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上,西紅柿的改良至少花了3000年時間。但得益於10年前發明的基因編輯技術,現在不到3年的時間,科學家就把西紅柿的改良過程重演了一遍。他們從野生西紅柿著手,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改良,改良得到的西紅柿比我們現在市場上買到的更有營養,或者具有其他方面的優點。
野生西紅柿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果實只有豌豆般大小。經過許多代的馴化改良,如今果實已經達到人的拳頭那麼大了。所謂的馴化改良,就是選擇具有我們所需特徵(比如,果實更大)的突變體來加以培育。比如說,在果實豌豆般大的植株中,由於基因突變,出現了一棵果實栗子般大的植株,就把這棵突變植株單獨培育;然後,在果實栗子般大的西紅柿植株中,出現果實雞蛋般大的植株,又把它單獨培育……這樣經過一代一代挑選,來達到人類的目的。
但是當我們專注於改良一種特性的時候,很可能其他特性就喪失了。比如你發現沒有,現在超市賣的西紅柿個頭是大了,但西紅柿味卻少了。
基因編輯技術能避免傳統馴化改良的不足。生物學家透過比較植物在改良前和改良後的基因組,可以摸清楚改良過程中基因組發生了什麼變化;然後透過基因編輯技術,重新編輯某些在改良中失去功能的基因,從而恢復出我們所需要的特性。
經人類改良後的西紅柿品種中,一種叫“番茄紅素”的紅色素含量比野生品種要低了很多(野生西紅柿的番茄紅素是栽培西紅柿的兩倍),而番茄紅素對人體是有益的。巴西的一個研究小組新近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良的西紅柿,番茄紅素含量是栽培西紅柿的5倍還多。此外,他們透過編輯一個叫做FW2.2的基因,使果實比一般的西紅柿大了兩倍;透過編輯另一個叫做MULT的基因,又讓每一枝上能產更多的果實。
我國研究人員用基因編輯技術也成功培育出一種能抵抗細菌斑病的植株,一種耐鹽性植株和一種維生素C含量更高的植株。
此外,美國的一個小組改良了西紅柿的近親,一種叫“地櫻桃”的稀有水果。地櫻桃在美國市場上已有銷售,但產量很低,因為這種植物生長緩慢,果實小,果實成熟後又容易脫落。經基因編輯後,這種植物果實增大了,成熟後也不容易脫落了。
據估計,世界上有近5萬種植物可供人類食用,但我們90%的熱量僅來自於15種作物。所以,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良野生植物的前景非常廣闊。未來,很多經改良的野生植物將出現在我們的食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