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3月,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率領自己編練的楚軍(團練)攻陷東南重鎮杭州,結束了太平天國在浙江的統治,此後率軍一路橫掃太平天國在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殘餘勢力,重新恢復了清朝對東南地區的統治。戰後被任命為閩浙總督,轄區為福建、浙江、臺灣,駐防福州。左宗棠在與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深感水師的重要性,曾幾度吃了太平天國水師的大虧,加之左宗棠本人也是一個開明的官僚,深感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重要性。現如今,左宗棠駐防的閩浙轄區正好是東南海防重地,於是他開始準備籌建海軍,鞏固海防。
所謂“三軍易得一將難求”,船可以買、兵可以招,但海軍將領卻是求之不得。左宗棠從最基本的開始,那就是辦學校,是為福建船政學堂,這個學校不簡單,後來這個學校成為了近代海軍的搖籃。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因西北迴民起義,導致西北吃緊,朝廷緊急徵調左宗棠率部遠赴西北平叛。左宗棠臨行前向朝廷舉薦沈葆楨為福建船政大臣,負責船政學堂和福建水師的籌建工作。事實證明,左宗棠看人的眼光真是一流的,也正是在沈葆楨的任上,福建水師初具規模,成為當時亞洲最強大的艦隊。1875年的琉球危機中,福建水師一鳴驚人,把日本人妄圖利用琉球事件奪佔臺灣的陰謀徹底粉碎,從此東南海疆上游弋著一支中國人自己的海軍艦隊。
時間到了19世紀80年代,當時的世界第二強國法蘭西共和國,開始了大規模向東方擴張的運動,他們把目光盯上了大清國在東南亞的藩屬國越南,在越南戰場上,兩國的陸軍開始交鋒,最終互有勝負。畢竟法軍勞師遠征,兵力不足,在陸戰中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越南戰場陷入了膠著狀態。為了打破僵局,法國人準備利用自己的海軍優勢,攻擊清朝本土,迫使清廷簽訂城下之盟,以期快速結束戰爭,而要想攻入清朝本土,必須解決當時清朝最強大的海上力量——福建水師。
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率領法國艦隊入侵福建水師的基地馬尾軍港,停泊於羅星塔附近,伺機攻擊福建水師。其實當時的馬尾附近有大量的岸防重炮,都是從德國進口的克虜伯重炮,再加上福建水師也有數十艘戰艦,完全可以與之一戰。敵人都已經打到家門口了,福建水師的官兵個個義憤填膺,紛紛請戰殺敵,但朝廷卻下達了"彼若不動,我亦不發"的命令,於是時任福建船政大臣的張佩綸下令"無旨不得先行開炮,必待敵船開火,始準還擊,違者雖勝猶斬",錯失了消滅法國艦隊的先機。
而孤拔則順利避開了馬尾岸上的重炮陣地,直接停泊在福建水師的正對面,對福建水師形成了有利的攻擊態勢,至此福建水師已經處於極度被動的局面。等孤拔全面佈置好了這一切,一聲令下,法國軍艦上萬炮齊鳴,炮彈傾斜到福建水師的基地,戰艦紛紛中彈起火,戰鬥完全是一邊倒,福建水師未能組織起像樣的抵抗,而岸上的重炮又因為法國艦隊不在射程之內,眼睜睜看著法國軍艦橫行無忌。
僅僅半個小時,福建水師全軍覆沒,從1864年左宗棠開始籌建,到馬尾之戰,正好20年,清末第一支近代海軍在幾乎沒放一槍一彈中就稀裡糊塗覆亡了,豈能不讓人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