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
★ 熊貓(panda)一詞,最初指的就是小熊貓。
★ 小熊貓、浣熊和貉儘管在外貌上略有相似,但卻是完全不同的三種動物。
★ 在過去的20年間,全球小熊貓的數量驟降50%,目前已經屬於瀕危物種。
★ 小熊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家飼養是犯法的,會受到法律制裁。
說起“熊貓”兩個字,大部分人腦海中浮現出來的一定是那位掛著黑眼圈、抱著竹筍的“滾滾”——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熊貓(panda)這個名字,本來是屬於另外一種動物的,它就是體型更小、毛色以棕紅為主的“小熊貓”。
本屬於自己的名字“借調”給其它動物也就算了,很多人還經常將它與浣熊搞混,就連電影《功夫熊貓》中阿寶師父一角,本來的設定也是小熊貓,卻莫名其妙給畫成了“浣熊師父”……如果說這些虛名無足輕重,那麼處於瀕危狀態的它們,真的需要人類朋友更多的關注和保護。
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被定為“國際小熊貓日(INTERNATIONAL RED PANDA DAY)”,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又萌又美的小可愛吧!
01 “Panda熊貓”的名號
本來是屬於它的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東西橫跨5個時區,南北包含3個溫帶,這裡不僅是我們的故土,也是很多野生動物的家園。在我國生活的上萬種野生動物中,有很多都是我國所特有的,然而能被稱為“國寶”的,就只有那黑白相間、憨態可掬、萌到全世界跟著著迷的熊貓“滾滾”了。
可是你知道嗎,我們所說的熊貓,其中文正式名應該是“大熊貓”。沒錯,之所以要強調這個“大”,就是因為還有一種動物,叫做“小熊貓”。小熊貓不僅是大熊貓的鄰居,在大約200年以前,“熊貓”一詞,指的就是今天的“小熊貓”。那為什麼好好的熊貓不當,變成了小字輩呢?這個故事還要從幾位博物學家的祖師爺說起.....
給小熊貓起名為“熊貓”的人,是著名的動物學家弗列德利克·居維葉,他在1825年首次描述並命名了“熊貓”(即今天我們所說的小熊貓),並將其稱為“自己見過最美麗的動物”。這裡還有個小插曲:其實最早發現小熊貓的人是一位軍官,他在1821年就發現了這種有一條長尾巴、皮毛橙色、從未有人見過的動物,然而這位老兄一直沒有發表論文,這就等於拱手將小熊貓發現者的頭銜讓給了居維葉。總之,“panda”一詞,也就是熊貓,指的就是小熊貓,直到40多年以後。
在1860年代,戴維神父在中國蒐集各種珍稀動物時,於四川省發現了一種“黑白熊”,在他的筆記中記載:當地人稱這種動物為“白熊”。後來標本寄回法國,時任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的愛德華茲教授經過研究認為,這種“黑白熊”和之前發現的熊貓(也就是小熊貓)棲息地重合,且食性相同都吃竹子,另外前肢都有6個指頭,並且“偽拇指”這一結構都是腕骨的延伸,是為了方便抓握竹子而形成的……故而認為它們應該有親緣關係,新發現的黑白相間的這種熊也是一種熊貓。為了區分這一大一小兩種熊貓,就有了“大熊貓”和“小熊貓”。而後來由於大熊貓的名氣越來越大,只要說起熊貓,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憨態可掬的“黑白熊”,小熊貓這真正的熊貓本貓,卻被人們漸漸地冷落了。
那麼,小熊貓和大熊貓到底是不是親戚呢?它倆只是由於都以竹子為食,在演化中形成了一些相似的習性,身體結構也有一些類似的地方,如果論血緣,它倆都屬於食肉目的成員,也許只能算是“八竿子或許能打得著一下”的遠遠遠房親戚吧!
02 乾脆面、小狸貓和小熊貓
傻傻分不清楚
在廣大八零後的童年裡,曾有款小零食風靡一時——“小浣熊乾脆面”!食品外包裝上印著一隻胖乎乎、長著長尾巴和小花臉的小動物,因為年紀小識字少,包括我在內的不少小夥伴都把它叫做“小完熊”,導致後來即使知道了正確的讀音(huan四聲)後還是很難改過來。這款小食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霸佔了各大小賣鋪的銷售冠軍,而這一代人也因此而將浣熊冠以“乾脆面君”的雅號。
或許因為人氣太旺,也或許因為長得略像,總有人將這位“乾脆面君”和小熊貓混為一談。最有名的烏龍案例當屬文章開頭所提到的電影《功夫熊貓》了,主角熊貓阿寶的師傅、翡翠宮掌門,人稱“浣熊師傅”,但其實官方介紹裡明明白白地寫著:原型為小熊貓。
浣熊是一種生活在美洲的動物,雜食,善於爬樹,智商頗高,經常遊蕩在城市中翻垃圾桶、偷貓糧,實在是個惹禍精,被不少北美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浣熊有一個特殊的癖好,就是在找到食物時喜歡用前爪抓著放進水裡“揉搓”,從人的角度來理解,它似乎是在“洗”食物,因而得了“浣熊”的名字。《銀河護衛隊》中萌賤萌賤的火箭浣熊,才是浣熊本熊。
所以,無論是為了守護好童年的美好記憶,還是出於對小熊貓的尊重,以後可別再把小熊貓叫做“乾脆面君”啦!
然而,認錯的事兒還沒完!近些年又有一個小兄弟加入了這場“究竟誰是乾脆面”的大混戰,這就是貉。聽到這個名字可能不少人都一臉懵圈:“這是個什麼玩意兒?”但如果換一個詞——狸貓,很多人可能就會有點印象了。
狐狸一詞,本是指“狐”和“狸”兩種動物,後者指的就是貉。在東亞一些民俗傳說中,認為貉與狐一樣,都能修煉成精,甚至成為神的使者,會在月圓之夜用法術捉弄人。在人類印象裡,狐多了一分嫵媚和姦猾,而狸則更加呆萌,在傳說中狸雖然會用法術,但經常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後的結局讓人哭笑不得。貉的外形胖乎乎的,臉型、形態和浣熊、小熊貓有幾分相似,最關鍵的是,它也有一張“小花臉”,所以也難怪不少人都把它們搞混了。
那麼怎麼區分這三位小朋友呢?
小熊貓的體毛一般是比較鮮豔的火紅色或亮橙色,腹部的毛深色,怪不得在英文裡它除了叫“red panda(紅熊貓)”,還有個名字叫“Fire Fox”(直譯是“火狐狸”的意思)。它們的臉相對比較圓,臉部的花紋偏淺白色,而且多數花紋並不連續,是獨立的,尾巴上有5-6個淺色的環。小熊貓的手掌有“六個手指”,善於抓握,方便他們握著竹子吃。
浣熊的毛色是灰色或深灰色,臉比較尖,臉部的花紋像是帶著一個透鼻子的口罩上再套了一個佐羅的黑麵具,這個“面具”一直延伸到臉頰。尾巴上的環通常會超過10個,前爪的五指是分開的,可以抓握,比較像人的手。
貉的毛是棕灰色夾雜黑紋,四肢黑色,臉與浣熊有點像,也比較尖。貉的英文名字就是“浣熊狗”(raccoon dog),眼睛周圍有一圈黑色花紋,但貉的尾巴上沒有環紋。而且貉的前爪不分開,看上去和小狗的爪子很像,也不能抓握,透過這兩點能很好地區分浣熊與貉。
這三種動物都隸屬於食肉目,然而在親緣關係上,小熊貓和浣熊更近一些。就在不久之前,小熊貓還屬於浣熊科,但後來經過研究發現,它們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小熊貓便被獨立分為單獨一科,即小熊貓科。而貉屬於犬科,貉看上去的感覺也很像是一隻胖胖的狗。
04 被忽視的小熊貓
生存現狀令人擔憂
最近有研究發現,小熊貓並不是一個物種,其實是兩個物種:中華小熊貓和喜瑪拉雅小熊貓。25萬年前由於地理的阻隔,兩個物種就在演化的道路上分道揚鑣,開始了獨立演化。
由於人口的增長、城市的發展、耕地的增加、捕獵等諸多人類活動影響,小熊貓的棲息地受到了很嚴重的影響、極度萎縮,這造成了小熊貓種群數量的嚴重下降。與此同時,小熊貓極易感染犬瘟熱,感染後死亡率又極高,如果在一個地區內的流浪狗數量大幅增加,對同地區的小熊貓影響就非常大。
據統計,在過去的20年間,全球小熊貓的數量驟降50%!目前我國兩種小熊貓野生種群總數量在3000只左右,而喜馬拉雅小熊貓種群總數量可能不到500只。與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大熊貓相比,小熊貓的生存狀態非常令人堪憂,已經瀕臨滅絕:2015年,IUCN宣佈,小熊貓的瀕危等級由“易危”調位“瀕危”。
我們應該如何來保護這可愛又美麗的小生靈呢?除了拒絕買賣以其皮毛製作的任何商品之外,還有就是千萬不要私自飼養它們!
首先,小熊貓本身就不適合作為寵物來養:雖然以竹子為主食,它們卻是貨真價實的“食肉動物”,把廢柴藍星兩足獸的大腿咬穿還是輕而易舉的;作為野生動物,小熊貓有著很濃重的體味,在室內飼養時這種味道一般人是受不了的;而且別看長了一張萌臉,它們骨子裡依然野性十足,能把你家的沙發、床墊等物品統統撕碎,並且會拉一屋子屎……
當然,更關鍵的是,將小熊貓作為寵物來養,對它們來說並不是保護,而是一種慢性殺戮:野外的小熊貓每天會爬很多的樹、走很長的路去尋找食物,運動量非常大,而關在籠子裡會導致嚴重的運動不足,影響它的健康;小熊貓的主食是竹子,輔以一些鳥蛋、小動物等,在家飼養很難有條件給它提供大量的這一類食物,而以貓糧、狗糧餵養它們,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它們生病以及死亡。
最重要的一點:小熊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家裡飼養是觸犯法律的行為,一旦被發現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愛它們,可以瞭解它們,關注它們,但請不要打擾它們的生活。
來源:科學闢謠