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病從口入,這是指我們的很多健康問題都與飲食息息相關。挪威科學家近期的科研成果顯示,變老很可能也與飲食息息相關。根據挪威卑爾根大學科研團隊發表於《PLOS Medicine》的論文,少吃肉類,多吃豆類、全穀物、堅果,能讓我們的壽命延長高達13.7年。
調整飲食,壽命延長高達13.7年
卑爾根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智慧演算法,全面評估水果、穀物、堅果等食物對特定性別和年齡的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的影響,搭建出一款能計算食物攝入量與預期壽命的模型,名為Food4HealthyLife。
根據這組模型的測算,研究團隊得出了理想的延年食譜。這套食譜對年輕人益處更突出,有望使其預期壽命增長10.4-13.7年,對於八旬老人,這個數字則在3年左右。
總得來說,這套食譜建議多吃豆類、全穀物、堅果,少吃肉類。具體每天包括:
全穀物:225g(鮮重)/75g(乾重),如1碗全穀物米飯;
蔬菜:400g,如1個大番茄、一碗蔬菜湯;
水果:400g,如1 個蘋果或1個橙子;
堅果:25g,約一小把;
豆類:200g,如1大杯菜豆/扁豆/豌豆;
魚:200g,如1大片鯡魚;
雞蛋:25g,半個即可;
牛奶/乳製品:200g,如1杯酸奶;
精製穀物:50克;
白肉:50g;
新增植物油:25g;
紅肉及加工肉:0g;
含糖飲料:0g。
“我當然知道這樣健康,可我做不到”
這組食譜給出了具體的食材建議並精準到克數,學界對其頗為看好,但是對於具體執行來說,未免過於考驗我們的毅力。很多人看到這份食譜都忍不住驚呼“我當然知道這樣健康,可我做不到”。哈佛Paul.F老齡健康研究中心主任辛克萊也認為,這樣的探索是有益的,但拉長生存期不能過度迷信食譜“顯然,這是很難做到的”。
作為老齡健康研究領域的領頭人,53歲的辛克萊教授本人生理年齡比實際小近20歲。據他透露,他在堅持與上述食譜類似的地中海飲食的同時,也在藉助一些前沿科技的力量。該科技就出自他本人的實驗室。早在2013年,他就在實驗中發現,額外補充輔酶Ⅰ(“沐艾茵”核心物質)能夠帶來生存期的拉長。
多年來,華盛頓大學、東京大學等圍繞其開展了眾多實驗,他們發表於《Cell》、《Nature》等的近百篇論文顯示,補充該物質的志願者在毛髮、骨密度、端粒等年齡指標上均出現迴轉,約等於預期生存期拉長28%。近兩年來,國內科研界也興起對這一物質的研究,清北、川大等紛紛入場,間接帶動落地成果“沐艾茵”走熱,一度霸榜京-東。
辛克萊教授探索出的輔酶Ⅰ並非孤例,目前,全球各地都有實驗室在為了這一命題而努力。就在去年年中,以色列科學家還發現,僅需編輯SIRT6基因就能拉長生存期30%。有趣的是,SIRT6恰好也是沐艾茵的作用物件之一。而去年年底,我國中科院的科學家則發現,摘除KAT7基因也可使預期生存期拉長30%。
百歲人生儘可期待?
大約在一百多年前,我們的平均壽命僅為40歲左右。如今,這一數字在我國已達77歲,在日本等發達國家,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80歲。科技的發展實實在在地改變了我們的生命長度,而華爾街券商美銀美林的調研顯示,這一改變還將繼續下去。
美銀美林2019年底發出的調研成果顯示,當代生物科技正以每73天翻一倍的速度高速增長。分析師認為,我們有理由相信,百歲時代正在到來。
儘管挪威科學家關於食譜的研究現階段還很難給我們帶來實際參考,沐艾茵等前沿科技也尚未全面普及,基因編輯更是尚未落地。但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科學家們終將引領我們叩開百歲時代的大門。或許,我們現在就已經可以著手思考,應該如何度過自己漫長的百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