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全文共2143字,閱讀時間約3.3分鐘
表妹的女兒依依現在1歲9個月,可愛調皮又喜歡與人交流,雖然有時候含糊不清,但她憑藉個人魅力晉升為全家的“團寵”。然而最近表妹常常煩躁地說:“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讓我總想忍不住打她。你們誰要,把她接走一段時間吧”。
聽著表妹的“控訴”,看著旁邊啃著桃子一臉無辜的依依,我大笑著對她說:“恭喜你,跟著依依進入可怕的兩歲”。
表妹瞪著我回複道:“這話多少有點幸災樂禍的意思”。
“幸災樂禍倒沒有,但看著你抓狂的樣子,就讓我想起自己經歷‘可怕兩歲’的日子,這是每個媽媽,每個家庭都要經歷的一段時光。說可怕多少有點誇張,但是瞭解以後,還是很好度過的。”
何為“可怕的兩歲”?
“可怕的兩歲”是孩子從英嬰兒到幼兒過渡的時期,他們開始進入性格執拗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變得特別固執,聽不進去話、表達力跟不上腦子就會大發脾氣。
從發展心理學來講,兩歲的孩子進入第一個自我意識萌芽期,他們出現強烈的自我意識,任何事情都要以“我”為主。
當他們的“獨立意識”發展與自身“能力有限”之間發生衝突時,就會產生一個又一個挫折,而發脾氣就是他們發洩的方法,也常常因此搞得全家人都崩潰。
可怕兩歲的行為特點
其實孩子進入兩歲所表現出的一些哭鬧、發脾氣並不是故意的行為,而是個體發展必經的階段,父母不能因此就冤枉孩子是故意的,並因此產生焦慮,而是應該瞭解孩子的行為特點,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很好的渡過這段時期。
特點一:喜歡搶別人的東西
當他喜歡別的小朋友手中的東西,就會一把搶過。不是孩子沒有教養、沒有道德,他們只是沒有“你”和“他”的概念,以為別人的東西也是自己的。
家長不要因此訓斥孩子,他們並沒有惡意,僅僅是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而已,是這個年齡段孩子心理發展特點之一。
特點二:喜歡破壞行為
記得哥哥進入“可怕的兩歲”這個階段時,自我意識特別強烈。剛幫他收拾好的玩具,轉眼就會發這脾氣散落滿地;幫他刷好小白鞋,結果他不樂意,直接爬在沙發下面蹭的髒髒才出來……
還有很多讓人忍不住想要收拾他的破壞性行為。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忍不住地告訴自己:這是當媽的修行。
經過觀察發現,他破壞的東西是因為別人先破壞了他的規則。比如小白鞋他不想我幫他刷,而我沒有經過他的同意,去做了這件事情,當他看到小白鞋變乾淨後,認為我不尊重他,所以才會去進行破壞行為。
小貼士:這個年齡的孩子,任何事情喜歡親力親為,不喜歡別人幫助他完成。
特點三:喜歡發脾氣,大哭大鬧
兩歲的寶寶喜歡發脾氣,大哭大鬧,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無法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是因為能力不足以支撐他獨立完成想要做的事情,所以透過發脾氣來表達內心的不滿。
而很多家長並不知道他們的行為源於生長規律,經常會被孩子的行為搞崩潰而生氣。結果可想而知,火星撞地球,家長越生氣,孩子就會越對著幹。
這段時間對於父母來說是比較辛苦與煎熬的,可以說“可怕的兩歲”是每一個媽媽的心病,也是孩子的通病。但在這個階段如果父母因為不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與行為特點,而沒有進行合理的引導,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影響。
三招輕鬆應對“可怕的2歲”
美國育兒專家約翰·羅斯蒙德在他的作品《可怕的2歲》中,對一個家庭進行採訪,發現母親與叛逆女兒關係不好的原因在於2歲。最後他得出結論:2歲時的親子關係是什麼樣子,之後也會是什麼樣子。所以,面對這個“可怕的兩歲”,我們要正確且積極地處理好與孩子的親子關係。
招式一:放平心態,寬容渡過兩歲
最開始的時候我對孩子的兩歲特點一無所知,也如同很多媽媽一樣,對孩子有點“無語”。後來知道2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第一個重要的階段,他們在形成自己的主見,所以開始放平心態,以寬容的自己去面對不聽話的寶寶。
記得有一次去商場,兒子看到手扶電梯一定要去坐,一遍之後準備帶他走,結果他開始哭鬧。我問他是不是還想再坐,得到他的回應後,整整兩個小時我一直在陪他坐手扶電梯。
整個商場的電梯坐了個遍,看著他開心滿足的樣子,老母親雖然累但也心滿意足。只要我們尊重孩子的意願,這個兩歲沒有那麼可怕。
招式二:理解孩子動機
很多案例中,我發現父母之所以忌憚孩子的兩歲,原因在於不瞭解他們某件事情的動機。進而常常與寶寶的想法背道而馳,結果他們不樂意,我們不開心。
因此,需要父母慢下來對孩子的行為有所觀察、瞭解,儘量去創造條件滿足孩子想要自己嘗試、獨立、滿足自我的需求。
招式三:面對危險的行為用簡潔的話語對孩子釋出命令
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僅固執,還充滿著各種好奇心,所以常常會做出一些危險的事情。比如用手指去扣插座,拿剪刀,爬桌子等這些危險的不良行為,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理由放縱孩子,好好說話他們不會聽還會對著幹。所以這個時候爸媽要乾脆一點,直接告訴他“不可以”、“不行”。
這個時候他們必然會哭鬧,採取冷處理,不理睬的辦法,讓孩子明白我們的態度堅決。一般孩子哭鬧幾次,發現父母不理睬之後,就會覺得沒意思而放棄了。
小貼士:瞭解他們的行為特點之後,就會發現兩歲其實沒有那麼可怕。父母在寬容對待孩子2歲的階段,也要學會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與想法。同時家長要懂得孩子潛在的需求,這樣才能減少親子衝突,與孩子不良行為發生的頻率。
凌晨媽媽來叨叨:
育兒專家經常建議在孩子0-3歲的階段,媽媽可以全程陪伴,一方面是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另一方面是積極引導,陪伴孩子渡過“可怕的兩歲”。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連結一:馬雲的"三力"育兒觀,喚醒家長的育兒誤區,希望你不在其列
相關連結二:養出優秀娃靠“交談式育兒”?錯了,有規矩才是關鍵
相關連結三:孩子的抗壓能力太差?育兒專家:還是“逆商”培養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