的馬頭骨,牙齒在這匹馬死的時候磨損並不嚴重,是青壯齡軍馬。那些骨頭的主人死的時候年齡也應該不大,不知道他們都是誰的兒子,誰的父親,誰的夫君,誰的夢中情郎,一場大戰後,活生生的生命就這樣成為地下不見日月的枯骨,直到這幾年才終於重現人世。
置身白骨堆,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做一將功成萬骨枯,韋孝寬在歷史上被稱為神將,這個名頭是他腳下踩著堆積如山的無數敵人和自己人的屍骨嘎嘣作響的走上神壇得來的。
天色漸漸變暗,寒風將我的長羽絨服撩起,風夾帶著隱隱的屍臭,在山谷和灌木野草中發出嗚嗚咽咽的聲音,像鬼魂在哭泣。
這世界上可能真有靈異,之前去那麼多古蹟遺址時手機都沒問題,今天拍照不停的故障,按下快門就黑屏重啟,到最後竟然開不了機,等走出山溝,發現手機正常了,這如果不是巧合,就是那些逝去的生命不願意讓自己再被幹擾,不論我的目的是惋惜或者憐憫,他們都不再需要!
完成於2022年2月
文中景點位置
玉璧城: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白家莊村。
萬人坑:玉璧城城門沿土路向西到頭,鐵絲網門內,右邊崖壁半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