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個叫岱琳的女人,被一群男性網友追著罵,用詞犀利難聽:
“應該把她送阿富汗去!”
“不搞男女對立能死嗎?”
“教壞了現在的小姑娘。”
……
岱琳是誰?看到這些評價,我還以為她犯了什麼“滔天大罪”,能被這麼多男性網友圍攻。
但當我看了那條火出圈的影片《大齡留學生年近40不結婚,我會焦慮嗎?》,才發現她被網暴的理由竟然僅僅是:
39歲,未婚未育,出國留學,還告訴女孩們:她過得很開心。
“30歲之後,我的精彩人生才剛剛開始”
兩年前,37歲的岱琳一個人跑去義大利留學。
奔四的年紀還沒結婚沒生孩子,跟一群比自己小一輪的年輕人一起上課,這在很多人眼裡是“沒有正事兒”。
就連曾經的岱琳自己,也不敢設想這樣“另類”的生活方式。
30歲之前的岱琳,日子也曾按部就班,人生每個階段的世俗目標,她都會去努力實現——畢業後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在適婚年紀要挑選男朋友、要保持自己的容貌和身材、要買房子、要定期旅行……
物質上的目標,她辛苦奮鬥了十多年,以一個哈爾濱人的身份,在北京買了一套房子,成功安家。
只是,她遲遲遇不到一個跟自己靈魂契合、能讓自己想要結婚的人,她不想因為年紀而妥協。
岱琳也曾為此焦慮,但她發現,隨著自己經濟積累逐漸增多,人生好像突然開闊起來了,精彩到她已經想不起來去焦慮婚育。
她開始熱衷體驗,學習游泳、外語、去芬蘭學滑雪、去各地旅行開拓眼界……
33歲時的岱琳,開始學習西班牙語,她在語言班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夥伴,也在那裡種下了自己的留學夢。
37歲時,岱琳決定徹底換一種生活方式,她暫停了自己的工作去留學,她說她想要有更多時間去汲取知識、去思考這個世界執行的規律。
真實的留學生活,並沒有影視劇裡那般光鮮,生活環境和文化差異,再加上繁重的學習任務,都讓她很不適應,但對知識的征服也讓她感到滿足,讓她變得越發從容。
閒暇時,她喜歡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留學經驗,給國內的女孩們答疑解惑。越來越多女孩關注她,私信她,向她請教問題。
今年8月,岱琳發現很多年輕女孩深陷各種焦慮,於是她專門錄製了一期影片,分享她自己的生活感悟,想透過她39歲未婚未育的親身經歷告訴女孩:別怕,就算不結婚不生孩子,只要為自己的生活努力,就能過得很精彩。
“不要把希望寄託在一個男人身上,男人未必靠得住。你讓他對另一個人的人生負責,他會覺得這個責任太大了,我負不起。”
“父母給了你們一種人生劇本,我這個小阿姨的人生也可以讓你們參考。”
但就是這樣一個正能量滿滿的影片,將岱琳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男性被激怒的背後,
暴露了他們自己的恐懼
岱琳的影片發出後,後臺收到無數男士的“問候”——“女人不生孩子就是原罪”、“又來打女拳”、“中國社會最大的矛盾就是女性地位太高”……
他們不滿於影片中呈現出來的兩個觀點:
1、岱琳在影片中說了這樣一句話:“都說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這話是不對的。我身邊那些不注意形象的男人,早已經又禿又胖又油膩了!”
這句話讓不少男性覺得自己被冒犯。
這讓我想起楊笠迴歸時的一句感嘆 :
“這一年,我學會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要輕易調侃男性,如果非要調侃,只調侃成功的那部分。”
潛臺詞:因為那些愛跳腳的普信男人,根本玩兒不起。
他們可以對女性的方方面面肆意評價、調侃、侮辱幾千年,卻始終自欺欺人,認為自己完美到不容褻瀆。
即便被調侃,那也不能從女性的嘴裡說出來,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享受男性特權,習慣了被捧在高處,被女性戳到痛處,是一種極為不適應的感覺。
當女性不爽就要開口,不被公正對待就要控訴,他們感到了壓力。
2、岱琳說自己大齡未婚但過得很開心。
那些說岱琳“教壞了女孩子”的男性,其實害怕女孩不再把結婚生子當成“人生任務”,對婚姻和生育更加謹慎。
他們會強調女性要擁有“溫柔”、“賢淑”、“居家”等特質,不斷給女性灌輸“女人過了30不結婚就掉價了”、“生了孩子的女人才完整”等思想理念。
因為渴望結婚的是他們,婚姻對他們來說,百利無一害——找個愛他的女人,給他生孩子,給他做家務,給他穩固好家庭的大後方,好讓他高枕無憂地繼續過“男人致死是少年”的生活。
說到底,這些男性被激怒,瘋狂辱罵岱琳的背後,暴露了他們自己的恐懼。
微博上曾有個熱議話題:專家建議農村剩男向城市輸出。
想都不用想,那個“專家”是個男人。他說農村“剩男”多,城市“剩女”多,建議將農村“剩男”輸出到女性集中的行業和地區,組織“鵲橋相會”。
不少男性表示支援,還回復說:“要是將城市女輸出到農村,豈不是更方便?”
張桂梅真心實意為女性命運思考,將1800多名女學生送出大山,這樣一位值得被尊敬的女性,卻被很多男性罵“女拳頭子”。
當女性逐漸覺醒,當我們開始考慮女性的主體性,強調她們個人感受的時候,這些男人想的卻是:
“女人都走了,那誰給大山裡的男人當老婆?”
挑起男女性別對立的
恰恰是那些跳腳男
一段影片引發的矛盾愈演愈烈,岱琳主動出來回應:
她說自己並不是挑起性別對立的極端女權,而且她不止一次地提到,自己欣賞優秀且尊重女性的男人,也隨時準備好進入一段親密關係,只是比起潦草地完成“社會使命”,她更期待一段美好健康的親密關係。
其實放眼望去這樣的事情有很多,我們或者我們身邊的女性,也會動不動就被一些男性貼上“挑起性別對立的極端女權”的標籤。
有不婚不育思想就會被一些男性瞧不起;替遭遇不公女性發聲會被男性說“打女拳”;追求我們自身的自由和夢想被吐槽自私或精緻利己……
楊笠說男人“普通且自信”後,跳腳的男人很多,其中有一個叫儲殷(國際關係學院的教授、國家級智庫的研究員,年齡比楊笠大15歲),作為一個“文化人”,他跳腳的方式竟然如此幼稚且無法讓人信服:
“可能這些普通的男人長得並不好看,但如果卸了妝,你是真的醜。”
想回懟又沒理,只能外貌攻擊,挺無聊的。
其實我覺得,挑起男女性別對立的,不是岱琳、楊笠、張桂梅或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新時代女性,而是那些雙標又自私,動不動就跳腳的男噴子們。
正如岱琳所說:
“現在有很多關注女性權益的大V賬號,但很少有看到教男性如何尊重女性的自媒體工作者,或許是因為男性無法與女性共情,所以他們言論的出發點都是為了男性考慮,這可能就導致有更多的男性會認為自己的思想才是主流。”
“我們女性眼裡的女權,是為身為弱者的女性發聲,為爭取女性正當權益而努力的群體,從不是想站在男性的對立面,唾棄、厭惡他們。”
真正優秀的男性,不會害怕平等。男噴子們之所以不想看到岱琳這類女性,因為她在教女孩變聰明,好不再受他們擺佈。
一個社會的進步性,體現在男性對女性主體性的尊重、懂得欣賞女性的好、不輕易對女性品頭論足。
最後,給大家講個故事:
在一檔節目裡,一個60後老媒體人評價女搜救直升機長宋寅:
“男女是有別的,像這樣的直升機救援,更適合我們男性去做,因為男性膽子大力量大!你們在把她往危險的地方推!”
主持人撒貝南順勢提問:“如果女孩都能勝任這個職業,為什麼中國目前只有兩個?”
現場氣氛突然陷入尷尬。
這時候,曾飾演過容嬤嬤的李明啟老師說了一句話,頓時臺下爆發雷鳴般的掌聲。
她說:“那是因為這種陳腐的觀念才剛剛得到改變!”
生而為女人,我們不是為了滿足誰的期待,我們的人生怎麼過,我們自己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