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國剛剛統一,國民政府逃竄留下大量爛攤子,以及他們安插的蠢蠢欲動的特工。部分割槽域還需要收復,很多商人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給安全穩定帶來極大的隱患。
重工業幾乎為零,輕工業癱瘓,一窮二白,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百廢待興的關鍵時期,當時不要說國際,就是國內部分人員都覺得國家過於小弱,我們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然而,沒有空中支援、沒有成熟後勤保障、沒有重灌武器,甚至連基本禦寒的棉衣都不能充分保障的情況下,最終的結果震驚世界。
我們打贏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以及他聯合的集團軍。
這一仗,也真正穩固、強化了國家凝聚力,讓原來懷疑、猶豫、不確定的人都能徹底折服。也讓不同的聲音徹底消失。
多難興邦,經過戰爭,全體國民的心更近了,更加緊密團結。同仇敵愾、上下一心、眾志成城。
抗美援朝戰爭中,黃繼光、楊根思等英雄人物太多了,黃繼光是中華民族之魂,像黃繼光這樣的英雄,在那樣的環境下最起碼有近千人,其他的戰士英勇無畏、奮力向前、艱苦拼搏實在是太多了。
沒有英勇、堅韌、愛國、勇敢的偉大軍人,就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畢竟,我們當時國力和西方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但最終為何會勝利,是眾多戰士英勇抗敵、奮力拼搏、不畏生死取得的。
群眾對前線的支援更加令人感動。。
他們把自己不捨得用的、不捨得穿的全部捐獻給前方軍人,兒童哪怕不能上戰場,也會給前方子弟兵寫信立志以他們為榜樣,全國皆是一個整體,中華大地就是一個大家庭。
前方戰事緊急,後面群眾心急如焚,農民奮力耕種、工人主動請求加班、孩子發奮學習,只想早點成為棟樑之材,等待祖國隨時召喚。
前方將士後方是所有國民,且夜以繼日為他們輸送一切。舉全國之力,舉華夏之力。
聽說前線物資困難,後面群眾心疼不已,大家捐款不是象徵性的,那完全是節衣縮食、寧願委屈自己,也要讓前方將士過得舒心,因為大家都知道,自己在後方無論如何艱難,都可以扛住,但前方將士面對的都是生與死的考驗。
一點物資送上前去,對他們而言可以發揮更巨大的價值,甚至可以救命。
捐款是多少呢?
1951到1952年共兩年時間,共收到捐款5.56億元,當時物價非常低,這筆錢如果按照今天的購買力看,那更是驚人的天文數字。
除了捐款,當時我們國家沒有充分的後勤保障體系,前方將士瞭解國家艱難,更知道國家巨大的落差的責任需要一代人去填補,責無旁貸,他們面對因缺乏保障帶來的問題,用熱血來抹平所有的一切。
後方百姓捐款後,舉國上下又為前方將士做飯,當時每個人都能為前方將士親自炒麵,感到莫大的榮耀,他們征戰疆場,我們在盡一切能力為將士分憂解難。能為他們做任何事,都會無比地激動和自豪。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中華民族血脈之情從來未曾斷絕多,在國家遭遇的每一次苦難中,我們同胞都在積極伸出援手,這樣的同胞之情是外國人很難理解的。
唐山地震、汶川地震、98洪水,鄭州大水,天災肆虐我們上下齊心,最終度過了所有的困難,在每次守望相助中,我們的心更近了。
抗美援朝國際背景:
麥克阿瑟所有的驕傲,在比他更驕傲的中國英雄面前蕩然無存,他最後只能讓自己一生所有的榮耀都被葬送,他可能永遠也無法明白,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說,當時的中國都沒有理由贏得這場戰爭。
可能他不瞭解,什麼是軍人意志,什麼是上下一心。一加一大於二,那四萬萬同胞齊心協力,爆發的能量是他遠遠無法理解的。
美國當時無視我國警告,多次喊話告誡他們,跨過三八線我們就會出軍,他沒有正視這一切,最終付出慘重的代價。
最後,他們懺悔的意識到:這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一個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中國用實力贏得他們的尊重,他們終於放棄了傲慢,開始真正尊重我國,而尊重的代價是巨大的,無論是對他們,還是對我們,尤其是很多志願軍戰士,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為我們贏得今天的和平和尊嚴。
今天,我國在國際舞臺上,嚴正喊話的時候,世界都會為之顫抖。
周邊虎視眈眈的國家都會收斂他們的瘋狂,因為,70年前,我們國家熱血男兒,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讓他們知道,欺負中國的代價是巨大的,中國,除了謙遜和平,還有一幫熱血男兒保家衛國!
折服了當時世界最強大國家——美國,也讓其它國家真正的尊重中國,英國的敬畏、日本的誠惶誠恐、心悅誠服。
日本主流媒體說道:
抗日戰爭使中國擺脫壓迫,能挺起胸膛。
而朝鮮戰爭,不但使中國揚眉吐氣,更使中國受到所有國家的尊重。中國憑藉此,才真正躍升到世界強國之列。
日本儘管被從中國領土趕了出去,但是當時的他們,很多人還是不甘心,他們心裡不忿且不服,但中國打贏了抗美援朝戰爭,才讓他們真正的臣服和害怕。
要知道,當時美國是一直吊打日本,把日本虐得痛不欲生的,而他們敬若神明的美國,在戰爭中竟然敗於中國,一場戰爭不需多言,日本從此學會尊重中國。
我們不但贏得對手的尊重,更在當時自己的陣營裡,加深了革命友誼。
蘇聯因為各種原因,對當時中國若即若離,直到抗美援朝期間,我國和蘇聯成為真正的兄弟之國。兩國開始一段甜蜜期,而這一時期,也助推我國快速成長,無論在軍事上、經濟上、還是工業上等各方面全面飛速追趕。
蘇聯專家幫扶、對我國幾乎所有重大工程全力投入,讓我國經濟騰飛崛起。
主席眼光看得很遠,這一戰,我們不得不打,也不能不打,打得極為艱難,窘迫困難,感恩先烈,在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我們付出重大犧牲和代價,才終於取得今天來之不易幸福生活。
這是立國之戰,這一戰,打出了今天強大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