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三秋之半,這一晚,天上分外圓的月,印襯著人間分外團圓的宴,團團圓圓、豐收美滿。《紅樓夢》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的集大成者。周汝昌先生曾經說過:
“如果你想要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為捷便(具體、真切、生動)的辦法就是讀通了《紅樓夢》。”
《紅樓夢》中寫到此團圓節,有三次之多。
第一次,就出現在第一回。中秋之夜,甄士隱踏著月色去邀請賈雨村酌酒賞月,賈雨村當時正在吟詩,甄士隱聽了,便誇讚賈雨村:
“真抱負不淺也!”
接下來,賈雨村和甄士隱兩人對飲。賈雨村趁著酒興,又吟出一首中秋詩: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對這首詩,《紅樓夢》的批閱者脂硯齋有這樣的批註:
“這首詩非本旨,不過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詩起,用中秋詩收,又用起詩社於秋日。所嘆者三春也,卻用三秋作關鍵。”
批註說出了《紅樓夢》的結構是以中秋起,以中秋收,而“三秋”是關鍵。一箇中秋節,成了《紅樓夢》全書結構的關鍵所在。
《紅樓夢》中第二次寫中秋節是在第十一回。這回頗有些詭異氛圍。本回是賈敬的壽辰,可他忙著在道觀修仙,也不回家,兒女子孫們只能在家遙祝,倒也是熱鬧,不過,在喧鬧中卻有一個即將要死的病人——秦可卿。王熙鳳去看望病中的秦可卿,出得門來,心中有些沉重,這時有一段景物描寫,我想提醒各位注意。原文如下:
於是鳳姐兒帶領跟來的婆子丫頭並寧府的媳婦婆子們,從裡頭繞進園子的便門來。但只見:
黃花滿地,白柳橫坡。小橋通若耶之溪,曲徑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籬落飄香;樹頭紅葉翩翻,疏林如畫。西風乍緊,初罷鶯啼;暖日當暄,又添蛩語。遙望東南,建幾處依山之榭;縱觀西北,結三間臨水之軒。笙簧盈耳,別有幽情;羅綺穿林,倍添韻致。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有:
“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曹雪芹寫景,立意用詩,文體用賦,用字泛化。立意用詩,講究意境,既是客觀之境,也是主觀之意,更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文體用賦,講究對仗,四言六言相間。用字泛化,亦言虛化,重在寫意,不拘細節,虛中見實,言簡意賅。
這段描寫是典型的秋景。乍看,也是很美,但是細看,會覺得無論是漸冷的西風,還是掉落的黃花,就算是別有幽情,就當是倍添韻致,也都在字裡行間中扯出一絲秋日裡人的衰敗。
中秋,是團圓節,這兩次團圓節,除了月照樣圓,人都不圓滿,也沒有提到闔家團圓的場面。
《紅樓夢》中有關中秋的第三次描寫是第七十五、七十六回,這兩回濃墨重彩地詳寫了百年望族賈府過傳統中秋佳節的場景,亦成為了後人得知古人如何過中秋的參考書。不過,在賈府團聚過節的熱鬧氛圍裡,卻纏雜著濃厚的淒涼冷清氣息。
在這一回中,從節前的準備,到過節時的拜月夜宴,樣樣不少,貌似這回是“團圓”了,但是真的團圓了嗎?這一回的中秋節,賈府正遇上賈敬的喪期(一回是賈敬壽辰,一回是賈敬喪期,不知是不是巧合);大觀園又剛歷經了“抄檢”風波,薛姨媽帶上寶釵和寶琴出園子回自己家去了;晴雯、司棋、入畫被攆走;王熙鳳、李紈都病了;所謂的團圓宴上,大家陸陸續續都散了,最後只有探春一個還在堅守。
所以,這一回的中秋,賈府也只是在賈母這棵大樹的庇佑下,最後一次強顏歡笑地維繫著形式上的團圓罷了。在這裡,不由得想起王蒙先生品讀紅樓夢時說過的一句話:
“不等樹倒猢猻散,就樹搖猢猻亂了。”
賈府政治上的“大樹”是進宮的賈元春,但是賈府內真正的“大樹”是賈母。賈母才是是定心丸、是主心骨。整個中秋,賞月夜宴中,也是她帶著所有人上香祭月、賞花聞笛、擊鼓傳桂、走完了這節日裡所有的流程,就好似她內心最後的堅持,如走完了她這一生一般。
有關圓滿,我很想再說一說尤氏在中秋夜宴上講的那個笑話,那個讓我覺得不僅笑不出來,反而覺得有些恐怖的“笑話”。
“一家子養了四個兒子:大兒子只一個眼睛,二兒子只一個耳朵,三兒子只一個鼻子眼,四兒子倒都齊全,偏又是個啞巴。”
大家有沒有發現第七十五回、七十六回其實一直在借中秋來講團圓、圓滿這件事情,曹公一直在提醒我們,所有的圓滿其實都只是自己的假想。我們會覺得一個眼睛是殘缺,一個耳朵是殘缺,一個鼻孔是殘缺,可是都有了,未必不是殘缺。
所以,我們應該問自己兩個問題:我缺什麼?我有什麼?答案一定很有趣,你可以有很少,也可以缺很多;可以有很多,同時又缺很多;你可以有很少,也缺很少;你可以有很多,可以缺很少……這個追問可以演變很多的數學公式出來。
所以,黛玉和湘雲在脫離了群體,月夜聯句時,才會有更深的感悟。兩個女孩子都是父母雙亡,可以說真的是什麼都沒有,可是,彼時,二人聯句之時,會覺得生命裡能有這樣一個時刻的美好,就是一種圓滿。所以黛玉會提醒湘雲說:
“事若求全何所樂。”
人總是要有一點“缺”才能快樂,這個邏輯很有趣,有缺憾才會有渴望,有渴望才會有珍惜。在這個層面上,黛玉、湘雲其實是圓滿的,他們二人,自可團圓。
而在我的理解中,《紅樓夢》中真正的團圓不在中秋,而在這裡。
第四十八回的後半部分,香菱入得園來,向黛玉討教寫詩的法門,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羶”,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 暖香塢雅制春燈謎”,這兩回多的文字是我心裡的團圓景。
所有的人都到齊了,所有的快樂都充滿了,所有的心都是愉悅的,所有的情都是溫暖的。所有的美好都歡聚一堂,幻化出一枝紅梅,一首長詩,笑聲響徹雲霄,永遠留在了每一個人的心間,也留在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
春花秋月,陰晴圓缺,本是自然現象,是中國人給這些自然節點賦予了人文情懷和審美內涵。中秋之月,更是被反覆詠歎。我們渴望圓滿、期盼團圓,這是我們最樸素的情感和願望。可人生無常,生活繁忙,哪有那麼多事事如願?哪有那麼多心心相印?還是要學著看開,學著寬慰,不僅對旁人,對自己更要如此。好好愛自己,從容面對一切。天上無論月圓月缺,心中自有一輪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