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本文盡致客觀並非出於任何吹捧目的。
到今年我們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時,弗拉季米爾·普京同志就將歡度自己70歲的生日,從第一天掌握世界最大核武庫之一的發射密碼開始,普京已經執掌俄羅斯的權柄長達22年。在現代政治學與政治實踐的視野範疇之中,在實行西式選舉體制的國家裡,22年的主政生涯本身就是奇蹟。
標籤一:“在位”越久 越是牛人珍寶?政客立身必須駕馭好“兩鬥爭三關係”
很多觀察者會疑惑,僅憑在位時間足夠久就足以支撐普京的政治強人標籤嗎?師弟認為這確實是一個必要條件的邏輯關係。
單從“政治職業”的角度上看,總統,或者說國家元首,也是需要資歷培養,心智歷練和經驗積累的。而如此的歷練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擁有冰凍三尺的能力厚度。我們國人如數家珍的秦皇漢武魏孟德,唐宗宋祖清聖祖,哪一位不是在年輕時期就看盡人情冷暖或是被迫殺伐決斷,在偉大斗爭當中磨練著自己所有的心性意志。以至於李世民未到而立之年便能群賢雲集發動偉大斗爭,而玄燁更是在高中生年紀便一舉剪除根深葉茂的鰲拜。正是有了偉大斗爭的經驗積累,才有了偉大事業的可能。
現代西式選舉體制下,一個職業政客必須贏得“兩場鬥爭”同時處理好“三關係”才能露頭且最終成為政壇強人。其中兩場鬥爭分別是“政黨鬥爭”和“黨內鬥爭”,三個關係是“個人與選民關係”“政黨與國家關係”和“國際間關係”。把握好“兩鬥爭三關係”突然在政治舞臺曇花一現並非難事,但長期處理好談何容易。美國的奧巴馬和特朗普在面對敵對政黨擁有絕對民意優勢,但最終仍然難以搞定黨內鬥爭,以至於前者難有作為後者最終翻車;相反,日本的安倍晉三和以色列的內塔尼亞胡憑藉著強大的先天優勢在黨內幾乎一馬平川,但最終因為無法徹底媾和多重勢力支撐下的政黨鬥爭和政黨與國家關係弄得“虎頭蛇尾”,國內一馬平川的卡扎菲最終葬送於國際關係的博弈失敗,而現象及的埃爾多安則因為個人偏執在“政黨與國家”關係上屢屢遇險幾乎不測。
其實基於這些案例我們可以有個形象的描述:國家元首,尤其大國元首,猶如每天都在刷一套公考題的考公學生,不論是數量關係題型還是語言邏輯題型還是文化積累題型,哪一個板塊不小心出錯或者膽敢出錯,就面臨下臺或者直接毀身殞命的風險,比如烏克蘭總統則連斯基和臺灣地區的某些政治勢力。
哲學上有觀點認為存在即合理,政治上的平行觀點是“在位即勝利”。我們避開普京出身背景,出身,派系等等中層話題之細節,但從宏觀歷史角度來看,22年來,俄羅斯政壇的鬥爭與錯綜複雜的關係,是大勝還是小勝我們不管了,但結果是普京都贏了,否則他不會坐在今天的位置上,否則他不會一直坐在這個位置上。光是這個標籤,就已經和西方諸多政客,不在一個段位等級。因為這22年來,普京每天都把卷子做到了及格甚至是優秀。
標籤二:大國執炳者的權力橫向豎向 “通吃通順”才是真正贏家
看完前文,一定有看官認為經歷“兩鬥三關”偉大斗爭後奪得元首寶座就已經是勝利,但實則如果切換為執政者自己的視野來看,一切才剛剛開始。因為另一個難題已然擺在了勝利者面前,這套題的封面上寫著“政績”,在未來的歷史書上,這個段落也可能以“評價”和“遺產”開頭。用最簡單的話說,成功當選董事長了,但集團的業績和未來怎麼搞?
如若我們切換視角將國內政壇施政能力和國際政壇話語權分別比喻為縱向和橫向權威,那麼真正能做到“橫豎通吃”的國家元首更是鳳毛麟角。
比如美國,必須客觀承認美國在全球關係上用美金和航母打造出的國際大佬地位,雖然近幾年這個江湖地位也岌岌可危,從一呼百應成為了一呼群應,但囿於資本把控和制度設計上的結構性矛盾,自從肯尼迪的成功開啟“觀眾政治”時代以來,美國就已經鮮有在國內施政領域能夠壯士斷腕痛下改革的總統,奧巴馬傾盡政治能量發動的全民健保最終葬送在特朗普的橫行霸道之上,而特朗普仰望星空夢想中的美國基建大幹快上,直到拜登時期仍然雷聲大雨點小。僅在醫療保障和基建領域的視角下,前者美國落後歐洲20年,後者美國落後中國三十年。基於此師弟也在這裡多偏題說一句,美國國內政治再不改革,就真的無藥可治了。
又比如美國的死對頭伊朗,憑藉體制優勢釋放的強大國內政治施政力,在內賈德時代和伊核協議期間幫助伊朗突飛猛進,但內生於意識形態分歧的伊朗對外關係卻是一團糟,本身國際政治騰挪空間狹小的伊朗因為激進的鬥爭模式導致伊朗承受著全球化時代以來僅次於朝鮮的受制裁程度,縱使伊朗國內政壇也有一些或多或少的響動,但徹底掐住伊朗脖子的就是國際制裁。
我們用橫縱權力能力這一卡尺來考察國際政壇,就會發現騾子和馬高下立見。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國際政壇有大量個人人設流量加持和盟友扶助,但在國內政壇已經基本淪為繡花枕頭和待宰羔羊,這與當年英國託尼布萊爾和美國克林頓這對難兄難弟極其相似。而經歷風浪後卻在本國政壇至今仍有餘溫和迴響的他信家族,安倍晉三,朴槿惠,昂山素季等政客,卻因為難以妥處橫向國際關係而得到令人扼腕唏噓的結局。
在這個視野下,執政期間國內政績明顯,國際關係相對和諧融洽,也就是橫縱都能通順通吃的國家元首幾乎屈指可數,在七師弟本人的評價體系之中,起碼有這幾個人值得名冠江湖:除了我們之外,還有俄羅斯普京,新加坡李光耀父子,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沙特老國王阿卜杜拉,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再往前就不數了。
一定馬上會彈窗很多反對意見認為普京的國際關係處理得不好,但確確實實這只是西方媒體因為掌握壓倒性話語權帶來的全域性式效應。與伊朗等國相比,俄羅斯遭遇的國際制裁雖然造就了一定困難,但是不至於窒息。尤其在奧巴馬和特朗普時代美國發動的阿拉伯之春與貿易格局洗牌幾乎讓全世界都看清了美國國內政治不確定性導致的外溢風險和美國垂涎一切消費市場不分敵我的本質,究竟是有多麼可怕。當前的俄羅斯,是各國避免被美國政治再次特朗普式”走火入魔“後吞噬的最大保險栓。在能源安全與多元化,區域局勢穩定和貿易格局方面,無論美國的盟友還是敵人,都將俄羅斯選擇為最後一顆稻草避免成為美國利益格局中的炮灰。對此,俄歐關係,俄印關係,俄土關係,俄沙關係,俄日關係,俄-東盟關係的表徵之中,都有不少實打實的印證。
國內改革方面,整個普京的二十二年將帶出了壟斷資本控制政治的泥潭(清理寡頭),腐敗拖垮國家能力的泥潭(打壓國外資本,重塑行政能力和軍力)和經濟結構單一的泥潭(避免過度依賴出口,並著力改善民生)。此處又忍不住離題為大家點出,當前打壓資本無序擴張,持續高壓反腐,就正是充分考證吸取了梅德韋傑夫時代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彎路教訓之後,獲得的寶貴經驗。
標籤三:作為”之一“貢獻當前國際體系格局的定鼎之功?
近現代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有多次調整,從一戰體系,二戰體系,冷戰體系到多極體系,再到現在七師弟個人認為的五邊體系(或可以說五常體系),其中能夠扮演體系定鼎者角色的政治家著實不多,斯大林丘吉爾與羅斯福為一代。目前我們可以說,普京是當前國際體系形態的定鼎者之一絕不為過。
08年奧巴馬上臺直至特朗普主動結束敘利亞戰爭,可以說美國軍事,外交與情報系統在一個地區用出了千鈞之力。這個地方就是中東,再精確一些,是地中海南岸和西岸,再加黑海沿岸。不統計嚇不死人,這期間該地區共有13個國家發生政治動亂和社會動盪,7個國家發生徹底政權更迭,5位執政均超過10年的國家元首下臺甚至非正常死亡,至今葉門,利比亞和烏克蘭仍在內戰之中。
雖然假設歷史沒有任何意義,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假設沒有俄羅斯的介入會是什麼結果。
第一,土耳其,敘利亞和利比亞將發生徹底政權更迭,轉變為親美勢力,並向美國軍事力量門戶大開,俄羅斯,伊朗和中亞等國將直接面臨北約軍事體系的陸上威逼。
第二,歐洲七成的油氣管道(西面輸入和南面輸入)將被美國徹底遏制,歐洲能源供給自主性徹底喪失,被動接受美國控制。
第三,美國將以烏克蘭和埃及作為新的區域產業鏈上游,接受美國工業製造業末端產業轉移和金融業生根發芽,成為美國徹底進軍中亞,中非消費市場的橋頭堡。
第四,一旦美國在敘利亞,烏克蘭,土耳其徹底立足(也就是建立完備的軍事基地),伊朗,印度,我國西部地區將全部暴露於美國空中力量的偵打範圍。蘇伊士運河和黑海的軍事爭奪潛力也將徹底處於下風。
這些事情如果最終成真,後果可以想象但無法接受。這也是為什麼中俄表態不惜一切代價要“維護哈薩克局勢穩定”的原因所在。也正因為普京率領的俄羅斯不惜砸鍋賣鐵發動了一場幾乎長達五年之久的“抗美援敘”戰役,才避免中東乃至全世界更大規模軍事衝突和地域混戰的發生,而俄羅斯這場持久戰的背後,也少不了中歐印日等經濟體的默默支援。
透過克里米亞和敘利亞的勝利,普京也實實在在成為了俄媒口中的硬漢,也正如七師弟一直在諸多評論中堅持認為的那樣,並不是普京生來就是西楚霸王,而是恰好全世界需要一個實打實的硬漢,成為對抗美國一言堂霸權的“他山之石”和“火力支點”。
其中大部分的鼎足功勞,確實需要歸於普京,因為諸多俄羅斯觀察者會異口同聲告訴我們,如果不是克里米亞事件之前普京開始的大力軍隊反腐和軍力整肅建設,俄羅斯甚至連一支完完整整踏踏實實能打仗野戰軍都可能捉襟見肘。
結語: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人物
普京並非完人,更非聖人,但不論在俄羅斯歷史上縱向比較還是當前國際舞臺橫向比較,普京已然已經位列這個時代政客班級的優等生行列。同樣今年將迎來80大壽的拜登,在58歲時擔任美國參議院外事委主席聽取彙報的時候,也許從沒想到過,當年這位比自己小十歲的俄羅斯娃娃臉代總統,竟然正是20後與自己華山論劍的勁敵,也是美國政府在這個時代打不垮的敵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