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精準的圓周率兀值,各國數學家孜孜不倦,各僻析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果,同時展現出國家科技運算的實力,兀值尾位成為了檢檢尺杆之一。
圓周率兀,前人早期的測量多采用夾逼法、割圓法,透過增加正多邊形邊的數量,兀值精確度和尾位在不斷得到提升。
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利用夾逼法,計算到正96邊形的兀值範圍(3.140845,3.142857)之間
中國魏晉時期劉徽計算到兀值3.1416
中國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將兀值範圍鎖定在了(3.1415926,3.1415927)之間
伴隨著微積分、導數的出現,兀值又有了提高…
阿拉伯卡西,17位
德國魯道夫,35位
英國梅欽,100位
英國尚克斯,527位
1948年,英美科學家808位
1949年,美國科學家將圓周率兀值尾位計算到2037位
1973年,100萬位止
1985年,1750萬位
1989年,美國由4.8億位算到10.1億位
2010年,法國創下2.7萬億位
2019年穀歌雲4個月創下31.4萬億位
2020年蒂莫西303天創下50萬億位
2021年瑞士108天將小數點推送至62.8萬億位
這裡要說的是,超級計算功能才是提高尾位的一個重要尺碼。這個尺碼非常大,得到的資料卻很小,透過測算,當計算到E1000時(即,用一個1後面跟1000個0那麼大的正多邊形,測出的有效兀值才有199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