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士觀點】
- 福禍相依,有利便有弊,免疫治療在帶給患者療效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 免疫治療的相關不良反應跟療效可能有一定的相關性;
- 藥物誘導的結節病樣反應 (DISR) 是一種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ICI) 的患者中報告的與免疫相關的不良事件,是一種系統性肉芽腫反應,在影像學研究中可能被誤解為腫瘤進展(假進展)。
- 血清 IL-8 水平降低表明假性進展的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患者有真正的反應。
- 儘管 DISR 治療後的發生模擬了疾病進展,但誘導了手術後的完全病理反應,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發現。
論文文獻
中文標題:新輔助pembrolizumab聯合化療治療NSCLC患者期間出現類似NSCLC疾病進展後的結節病樣反應誘導了病理完全緩解
英文標題:Sarcoidosis-like reaction after neoadjuvant pembrolizumab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mimicking disease progression of NSCLC induced encouraging discovery of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雜誌名稱:Thoracic cancer
影響因子:3.5
釋出日期:2021年11月11日
研究已證實新輔助化學免疫治療可改善IIa-IIIb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療效和預後。
藥物誘發的結節病樣反應(DISR)是一種自身免疫反應,被認為是一種可能類似疾病進展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
在此,本文報道了1例NSCLC患者在新輔助化學免疫治療過程中出現DISR,術後最終達到病理完全緩解。
一名 68 歲女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增強胸部計算機斷層掃描 (CT) 掃描和病理影象。胸部 CT 增強掃描(a)-(d)顯示左上葉腫塊,新輔助治療前無縱隔淋巴結腫大。胸部 CT 增強掃描(e)-(h)顯示左上葉腫塊,兩個週期治療後 N7、10L 和 10R 淋巴結腫大。胸部 CT 增強掃描 (i)-(l) 顯示左上葉腫塊縮小,四個週期治療後 N7、10L 和 10R 淋巴結腫大
(a) 新輔助治療前用活腫瘤細胞對腫瘤床 (150x) 進行蘇木精和伊紅 (HE) 染色。(b) 腫瘤床的 HE 染色 (150x) 有非乾酪樣肉芽腫和外周淋巴細胞浸潤,新輔助治療後沒有存活的腫瘤細胞。(c) 術後 N5R 淋巴結的 HE 染色 (150x) 形成結節病樣反應。(d) 術後 N5R 淋巴結的 CD4 染色 (60x)。(e) 術後 N5R 淋巴結的 CD8 染色 (60x)。(f) 術後 N5R 淋巴結的 CD68 染色 (60x)
原文連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76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