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MK870、FL1080ALE鋁坨坨套件之後,腹靈首款Gasket結構機械鍵盤套件Q75在年前也正式上線發售。區別於之前的套件以及量產鍵盤機型,Q75除了採用上年頗為流行的75%配列之外,同時也做了Gasket結構方案,不過需要注意,這套方案跟咱們平時玩的Gasket套件又有不一樣的地方。而Q75套件本身最大亮點更是在非常大膽採用了極為少有的高透+高光PC外殼,讓這一副本來平平無奇的窄邊外觀,辨識度拉滿,新鮮感也很足。
腹靈Q75套件採用分割槽75%配列(82鍵),F區保持有正常間隔,以及分割槽,不易出現誤觸情況,且方向鍵部分也做了分隔,同時略低於字母區,而右邊一列鍵位由上到下預設功能依次是Del、Home、End、Pgup、PgDn。如果預設功能不合適(比如你常用的是Prtsc截圖鍵),後期可以透過驅動進行自定義(目前預設為FN+Del=Prtsc),問題不大。此外,鍵盤本身預設有FN組合快捷鍵,當長按FN時,帶功能的鍵位均會單獨亮起白燈,意味著操作上會更清晰。
外觀上,Q75殼體為簡約邊框造型,邊緣會有切邊細節。由於方向鍵略微下移,所以下沿寬度要比其它三個邊框寬一點。其上下蓋均為PC材質,首發選擇了黑色透明,如果同樣工藝下,做成透明,那就是類似MOJO68那種完全通透感了。相較下,區別於採用類似PC透明外殼鍵盤,其選擇採用高光表面處理,而非曬紋、磨砂顆粒紋理(因此通透感也會很強),觀感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畢竟,量產採用這種高透高光外殼的機械鍵盤真不多,觀感確實能夠給人一種耳目一新體驗,但這種表面處理方案,顯然會極為容易出現劃痕和留下指紋,在生產過程報廢率高於傳統塑膠外殼,並且在後期毫無疑問也會大大增加售後壓力,權衡利弊和產品本身細分定位,也就極少數高價位產品可能會用到這樣的外殼設計方案。在使用層面,日常得相對小心,避免劃傷。究其外殼特性,必然會很少眾。
細節上,Q75上下蓋無定位柱,配合透明殼體,觀感通透,尤其是底座,很乾淨,就完全直面這張矽膠底墊。所以,為了不讓底部看起來過於平淡,腹靈為這塊矽膠整上了Q75大標和一些英文字作為裝飾點綴。像這樣的高透感,在配色上或者再多增加一些主題圖案或文字元素,視覺衝擊感應該會更強,覺得預留主題定製空間還挺強的。
結構上,無剛性連線,上下蓋透過卡扣組合固定。拆卸下來,上蓋和底殼強度其實都挺高,尤其是上蓋,厚度大約有4mm,拆解時候挺有安全感,不用太過擔心掰變形。內膽方面,用的是“小耳朵”設計,主要分居在上下邊框,合計一共8個支撐點。跟主流“大耳朵”貼棉條方案不同,Q75用的是矽膠夾片,安裝非常方便、迅速,量產成品鍵盤A98的Gasket結構也是類似結構,不過矽膠夾片方式略有差別而已。對比起來,矽膠夾片方式還是比較適合做大批次量產。畢竟另一種貼棉條支撐方式,會存在貼歪情況,如果沒及時發現,壓緊外殼時候就容易把棉條給壓壞(且會影響手感),所以一般會多贈送備用棉條。另外,兩種不同支撐方案,“小耳朵”配矽膠夾片,加上卡扣固定上下蓋方式,是犧牲了一定的後期DIY改造性,形變數不好自定義。“大耳朵”+棉條方式就很好DIY,玩家可以透過不同厚度棉條對形變數進行控制。而在軟硬一致性上(邊緣位),矽膠夾片不及長棉條,矽膠上方附近幾個按鍵會硬一點點,矽膠夾片之間空白處和中間鍵區就比較軟了。
另一方面,Q75介面沒有做小板分離或擴大介面,所以左上角下沉形變會有一定受限。而且,避免大力按壓導致介面剮蹭,套件本身介面正上方就做了一個矽膠夾片,去控制形變數。
配合Gasket結構,Q75標配的是一張PC材質定位板,同時具有矽膠夾心和矽膠底墊。底墊四周有一些凸起圓點,支撐內膽,意味著預留有一定下沉形變空間,底部矽膠並非完全填滿內部空間。另外,腹靈還為Q75開了一張軸下墊,填充軸體與PCB空隙。同時,為了有更好軟彈效果,還採用了一張1.2mm PCB。體驗下來,肉眼可見軟彈形變,而多層矽膠墊吸音減震之後,配上PC定位板,可以很大程度還原軸體敲擊聲,其手感表現較傳統結構和金屬定位板要軟糯一些。一個建議,由於Q75消音“效果”拔群,從而比較容易帶動桌面產生共振,所以建議搭上一張桌面滑鼠墊來使用。
另一方面,腹靈Q75套件原配有自家定製衛星軸,出廠已經做好潤滑,精度很高,卡扣很穩,屬於是插軸,上鍵帽就能用的狀態,無需搗騰調教,很省心。你可以永遠相信腹靈的衛星軸調教...表現實屬乾脆、利索。長條空格任意點按壓觸發一致性也很好。
此外,腹靈Q75預設有RGB燈效,上燈位佈局,貼片燈方案。其燈光免驅切換控制邏輯比較清晰易上手。如果你搭配非透光鍵帽,亮度表現不算太高(有5檔調節)。展示出燈光的地方主要還是在鍵帽之間縫隙,PC定和白色矽膠夾心下,柔光效果出色,不刺眼。畢竟半透外殼,而且有一塊矽膠底墊,燈光設計其實可以大膽一點,加入底燈,可以把RGB拉滿,畢竟首發的是單模版,也無需考慮續航問題。
簡單總結,Q75這套件僅適合追求拿來即用,不折騰,畢竟高光殼體本身就不適合反覆拆卸,況且其矽膠夾片方案,其實也限制了可改造性。原廠狀態下,軟彈形變、抑制空腔雜音以及大鍵手感表現,都屬優秀。就是這副PC高光外殼,會比較兩極分化,好看是好看(尤其是後續彩色版),但日常得多加註意咯。對了,其三模無線版成品,帶著新的配色,也即將發售了。
更多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